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农金要闻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金融 > 农金要闻

河北藁城农信联社:执“金融之笔”描绘金秋好“丰”景

来源:民生网2025-11-12 19:27:52

蔬菜暖棚里,黄瓜、西红柿挂满枝头,农户们忙着采摘装箱;大豆田里,智能收割机往来穿梭,金色豆粒源源不断涌入粮车;粮食加工厂房内,新引进的设备正将原粮转化为优质成品——这一幅幅丰收画卷的铺展,都离不开河北藁城农信联社这支“金融画笔”的精准描摹与浓情渲染。

政策扎根田间,暖棚结出致富果

“想扩建暖棚却缺少资金,信用社的贷款及时送到手上,这棉被棚亩产能多赚1万多块。”藁城区贯庄村农户薛凯聪的话道出了众多种植户的心声。作为深耕乡土的金融主力军,藁城农信联社以“一池两新万企”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整村授信工作,以村为单位建立健全农户信用档案,全面推广“背靠背”评议机制,将服务网点搬到田间地头,为贯庄村73户农户精准投放2136万元贷款,重点支持蔬菜暖棚扩建、智能灌溉设备购置及大棚运输升级等关键环节。

从棚体搭建到农资采购、从技术升级到产品运输,藁城农信联社的金融服务贯穿蔬菜种植全周期。如今,贯庄村暖棚蔬菜品质显著提升,不仅站稳了本地市场,更通过冷链物流销往周边城市,让“菜园子”真正变成了农户的“钱袋子”。

科技赋能农机,田野奏响丰收曲

金秋时节,藁城区田野间处处是丰收的繁忙景象,大豆金黄饱满,个体农机手正成为保障颗粒归仓的关键力量。多台收割机轰鸣着穿梭在大豆田,导航系统精准规划路径,割台平稳运转,金黄的豆荚被快速收割、脱粒,源源不断的豆粒涌入随行粮车。“以前收大豆靠人工,20亩地要忙一周,现在有了信用社支持的收割机,两天就能收完,还能精准把控损耗率。”农机手冯晓哲指着新添置的农机介绍。此前,因自有资金不足,面临农机设备升级与运营周转的双重压力,藁城农信联社客户经理上门服务,实地评估其经营状况与信用资质,仅用3个工作日,便将40万元农机购置专项贷款发放到位。截至9月末,藁城农信联社累计发放农机购置贷款31户,贷款金额689万元。

链通产供销,产业撑起增收伞

丰收的价值,最终要通过完整的产业链实现。藁城农信联社将金融服务延伸至粮食烘干、仓储加工等产业链上下游,用全周期服务护航产业升级。针对本地特色粮食产业,推出“宫米贷”,为粮食加工企业解决季节性存货导致的流动资金不足难题。藁城区永波米厂通过50万元信用贷款的支持,引进色选机和磨粉机,实现从原粮到成品的全链条升级。从种植端的农户授信,到生产端的农机贷款,再到加工端的企业融资,藁城农信联社构建起覆盖“产供销”的金融服务体系。截至9月末,藁城农信联社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54.26亿元,同比增长15.59%,惠及企业超738家,个人农户超7200户,有效支撑了粮食生产、畜牧养殖等县域支柱产业发展。

从暖棚里的蔬果到田垄间的黄豆,从轰鸣的农机到升级的厂房,藁城农信联社以政策为墨、产品为笔、服务为纸,将“一池两新万企”行动与农民、农户实际诉求精准对接,让金融支持扎根田间地头,将金融力量深度融入乡村振兴的每一个环节。这支“金融画笔”正持续描绘着藁城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的金秋新“丰”景。 

(李峰)

(责任编辑: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