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10-21 15:40:20
本报电(记者黄敬惟)日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辽宁专场展演活动在国家图书馆举办。
评剧、辽宁鼓乐、中医正骨疗法等多个项目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通过展演、展示、访谈、互动等方式,让观众近距离领略辽宁非遗的独特魅力,凸显黑土地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别样风情。
评剧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丹以细腻的表演与富有感染力的唱腔,将评剧《小女婿·小河流水》选段中的乡村图景与人物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辽宁鼓乐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连悌带领张家鼓乐班,表演了唢呐曲《五调朝元》、管子曲《落江怨》,以婉转音韵传递出对人间悲欢的感怀。
“辽宁鼓乐是日常节庆礼仪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其记谱法独具特色。民间古乐中有大量变调、转调技巧,主要依靠老艺人‘口传心授’。”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题部主任高旭介绍。
中医正骨疗法(海城苏氏正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苏继承演示了“拔伸、旋转、归位”等传统正骨手法。东北二人转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曾斌、王磊带来了东北二人转小帽《小拜年》、传统曲目《大西厢》选段,以夸张动作、幽默台词与即兴互动,将生活趣事演绎得妙趣横生。阜新玛瑙雕代表性传承人刘洪亮展示了龙纹链条炉、龙首杯、仿莲鹤方壶等素活作品。
据悉,截至目前,国家图书馆已与多个省份的非遗保护中心合作,举办了贵州专场、浙江专场、湖南专场、广东专场、山东专场等多场展演展示活动,通过开展讲座、展演等,从多元视角诠释“非遗,让生活更美好”内涵,展现中国非遗保护工作的相关成果。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0月20日 第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