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周刊2025-10-15 16:08:18
王高升
对口支援新疆,教育援疆是催化剂、加油机、及时雨,滋养着受援地师生心田,助力边疆教育迎来春天。
2024年2月,辽宁省沈阳市对口支援塔城地区塔城市,创新教育援疆模式,在塔城市第四中学率先开展“组团式”教育援疆,学校书记、校长、副校长“三人组”全部来自沈阳,人财物全权受托管理。
塔城市第四中学在校学生接近2000人,是目前塔城地区三市四县中建筑面积和学生规模最大的初中之一,也是自治区内初班(新疆区内初中班)学校之一。
“托管”一年半以来,塔城市第四中学教学质量在全地区32所学校排名中从第十位跃升至第二位。取得喜人成绩的背后,是沈阳“组团式”教育援疆“三人组”的精诚团结及默契配合,他们带领全体师生全身心投入,打出教与学的漂亮“组合拳”。
实施“三心育人”工作法,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塔城市第四中学党总支书记佟玉珂在教育战线已经工作了25年,先后在沈阳市第一五八中学、杏坛中学、宁官实验学校、第一七三中学、翟家中学、彰驿学校等学校工作过。
佟玉珂热爱教学事业,喜欢与孩子们打交道,担任过班主任、团委书记、教学主任、德育主任、副校长等,一路走来,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成为他管理实践的一大法宝。
在塔城四中,佟玉珂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创新实施了“三心育人”工作法,即以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全面深入关心教师发展、关爱学生成长,时时刻刻引领教师专业精进、团结协作、追求卓越,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内初班是国家实施教育兴疆战略的重要举措,学生大都来自新疆各县市农牧区,生活费、学杂费等费用均由国家承担,培养好内初班的学生,是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的政治任务。
目前,塔城四中有近700名内初生,来自塔城地区三市四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全部是寄宿生,采取封闭式管理。
内初班的新生大多是第一次离家,没有了父母的陪伴,独自面对封闭的校园生活,部分孩子一时难以适应,出现思想波动,有的学生提出转学、回家。
面对这些难题,佟玉珂俯下身、沉下心,和学生们谈心、做朋友,逐一破解难题,最终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
802班学生朱嘉懿来自单亲家庭,2024年8月入学后因不适应新环境,情绪十分低落,想弃学回家。班主任段晓乐发现后,第一时间把朱嘉懿的情况向佟玉珂进行了汇报。
此后,无论是在教学楼楼道还是在学生宿舍,佟玉珂常会“偶遇”朱嘉懿,每次都会和他聊上十几分钟。两个月后,朱嘉懿逐渐发生了变化,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成绩提升很快,如今已进入全年级前列。
“书记第一次找我时,我有点抵触,他说他的,我干我的。后来,我开始琢磨,觉得书记说得有道理,就开始努力学习,成绩上来了,想家的时间少了,心情也好了。”朱嘉懿说。
703班的林佳(化名)家在兵团第九师,长发飘飘,漂亮文静,从小就学会了演奏吉他、萨克斯、古筝和电子琴。
上学后,有男同学喜欢她,这让林佳心神不宁,学习成绩持续下滑,一度想转学。看到这种情况,佟玉珂决定每周找林佳谈谈心。
去年,学校举办第一届文化艺术节。班主任王静让林佳负责组织班里7名同学排练节目。她带领同学们在学校舞台上表演了歌舞,演奏了乐器,获得好评。后来,她又带领班里同学排练了课本剧,自己又做导演又当演员。
重获自信的林佳剪掉长发,发奋学习,目前成绩在全年级提升了30名,从前那个自信漂亮的小女孩回来了。
王静感慨地说:“佟书记真是有办法、有耐心,把学生当自家孩子,像朋友一样聊天谈心,日久见人心,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被尊重、被重视、被温暖,很多曾经的‘问题’学生重回校园。”
塔城市第四中学援疆“三人组”——左为副校长祁春明,中为党总支书记佟玉珂,右为校长李绪勇。(图/王高升)
让学生吃得好、吃得舒服、吃得健康,确保学生能够安心学习
塔城市第四中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李绪勇,1997年投身教育,2013年开始任校领导,履历丰富。他到塔城四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进学生餐厅。
于文燕是土生土长的塔城人,从事教育工作17年,2022年新塔城四中建成后开始负责学生餐厅。2024年2月,教育援疆“三人组”到来后,她兼职负责学生餐厅管理工作。
李绪勇来到学校的第二天,就请于文燕带他到学校餐厅,边看边查找问题。李绪勇不是随意挑毛病,他到塔城之前,专门走访了多所学校的学生餐厅,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分析,做到了心中有数。
在李绪勇的主导下,塔城四中学生餐厅先后进行了9处改造,优化了空间布局,学生就餐更便捷、更安全。于文燕说,通过改造,希望学生们不仅能吃饱吃好,还要营养、健康。
从2024年10月份开始,塔城四中的学生餐采用带量食谱。例如,一份芹菜炒肉,油多少、芹菜多少、肉多少,都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这样烹饪出的菜肴,既营养健康又可口,得到了学生们的喜欢和认可。
每逢重大节日、节气,塔城四中的学生餐厅都会提供“节日餐”,如端午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冬至吃饺子等,而且都是老师们专门抽出时间一起制作。在制作和品尝的不经意间,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植了家国情怀。
“初中正是学生长身体的黄金期,也正值青春期,只有吃得好、吃得舒服、吃得健康,才能有精力学习、安心学习,家长们才能放心,才会积极配合学校工作,这是学校管理工作基础中的基础,是一系列教与学工作创新发展的前提。”李绪勇说。
推进“三教”成果引领课堂教学,10项研究课题获得立项
业有所长,术有专攻。祁春明1993年参加工作,深耕教研15年,2016年获沈阳市教育研究院“突出贡献年度人物”,现任塔城市第四中学教学副校长。
2024年5月11日,塔城市教科局挂牌成立“祁春明援疆教学研究工作室”,标志着沈阳市与塔城市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合作迈出了新的一步。
近年来,在祁春明援疆教学研究工作室的引领下,塔城四中聚焦教学研究领域,以跨学科、跨学段的“三教”理念教学模式主题研讨活动为载体,全力推进“三教”成果引领课堂教学。
祁春明还积极协调沈阳教育局,在两地搭建起在线教育平台,有力促进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围绕教育教学理念更新、课程设计与开发、课堂管理艺术、教育信息化应用等多个方面,邀请教育专家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专题讲座等。这些举措为塔城四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4年,祁春明作为主持人申报的《创新开展援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课题,被评为自治区级“以校为本”小课题的立项课题。团队成员共9人,主要有学校教学领导和学科备课组长、骨干教师。
《创新开展援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课题主要基于塔城市第四中学教育教学现状,针对提升教师教学理念、优化管理、创新课堂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需求展开。以行动研究法推进实践改进,形成“管理输出+资源共享+能力建设”的“三位一体”援疆教育模式。
每位参与老师身上都压了担子。祁春明鼓励老师们亲自上手,不怕出错,不怕从头再来,他甘愿当配角、帮手,大家齐心协力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参与课题研究的冯文娟老师说:“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从祁校长身上学到很多,不论是工作方式方法,还是破解难题的手段,都收获满满。有了这次经历,我对今后实践创新教学充满信心。”
在祁春明的推动下,全校共有10项课题获得立项,其中,自治区级课题两项、地区级4项、市级1项。3项沈阳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课题,参与教师达70多人,涉及多个学科的多个领域。
通过“传帮带培”的持续努力,塔城四中的教师队伍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批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他们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实现了质的飞跃,逐渐成为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
“教育是奠基未来、播种希望的事业,我们将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大力弘扬胡杨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助推塔城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沈阳与塔城的教育合作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佟玉珂说。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21期、10月13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引题)辽宁沈阳助力塔城四中教学质量跨越式提升(主题)学校“三人组”一条心 “组团式”援疆成效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