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浙江衢州市常山县白石镇:涵养文明新风尚 争做有礼白石人

来源:民生周刊2025-07-09 21:17:19

民生周刊记者   贾伟   特约记者   马俊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白石镇地处浙赣交界处,素有“四省通衢、两浙首站”之称,是浙江省的西大门。全镇总面积46.2平方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90个自然村,人口1万多人,全镇共有11个基层党支部、党员近600名。

近年来,白石镇以“全国文明乡镇”创建为抓手,实施省际共建共享文明有礼窗口建设行动,推动全域和美蝶变,将“涵养文明新风尚,争做有礼白石人”的愿景变为现实。

白石镇集镇全貌

让文明创建形成集群效应

6月24日,白石镇白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洪金松照常来到镇上巡查卫生情况。他从集镇主干道一家饭店旁的弄堂拐进去,来到一个有简易遮阳棚的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里,10多个摊贩在各自摊位经营,摊位上物品摆放整齐。洪金松边走边看,随手捡起地上的两个废弃塑料袋,看到摊位旁散落的菜叶,他叮嘱摊主注意保持卫生整洁。

看到卖猪肉的刘大爷,洪金松夸奖道:“老刘,你这里保持得蛮整齐,不错!”刘大爷闻言,腼腆地笑了笑。在集镇卖了30多年肉的他,从当初走街串巷吆喝,到现在拥有固定摊位,对如今的市场环境深感满意。

“早些年菜场就搭好了,可不少人还是习惯在街边摆摊,觉得外面显眼,生意好。现在通过环境整治,大家都自觉搬进来了,市场环境也好多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到处是垃圾。”刘大爷说。

自启动“全国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以来,白石镇构建起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专班双组长,“班子成员分片包区+专班人员全程指导+镇村干部包干整治”的三级联动体系,全员打响创建攻坚战。同时,建立专班推进、工作例会、巡查检查、闭环整改、群众参与五大机制,对集镇道路、入口、沿街建筑立面、杆线、卫生秩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整治提升。

“文明创建工作专班每日例行巡查,发现问题即时交办相关点位负责人整改,每周通报整改情况。”白石镇文明创建工作负责人介绍道,“我们还邀请村民代表建言献策,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市场占道和环境卫生问题,组织全镇志愿者开展文明大整改行动。”

截至目前,白石镇已有效整治乱扔乱吐、乱贴乱画、乱拉乱挂、乱搭乱建、乱停乱放“十乱”问题2100余个,农贸市场环境焕然一新。

让文明风尚融入精神血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端午节前夕,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岩瑞镇太平村村民张玉恩,在白石镇草坪村文化礼堂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一场跨省理论宣讲。

宣讲中,张玉恩结合他所在地区的生态发展实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的实践力量,引起了在场村民的强烈共鸣,拉开了省际文化交流活动的序幕。

当天,白石镇还组织开展“我们的村晚”文艺展演活动,来自白石镇和岩瑞镇两地的文艺爱好者同台献艺。活动中,10多个精彩节目轮番上演,现场气氛热烈,掌声喝彩声不断。

“每次镇里举办文化活动,大家都很喜欢,宣讲和节目很接地气,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摒弃了陋习,提升了文明素养。”观众黄君平频频为精彩的表演点赞。

近年来,白石镇围绕“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全面实施文化赋能行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圈”。  

——把文化盛宴送到村民“家门口”。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首届浙赣省际“三山”(浙江常山县、江山市,江西玉山县)毗邻乡镇“我们的村运”、农村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浙赣省际文化走亲等活动。

——深度挖掘和宣传本地榜样故事。组建浙赣省际宣讲团队,成立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联盟,大力宣传榜样精神和文明风尚。

——探索校地合作,打造文明创建新样板。连续3年同浙江理工大学联合开展文化实践合作项目;引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竹斋木版水印技艺”传承人成立工作室,让群众在家门口体验非遗之美。

据统计,2021年以来,白石镇累计开展事迹宣讲53场,开展寓教于乐的“00后talk”红色宣讲、“大手拉小手、艺绘画长卷”红色文化手工等活动43场,围绕相关事项编排《插翅难飞》《天价彩礼》等特色文艺节目9个,惠及群众1800余人次。

让文明力量加速裂变跃升

6月21日上午,白石镇宣丰大楼内欢声笑语,来自浙赣两省的40多名儿童在这里共度了一个别样周末。

为丰富浙赣省际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春泥计划·向阳课堂”应运而生。白石镇借助学校、群团、文化特派员等师资力量,开设公益课堂:在志愿者的陪伴下,让孩子们在周末聚在一起,开展课业辅导等活动,让周末成为孩子们收获知识与快乐的美好时光。

“之前我和爷爷奶奶待在家里面,有点无聊,现在能和同学们一起写作业、上兴趣课,特别开心!”常山县白石中心小学学生杜彬彬(化名)高兴地说。

为全域推进“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实施公众文明素养提升行动,白石镇将文明村镇创建同各项重点工作融合,实现一体蝶变发展。针对未成年人这一重点群体,白石镇实施浙赣省际联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项目,打造浙赣省际“为U护苗”工作站。开展“春泥计划·向阳课堂”,丰富农村留守儿童周末生活,为农村儿童带去温暖和陪伴。

此外,白石镇以“跨省网格”机制共赴省际文明之约,组建“1+3+X”省际文明有礼联盟,开展“讲文明 树新风 行百礼”浙赣省际文明有礼窗口活动,组建7支文明有礼联盟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文化走亲、矛盾调解、卫生整治等文明有礼活动184场。

有事谈事解难,无事喝茶谈心。近年来,白石镇在各行政村以文化礼堂、活动室为平台,创设“民情茶馆”沟通服务模式。茶馆免费供应茶水、瓜子,群众既可以上门喝茶聊天,也可以向志愿者反映问题。

有一次,一对夫妻拎着两大筐蔬菜,气鼓鼓地走进民情茶馆。志愿者见状立即为他们泡了一杯清茶。沟通得知,夫妻二人常往返常山、玉山两地赶圩(赶集),但公交线路因运营困难而关停,给他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我们一定会尽力解决!”志愿者记下问题,并作出承诺。没过多久,志愿者便邀请了常山、玉山两地相关部门了解相关情况。经过多方奔走协调,两地公交线路重新开通。村民们纷纷给民情茶馆竖起大拇指,“下次再碰到烦心事,我还要来这儿聊聊、喝喝茶”。

白石镇依托民情茶馆,以“民情沟通”模式打开乡风文明通道。在茶馆,由老党员、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老干部组成的志愿者队伍长期坐班,收集民意、倾听民声,适时出面调解纠纷。

截至目前,志愿者队伍共调解矛盾纠纷320余起、解决问题480余个,形成“民情受理、事项流转、建档处置、闭环办结、信息反馈”的完整业务闭环,推动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志愿者队伍还在民情茶馆与村民积极商讨乡村振兴共富点子,以“产业共富”格局筑牢文明认同共识,带领村民发展草坪红辣椒产业,促进特色辣椒产品销售和政策精准落地。

文明创建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白石镇将继续探索跨省文明共建机制,推动跨省全域文明创建合作带动两地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村庄建设等全面提升,持续打造省际共建共享文明有礼示范窗口。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14期、7月7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引题)浙江衢州市常山县白石镇实施省际共建共享文明有礼窗口建设行动(主题)涵养文明新风尚   争做有礼白石人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