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5-11-06 10:40:26
恒口示范区是陕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小城市培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安康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实行市委、市政府垂直管理,赋予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恒口示范区作为“陕西特大镇”,人口密集、经济活跃、社会结构多元,历史遗留问题与新时期社会矛盾交织,特别是成立初期,由于机制不健全、发展任务重、基层治理有欠账等诸多原因,形成信访总量高位运行,信访主体多元、类型多样、诉求复杂等突出矛盾。
近年来,恒口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积极探索行政力、司法力、社会力“三力联动”乡村调解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有效化解了一批历史信访积案,系统防范了一批信访新案,全区基层治理能力日益牢固,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2024年以来,恒口示范区累计化解信访积案58件,接待来访群众2636批4163人次,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3.5%,矛盾化解率达96%,初信初访一次性化解率达98%,群众满意度提升至85.5%,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陕西、法治陕西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恒口经验”。
坚持行政主导,织密法治信访“处置网络”
坚持行政主导,充分发挥其矛盾纠纷化解职能优势,通过构建“根、茎、叶”的递进式工作体系,打造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行政调解新格局。
深扎首接责任“根”。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与“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全面推行“首接负责制”,明确职能部门依法、及时、就地解决职责范围内信访问题,确保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响应、交办和处置。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每周安排区级和科级领导带班接访,同步推进信访接待标准化建设,推行“一窗受理、分类处置”机制,切实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2024年以来,累计接待群众2636批4163人次,现场答复解决2329件,转办事项307件,办结率达100%;常态化开展领导接访约访下访,296件群众诉求得到面对面回应,现场批转办理95件,按期办结率100%。
疏解分类调解“茎”。针对跨领域、跨层级的复杂信访问题,建立行政处置力量“闭环落实”机制,依托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从信访、住建等关键部门抽调骨干组建工作专班,开展联合接访、联合会商、联合督办,实行“一案一策”精准化解。对94件存量信访案件逐一建档立卡,划分为A类(群体性诉求、历史遗留纠纷、跨部门协调困难的高风险事项)、B类(矛盾复杂、涉及多部门、案情较大的中风险事项)、C类(矛盾纠纷简单、案由清晰、化解条件充分的低风险信访事项)案件,严格对标“诉求清、症结清、责任清、方案清、时限清”的“五清”标准,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确保案件化解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密覆法治守序“叶”。刚性落实“三到位一处理”原则(即诉求合理的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2024年以来,帮助生活困难信访人解决实际困难8件,妥善处置违法上访行为19起,既有力保障了群众合法权益,又坚决维护了正常信访秩序,实现了“解决一事、规范一类、警示一片”的综合治理效果。组建示范区、片区、村(社区)三级调委会,村级调委会负责调解涉及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等辖区内简易纠纷;片区调委会负责调解涉及多个村(社区)的复杂矛盾纠纷;由对应专业性行业性牵头部门或责任单位负责调解涉及交通事故、医疗纠纷等行业性矛盾纠纷,确保案结事了、息诉息访。
强化司法保障,筑牢依法解纷“支撑屏障”
注重发挥司法在定分止争中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通过“强支撑、畅渠道、育氛围”三维发力,构建起坚实的法治保障体系。
建强专业支撑,立稳依法解纷“基柱”。组建由公安、检察、法庭、司法所及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业务骨干构成的司法评查专班,针对疑难复杂信访案件提供权威法律评估和专业意见支撑。2024年以来,司法评查专班共参与评查案件48件,出具专业法律意见32条,确保案件处理于法有据。健全法律顾问团全过程参与决策机制,2024年以来对全区重大决策、重要文件、重点案件开展合法性审查218次,从源头防范法律风险,为示范区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顺利推进提供法治支撑。
构建多元解纷,架牢依法维权“承梁”。整合诉讼、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裁决、人民调解等解纷资源,构建“多位一体、分层过滤”的矛盾纠纷解决体系。积极引导群众依法维权,对适宜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矛盾纠纷,开通便民诉讼服务“绿色通道”,对可调解案件依法实行快速立案、快速审理、快速裁决,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有效减少“非访”“缠访”现象。2024年以来,共促成诉前诉中调解成功案件401件,切实减轻了群众诉累。聘请专业法律顾问团深度参与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指导化解,累计提供法律咨询60人次,参与研判处置重点信访案件35件;协助群众申请法律援助32起,真正让法治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涵养依法信访,筑牢法治守护“护檐”。健全完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组织公检法司开展涉法信访诉前“会诊”,提供法律咨询、评估引导、调解建议、司法确认等服务,2024以来,累计提供法律咨询近两千人次,评估引导复杂案件38件,推动司法确认调解协议15份;司法调解102件,其中通过“诉调对接”化解成功15件,“访调对接”化解成功80余件,有效增强调解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常态化开展“法律六进”“一月一主题”“法治讲堂”“以案释法”等普法活动100余场,编制《涉访法治教育手册》,推送“普法课堂”微视频48期,建成法治文化主题公园2个、法治广场8处,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化普法矩阵,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
激活社会参与,构建多元共治“调解矩阵”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发挥情感疏导、协商调解优势,以“三新”为抓手,通过整合多元主体、优化工作机制、织密基层网络,进一步激活社会治理动能,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元共治“调解矩阵”和基层治理新格局。
建强共治“新队伍”。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原则,广泛动员“两代表一委员”、乡贤能人、专业社工、志愿者、行业协会负责人、网格员等社会力量,组建涵盖各领域、各行业的多元化特邀调解员队伍。创新选聘具有“群众威信高、基层经验足、沟通能力强”特点的“道德调解员”,运用“乡音土话”开展情理法融合调解,截至目前,乡贤调解员累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106件次,成功化解105件,调解成功率达99%,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稳压器”。成立“两新”组织党委,通过“数据比对+立体排查+常态摸底”模式,动态管理混合所有制企业3家、非公企业67家、社会组织57家、新业态企业10家,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构建起“多元参与、协同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让新兴领域成为平安法治建设新力量。
创新解纷“新法子”。推行“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道德评议机制,通过“公开听证”提升信访透明度和公信力。建立“乡贤揭榜”机制,鼓励调解员主动认领复杂案件,配套实施“以案定补”激励机制,对化解成功的案件按标准给予一次性工作经费补贴。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公开听证6场,通过乡贤揭榜化解疑难案件5件,发放以案定补资金9.6万元,有效提升了解纷效率。聚焦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矛盾纠纷、民生保障、乡村振兴等“五大领域”,开展“化矛盾、查隐患、防命案”专项行动,下发交办函、督办单等221件,排查矛盾纠纷1154起、成功化解1127起,化解率达97.66%。
扎紧基层“新滤网”。深化“321”基层治理模式,运用建立村(社区)“日排查调处、周汇总研判、月总结上报”,片区“半月一排查、一月一汇总、一月一研判”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动态摸排、及时预警。将全区96个村(社区)划分为820个网格,整合网格员、驻村工作队、志愿者等专兼职网格员1100名,2024年以来通过网格排查早期介入化解矛盾纠纷占总数62%,确保矛盾隐患早发现、早干预、早化解,实现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推动综治中心实体化、规范化运行,7个常驻部门、12个轮驻单位全面入驻,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常态化值守,切实做到“群众有需求、服务随时应”。
提炼实践启示,明晰信访法治“前行路径”
恒口示范区的实践探索,是深入贯彻国家法治建设和信访工作政策要求、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生动体现。其核心启示在于:
坚持人民至上,方能把准信访工作正确方向。始终牢记“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理念,创新建立“领导信访接待日”“上门办、现场办、马上办”等工作机制,推动干部主动下沉一线,真正变“上访”为“下访”,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实践证明,只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坚持依法治访,方能行稳致远。坚持将信访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通过建立司法评查专班、完善诉调对接机制、深化法治宣传教育等措施,推动信访工作全程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特别是刚性落实“三到位一处理”原则,注重区分合理诉求与非法行为,对合理诉求解决到位,对无理缠访加强教育疏导,对以访谋利、扰乱秩序的行为依法处理,积极引导群众由“信访”向“信法”转变,既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又维护法治权威,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坚持源头治理,方能正本清源。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日排查、周研判、月总结”工作机制,将96个村(社区)细分为800余个网格,打造基层治理“毛细血管”网络,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干预、早化解。同时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产生。这充分印证了“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的重要理念,启示我们必须把工作重心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移,筑牢基层治理第一道防线。
坚持系统观念,方能共建共享。创新推行“三力联动”机制,整合行政、司法、社会三方力量,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力的良好局面。通过建立区、片区、村(社区)三级调解网络,发挥“两代一委”、乡贤能人、网格员等社会力量作用,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区、矛盾不上交”。这表明,新时代信访工作必须树立系统思维,摒弃“单打独斗”,统筹各方资源向基层下沉,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下一步,恒口示范区将继续深化“三力联动”乡村调解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联动流程、细化工作标准、加强调解员专业培训,探索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预警预防和精准化解能力,持续深化法治宣传教育,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陕西、法治陕西贡献更多“恒口方案”。
(邱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