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2025-09-14 08:26:55
国家发展改革委为何要常态化举办民营企业座谈会?主要流程有哪些?下一步还将如何推进?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
问:为什么要常态化举办民营企业座谈会?
答: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占有很重的分量,在稳增长、稳就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是微观经营主体,对市场感受最直接、最敏感。常态化倾听企业对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的看法,掌握第一手真实情况,是宏观层面制定规划、政策等的重要基础和有效路径,有助于及时对现行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客观评估,推动完善宏观政策举措。
除了我委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其他负责同志和相关司局也会在外出调研期间,专题组织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听取民营企业家的真实想法,认真研究企业提出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近两年以来,我委与民营企业座谈交流500余次,省、市、县发展改革部门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2万余次。
通过座谈,我们发现,与会企业提出的许多思考与建议,对制定宏观政策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对于企业提出的具体诉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积极协调有关方面抓紧推动解决;对于宏观层面的政策建议,将会同有关方面认真研究论证,推动完善或出台相关政策。
问:举办座谈会,主要流程是什么?
答:主要分四个环节。
一是确定会议主题。主要是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社会热点等,比如经济形势、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外贸走势、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等内容,策划交流主题。18次座谈会中,8次听取企业对经济形势真实感受,2次了解“两新”工作,3次听取对外贸形势意见建议,3次听取“十五五”规划意见建议,1次结合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和“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工作听取意见建议,1次关于解决具体问题诉求。
二是遴选参会企业。参加座谈会的企业兼顾大、中、小型不同规模,覆盖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尽可能听取来自各方面的真实情况。18次座谈会共邀请80余家民营企业参加会议。其中,既有行业龙头企业,也有小微企业,既涉及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战略性产业,也包括工程建设、大宗消费、对外经贸等重点领域。
三是筹备组织会议。会议方案确定后,即通知企业时间地点主题,通知时提醒“多说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困难问题”“多说所在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会安排专人,一对一做好衔接服务。
四是会后落实。整理企业诉求建议,形成问题台账,征求司局和部门意见,明确落实举措、责任分工和时间期限。民营经济发展局安排专人盯办,定期调度办理进展。对于问题办理有进展的,及时反馈企业。对于暂时办不到的,也会向企业做好沟通解释。
据统计,目前18次座谈会,民营企业共提出191条意见建议,已解决160余条。
问:下一步,将如何持续推动相关工作?
答: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多措并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一是会同有关方面密切跟踪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围绕助力企业拓展市场、纾困解难,加强金融、法律服务,在政策、规划、资金等方面给予针对性的支持帮扶。
二是充分发挥国家和地方多层次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作用,用好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认真梳理参会企业的意见建议,汇聚各地区各部门的资源和力量,一起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问题。
三是以点带面、标本兼治,在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诉求的基础上,立足全局、举一反三,会同有关部门加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力度,实现解决一类问题、惠及一批企业、助力一个行业,切实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刘志强)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4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