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2025-10-13 11:50:28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评论,聚焦“十四五”时期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深度观察高质量发展的成就与经验。
——编 者
每一项“卡脖子”技术的突破,每一个“不可能”变为“一定能”,都提升了整个社会无惧打压、砥砺前行的精气神,塑造了一种愈难愈进、愈挫愈勇的集体信念和心理预期
“祖冲之三号”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还快15个数量级,全球首次使用异体通用型CAR—T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超大直径盾构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不久前,科技日报推出“我最心动的‘十四五’硬核成果征集展示活动”,每一次“心动值”增加,都是满满的自豪,折射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
“十四五”科技创新成果中,不少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加快技术攻关”,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指引东方大国勇攀创新高峰。一个个空白被填补,一项项核心技术被攻克,“卡脖子”问题清单越来越短,原创性科技创新成果越来越多,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彰显于此,坚持自立自信自强的志气筑基于此。
经过“十四五”时期的创新攻关,“脱钩断链”、科技遏制所带来的压力,化作扬眉吐气和自信底气!
解决“卡脖子”问题,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让我们更加具有战略自主。国产操作系统从“能用”向“好用”迈进,助力我们把牢数字经济发展自主权;高端轴承的研发,让工业装备、航空航天等重要行业腰杆更硬。把外界的打压转化为突破的契机,这是“说到的就要做到”的魄力,更是“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战略定力。
解决“卡脖子”问题,让我们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打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更大空间。掌握如何制造薄如蝉翼的隔膜,中国锂电池产业开启逆袭之路;激光雷达技术实现国产,为智能辅助驾驶奠定技术基础。从受制于人到自主可控,技术的突破不仅大幅降低成本,更推动中国在越来越多领域从跟跑走向并跑、领跑。
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不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不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是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体现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清醒和发展方法论。
沿着自主创新的方向,自上而下形成攻关合力。补短板,加快布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等关键领域攻关;清障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四唯”、赛马制、经费松绑、成果转化等改革举措向纵深推进,不断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强应用,企业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让每一次国产替代都掀起“国潮”。充分发挥制度优势、调动各方力量,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战胜不了的困难。
尤为重要的是,每一项“卡脖子”技术的突破,每一个“不可能”变为“一定能”,都提升了整个社会无惧打压、砥砺前行的精气神,塑造了一种愈难愈进、愈挫愈勇的集体信念和心理预期。面对芯片“卡脖子”问题,华为多年来锚定自主创新不动摇,麒麟芯片突围重生,搭载鸿蒙5操作系统的终端数量持续刷新。面对关税压力,浙江义乌持续转型升级,上半年出口逆势增长24.6%,成为大国外贸韧性的生动写照。绝处逢生后V形反转,应对挑战中破茧成蝶,展现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强大韧性。
在攻克“卡脖子”技术上的奋勇攀登,又何尝不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道缩影?诚然,还有一些“卡脖子”技术尚待突破,但有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自立自强、穿越风雨的必胜信念,有知重负重、知难而进的豪迈行军,那些今天的“拦路虎”终将变成明天惊人一跃的垫脚石,我们终将跨山越海,抵达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彼岸。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期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首次跻身前十。一个掌握历史主动的中国,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前行;一个创新活力奔涌的中国,将为全球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李 拯)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13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