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从南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一曲跨越万里的动人交响

来源:民生周刊2025-09-17 15:19:29

民生周刊记者   杨明方   张兵

在祖国版图上,深圳与喀什,一个位于南海之滨,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40多年来从边陲渔村蜕变为国际化大都市;一个坐落在帕米尔高原东麓,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两地直线距离超过5000公里,因国家战略紧密相连。

15年来,深圳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市和塔县,先后派出援疆干部人才2023人,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46.19亿元,组织实施各类援疆项目1001个,带动企业投资超450亿元、社会捐赠超8.5亿元,在产业援疆、教育援疆、人才援疆、民族“三交”(交往、交流、交融)、文化润疆等领域结出累累硕果。

这场跨越万里的“双城记”,改变了喀什的发展轨迹,重塑了两座城市的精神联结,成为新时代民族团结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范例。

喀什深圳城是喀什东部新城首个城市综合体标杆项目。

山海相连:从特区到边疆的使命与深情

深喀大道是喀什东部新城的核心主干道,全长9.9公里,双向八车道,配套现代路灯、绿化景观和市政管线,是深圳援疆的标志性工程。

作为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脉络,它连接喀什老城与东部新城,不仅是交通动脉,更是喀什从丝路古城向现代都市转型的象征。驱车行驶在这条大道上,沿途可见众多援建项目,东部资源带动西部发展的轨迹清晰可辨。

在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以下简称“深圳援疆前指”)一楼大堂,一面醒目的展示墙上悬挂着《2025年工作要点重点任务责任分解表》,68个重点项目的名称、负责人、分管领导,一目了然。

“深圳的现代、开放、创新等城市特质,为喀什破解南疆发展难题提供了重要助力。”深圳援疆前指党委书记、总指挥谢海生说,“我们坚持聚焦喀什所需,发挥深圳优势,努力搭建平台、导入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在伯什克然木乡,深圳援疆立足伯乡资源禀赋,系统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通过“特色林果业+旅游”双轮驱动,打造集农业生产、休闲旅游、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全要素田园综合体,建成民俗民宿、农家乐、民族团结主题公园等设施,举办石榴节、丰收节、“我在喀什有棵石榴树”等活动,促进消费帮扶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针对路网不畅问题,深圳援疆重点提升伯乡乡村路网,完成5条道路提升改造,打通7个核心资源点连接线,惠及10万群众,沿途老百姓纷纷赞誉,“修桥铺路功德无量”。

伯乡辖内的深喀现代农业产业园,总占地面积3.08万亩,到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深圳援疆联合腾讯SSV为村共富乡村项目组、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运营喀什南疆绿洲农业科研中心,全力助推喀什市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实施土壤改良和智能温室改造,今年建成的45座数字化日光温室已经交付使用。

帕哈太克里乡是毛泽东主席亲笔回信、江泽民同志视察并回信的地方。深圳委派4名援疆干部人才以“小组团”形式到帕乡支援乡村振兴发展。

“依托独有的红色文化优势和生态资源,深圳援疆先后就庭院经济、村容村貌整治、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特色产业小城镇建设等近10个项目共投入援疆资金近3600万元。”喀什市帕乡党委副书记黄煜说。

据介绍,深圳援疆引入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支持当地开展“圳品”培育认证,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平台,让特色农产品身价倍增,进入大湾区市场。

“在我们心中,他们就是我们自己的干部,喀什就是他们的第二故乡。”喀什市委副书记、市长伟力·阿西木说。市长口中的“他们”,是11批270余名深圳援疆干部人才。

现代化综合大学喀什大学是南疆综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民生温度:在公交、医疗与公益行动等方面惠及广大群众

今年5月,喀什城市公交集团搬入新办公楼。四楼指挥中心内,电子地图实时显示着全市公交线路、车辆运行状况。

“借助智慧交通系统,我们能自动采集客流数据,实现车辆智能调度。”指着大屏幕,指挥中心副主任陈克磊介绍,“高峰加密车次,平峰灵活调整,大幅提升运力效率。”

他清楚记得深圳援建的具体数字:240台比亚迪纯电动车、366个智能电子站牌、184个充电桩……深圳累计投入3.78亿元,支持喀什公交系统提升。2023年,喀什荣获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

深圳援疆支持建成塔县人民医院,结束了这个全域高原县没有二甲医院的历史。

医疗援疆同样硕果累累。深圳采取“组团式”帮扶,先后选派579名医疗人才,支持当地基础设施升级。

“我们被白内障困扰了好多年,以前总是担心手术效果,宁可看不清也不敢手术治疗。”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老人动情地说,“这次手术前医生沟通很充分,让我们放下了心,治疗过程也很顺利,终于摆脱了白内障的困扰,非常感谢!”

2024年8月,深圳援疆积极推动深圳眼科医院、“深圳关爱行动·姚晓明喀什光明行”公益活动,在“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烈士的父亲、“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赴北京接受表彰之前,为老人及其妻子帕热扎·夏依克实施了白内障手术。

在喀什市人民医院儿科门诊,近700平方米的空间明亮温馨,复刻自深圳市儿童医院的设计令人耳目一新。“这是全地区最漂亮的儿科门诊。”副院长万柳亚说,“在深圳专家帮助下,我们实现了技术水平跨越式提升。”

挂职该院院长的焦洋告诉记者:“我们提倡一人援疆、全科援疆、全院援疆,每位援疆医生都积极对接后方资源,把深圳的医疗理念和技术带到喀什。”

如今,喀什地区妇幼保健院成为当地首家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塔县建成南疆首个高压氧舱高原病防治中心,塔县人民医院被当地百姓亲切称为“深圳医院”。

2025年7月,华大集团在喀什人民医院建成华大南疆精准医学实验室并投入使用。

“深圳援疆支持喀什市实施基因检测健康筛查民生工程,涵盖新生儿遗传病、妇女两癌、48种遗传代谢病、无创肠癌早筛等,此举将有效降低出生缺陷风险和致残率,提高妇女两癌、肿瘤的治愈率。”万柳亚说。

公益计划同样浸润日常。2023年,深圳援疆前指发起“深喀同心·善行致远”公益计划,搭建社会力量参与援疆的平台。打开“深喀益桥”微信程序,两地群众可“云结亲”,认领并落实“微心愿”。

谢海生视其为3年半援疆工作中“最漂亮的事之一”,有“一本万利”效果,“我们以公益平台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援疆工作,进而带动广大企业与个人到新疆喀什旅游观光和投资兴业,有效助推深喀两地优势互补产业合作和各族干部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截至目前,已有深圳市慈善会、腾讯公益、卓越公益、壹基金等100余家爱心企业和机构成为该计划长期合作伙伴,推动各类社会捐赠超3亿元,落地公益项目230余个,当地受益群众累计超110万人次。

深圳援疆建成新疆首个空天信息产业园,推动深圳鹏城实验室设立喀什网点,助力南疆融入国家算力网。

未来之光:在科技、教育与空天等方面,赋能喀什高质量发展

2023年10月,喀什科技馆正式开放。这座中国最西端的综合性科技馆,也是南疆首座综合性科技馆,是深圳市援建项目,总建筑面积11800平方米,目前已成为喀什的新地标。

“开馆快两年,入馆已超33万人次,平均每天1000人次,今年还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馆长王鹏说,“馆内70%硬件来自深圳智造,华为、比亚迪、大疆、腾讯等企业的科技成果在此汇聚。”

踏入五层展厅,孩童在光影中奔跑,通过滑梯触发星空投影,运动轨迹化作粒子流绽放;按下按钮,紫外线照亮荧光绘制的天山雪莲,花瓣脉络中流淌的基因序列与深圳华大基因数据库实时联动……

科技馆与当地学校合作开展“第二课堂”近500次,成为南疆最火的青少年打卡地。“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深圳科技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的交流合作,共享科技资源,推进科学文化普及,促进喀什科技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王鹏说。

深圳援疆深入推进教育“组团式”援疆,推动深喀两地学校深度共建。截至目前,喀什市、塔县119所中小学、幼儿园与深圳159所中小学、幼儿园建立手拉手结对帮扶关系,深喀两地“千校手拉手”实现100%全覆盖,并助力广东省4所高校选派6批次236名大学生组成的援疆支教团赴喀什实习支教。

同样面向未来的,还有深喀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8月15日上午,小雨淅沥,喀什市第36中学的体育教师买买提江·马哈木提带着球员在球场上奔跑。

“去年7月启用,已接待4.3万人次。”基地副主任杨金子介绍,“深圳援疆投入基建1亿元、场馆设施540万元,每年还有300万元活动支持。”

作为南疆首个国际标准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这里拥有11人制足球场3个、8人制足球场2个、5人制足球场3个,以及沙滩足球场、田径场、公寓楼和餐厅,设施齐全。“我们组建U8至U18精英队伍,周末来训练比赛,平时在学校上课。”杨金子说。

深圳援疆支持建设的喀什市教学发展中心,投入援疆资金1.08亿元,占地面积40.1亩,建设规模2.5万平方米,被喀什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大正称为“喀什市教师的充电站”。在这里,学术报告厅、教学综合楼、进修教师公寓、食堂、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中心将成为促进喀什市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它能够有效整合内外资源,不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实现喀什区域内教、科、研、训一体化,有效推动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深圳援疆支教队队长陈益清认为。

来到喀什大学新泉校区图书馆南门,一眼就看到矗立在馆前广场中央的深圳市城市文化雕塑《闯》,已成为喀什大学标志性建筑,与喀什大学图书馆北门孔子像遥相呼应,共同形成喀什大学守正创新的校园文化风景。

据了解,2010年以来,深圳援疆累计投入援疆资金11.7亿元,支持建成喀什大学新泉校区、旅游学院和东城校区,并持续深化与深圳大学、暨南大学深圳校区合作共建。

如今,该校学生突破3.8万人,已成为南疆综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产业赋能同样着眼未来。深圳援建的空天信息产业园总部经济大楼、绿色算力中心大楼已投入使用。

“喀什是卫星进入中国的第一站,建站可提升数据接收效率。这里年均日照2740小时,能耗成本低,能吸引东数西算企业西迁。”谢海生解释。

新疆空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蒙广红算了一笔账:某智算中心年耗电1.2亿度,在上海电费约1.176亿元,在喀什仅需0.42亿元,“一年光电费就能省8160万元”。目前,园区已落地卫星测运控企业5家、算力企业4家、数字经济企业2家。

2022年9月25日,“帕米尔之声·首届国际(喀什塔县)民族音乐节”在帕米尔高原景区举办,吸引超1000万人次在线观看。

开放纽带:物流、商贸与文化交流等联通中国与世界

2023年4月,深圳市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进疆,两年多来深圳累计选派各类干部人才471人,投入援疆财政资金30.84亿元,组织实施各类援疆项目177个。

商贸物流的通道建设,打通了喀什连接内外的任督二脉。深圳帮助喀什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两地海关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盐田港与喀什综保区联动,开辟“中亚—喀什—深圳”海铁联运新通道。

2024年,喀什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8%,其中经深圳口岸进出口占比超40%。货运司机阿迪力说:“以前运货到深圳要半个月,现在一周就能到,我们的干果、地毯卖到广东更方便了。”

2024年5月,中国首个IRU认证的TIR集结中心落户喀什。新疆恒新国际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杨鹏刚表示:“TIR可实现‘门到门’运输,节省大量物流成本和转关时间,现在我们的业务能拓展到欧洲了。”

京东物流喀什仓作为南疆首个大型5G数字化物流园,依托“前置仓储”和自动化分拣,大幅提升效率。“喀什城区及周边县市60%订单能当日或次日达。”负责人凌义杰说,“南疆四地州基本实现3天内送达。”

文化纽带同样紧密。2025年8月7日,第四届新疆喀什“帕米尔之声”音乐嘉年华在塔县金草滩启幕。“音乐节由深圳援疆前指与地方联合举办,已连续举办4届。”塔县文旅局副局长丁艳青说,“它用音乐凝聚团结奋进之力,为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上文化厚礼。”

2025年8月,鹏城国家实验室喀什网点在园区揭牌。“我们希望借助其科研优势,推进产学研协同,吸引高端人才,促进喀什产业转型升级。援疆不仅是项目和资金,更给当地带来了创新的理念、发展的方法和深厚的情谊,深圳和新疆及喀什的交流合作是一场跨越万里山海谱写时代华章的双向奔赴。”谢海生说。

从产业到民生,从科技到文化,15年援疆路,深圳与喀什共同谱写了一曲跨越万里的动人交响。

原标题:《一曲跨越万里的动人交响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19期、9月15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