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坚持“民生为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来源:民生周刊2025-11-26 13:39:36

《民生周刊》记者   严碧华    罗燕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考察重庆市九龙坡区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中国共产党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这一重要论断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位置,深刻揭示了民生建设的时代意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未来5年发展蓝图,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被列为主要目标之一。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

11月18日,以“‘民生为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主题的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平行论坛在广州南沙举行。论坛由民生周刊杂志社主办,中央和国家相关部委领导、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地方党委和政府负责人、相关领域企业家代表、媒体记者等参加本次论坛。

论坛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相关议题,介绍地方实践成果,分享产业探索经验,展望“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民生为大”平行论坛现场

齐心协力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民生周刊杂志社负责人致欢迎辞时表示,本次论坛以“‘民生为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主题,为社会各界共同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新时代新征程上,让我们集聚众智、凝聚共识、汇聚合力,齐心协力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院)务委员会原委员陈立在致辞中说,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饱含浓厚的民生情怀。从指导方针、基本原则到主要目标,其民生导向非常明确。《建议》中明确的每一项任务,都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些具体举措,涵盖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紧扣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目的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凤亮表示,农业高校要以“强农兴农”践行“人民至上”,加强“顶天立地”科研供给,厚植“智力赋能”人才支撑,深化“全链融合”服务效能,以多维发力的创新实践,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高校智慧。

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刘明尧在多年的民生金融服务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服务民生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科技赋能是提升民生金融服务质效的关键支撑;多方联动协同是破解民生金融服务难题的有效途径。他期盼继续与各界携手,共建更加完善的民生金融服务生态。

全国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表示,“十五五”时期,更需聚焦中医药融入现代生活的落地路径。中医药不仅是医疗手段,更是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方式,能让人吃得健康、睡得安稳、少受病痛困扰,推动其融入日常生活意义重大。

广东金融学院校长、数字经济与金融强国研究院院长易行健表示,应实现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有机统一,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内需主导型发展新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民生为大”平行论坛现场

真抓实干,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政策落地实施,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真抓实干。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委副书记、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党工委副书记麦洁萍围绕“民生为大”这一主题,在论坛上分享了南沙区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以城乡社区合伙人机制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实践与探索。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委书记于晓军分享了怀集传承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书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答卷的实践和经验,“怀集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岳山造林’光荣传统融入发展血脉,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北京市朝阳区委安贞街道工委书记、二级巡视员张中华介绍了安贞街道以“微心愿”聚民心、以小治理惠民生的实践,希望每一个被点亮的“微心愿”,汇聚成民生幸福的“大图景”,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坚实的基层根基。

与会嘉宾认真聆听现场发言。

探索创新,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企业在发展民生产业方面的积极探索,对于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至关重要。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惠及民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疆果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士强介绍了企业如何以服务“三农”为根本,以改善民生为目标,经过多年积累,构建起特色林果全产业链格局,让产业发展的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位农民、每一个家庭。新疆果业集团从农民最关心的“销路”“价格”“收益”等问题入手,筑牢产业根基,让农民“种得好、卖得好、收入高”;激活品牌动能,让新疆特产“走得远、口碑好、价值高”;同时,厚植民生情怀,让产业发展“带民富、帮民困、暖民心”。

正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朝阳讲述了一个从传统“黑色油污”中孕育“绿色生机”的探索故事。“绿色发展需要扎实的行动。正升环境科技相信,最伟大的科技,不是征服自然的力量,而是与自然和解、和谐共生的智慧。”

深圳中农利邦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新疆中农利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异智介绍了企业在新疆尼勒克县的三产融合发展实践,政企民携手将低产旱地转变为高产良田,建成现代化的生态农场,并推进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展销园及生态科创项目建设。

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赵瑞兰结合北京银行服务民生领域的实践,探讨金融赋能民生发展。“我们将始终坚守金融初心,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在服务民生需求、推进普惠金融、助力区域振兴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侨银城市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夏冠明介绍了“天、空、地、水、生活、生产”一体化城市数智管理与智能作业体系,希望在城市更新中守护记忆,在乡村振兴中传递温度,在数字转型中提升效率,用数智力量浇筑“宜居、美丽、智慧”的幸福之城。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24期、11月24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引题)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民生为大”平行论坛在广州南沙举行(主题)坚持“民生为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责任编辑: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