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周刊2025-09-01 14:41:01
民生周刊记者 严碧华 郑智维
8月12日,新疆昌吉州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村民李造林的院子内,干净整洁、鲜花盛开,晚熟苹果挂满树枝。
今年87岁的李造林老人声音洪亮,谈起现在的生活,她连说“满足得很”。20世纪50年代,李造林来到这里时,这一带只有几户人家,满眼都是戈壁滩。
后来,戈壁滩逐渐变绿洲,迁移到此的村民越来越多。特别是近20年来,这个地处戈壁滩的村庄,通过创办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集中耕种小麦、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发展旅游等,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老百姓收入节节高。
2024年,腰站子村一二三产业产值达5.1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306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4万元。
今天,宜居宜业宜游的腰站子村,吸引了一批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给未来增添了更多活力和动力。
组建合作社集中种植,一产稳粮增收
腰站子曾是奇台老县城通往古城子(今奇台县城)的重要驿站,由于两地间到该村正好是一半的路程,许多去往古城子的官员、商客在此下马歇脚,故而得名,又称之为“四十里驿站”。
8月中旬,记者在腰站子村蹲点采访时,村里的小麦已经“颗粒归仓”,土地也已翻耕,等待9月播种冬小麦。
腰站子村是个传统农业村,人均耕地17亩,村民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
今年60岁的唐培科是腰站子村党总支书记,他还有一个头衔——新疆腰站子实业集团公司董事长。
2005年,40岁的唐培科担任腰站子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之后,面对村里种植地块分散、标准不一、亩均效益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村集体经济薄弱等现象,他和村“两委”成员多次开会商讨,但都没有找到良策。
后来,县里组织去江苏考察。在苏州,唐培科发现当地早已成立了农业合作社从事种植。作为一个经营主体,合作社适应市场能力强,生产效率高。
2009年,腰站子村成立了奇台县丰裕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初,流转土地集中耕种并不顺畅。
“他们一方面担心地没了,另一方面怕投入打水漂。” 唐培科说,要打消村民的顾虑只能先小范围试验,成功了再推广。
关键时刻,党员带头加入合作社。2012年,110户村民以土地入股丰裕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流转了5000亩土地。
村里有种植玉米的传统,周边也是,玉米种子需求较大,合作社决定先从事玉米制种。
未曾想到,育种中途遇到了大风、缺水等自然灾害,导致有900亩产量受到严重影响。当时,有些入股的村民喊着要退股,曾经想入股的也不入了。
村“两委”开会分析研究,发现客观原因之外也有主观原因,那就是没有责任到人,管理不到位。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接下来就是恢复村民的信心,加强管理。
很快,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表明了发展合作社的决心。同时,合作社将每一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其余4100亩地收入尚可,总体实现了盈利。年底,入股社员分红20%,收益远高于村民传统种植。收获的真金白银最具说服力,之前观望的村民纷纷要求入股。
2013年,腰站子村扩大合作社规模,以每家每户承包地流转费作为股金,吸收了200多户入股。2014年,合作社社员达到300多户。
入社村民可以优先到合作社务工,年底还有分红,收入自然比不入社的高。几年之后,入社和没有入社的村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
而成立合作社的初衷就是让每一位村民都有发展机会,都能享受发展红利。于是,村里开会研究让所有村民都加入合作社,走向共同富裕。
“已经入股的不愿意,说开始有风险的时候不入,现在看到挣钱了就想加入;没入股的人说,都是村民,你们用村上各项资源,有村上照顾,盈利了有分红,我们沾不上这些,不公平。”唐培科说。
唐培科和村干部反复做工作,后来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折中方案,双方各让一点,没入股的多花30%股金作为公积金,原社员也包容点。
要进一步做强做大合作社,紧跟市场需求发展合适的产业是关键。
早在2013年,唐培科因病在乌鲁木齐住院时听到很多医生聊起食品安全,说以后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结合村里的种植特色,唐培科想到种植有机农作物。
广泛征求意见后唐培科发现,最合适的还是小麦。于是,合作社重点种植有机小麦。考虑到土地需要轮种,同时种植有机玉米。
腰站子村村委会主任高龙表示,村里从2014年开始积极探索种植有机小麦,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人工除草,严格执行有机农业标准。经过3年转换期,终于产出优质有机小麦原粮。
合作社流转土地后,通过破埂去垄、平整土地,将一家一户的小块地改造成大条田,为大型农机作业扫清了障碍。此外,合作社又安装滴灌设备,通过统一购买农资、统一农机作业、聘请种粮能手种地管地等措施,提高种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合作社的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除了腰站子村3.5万亩外,还在奇台县及其他地区流转了10多万亩,目前稳定在16万亩,且全面推行现代农业节本增效新技术。
一产水平逐年提高,不仅为后续全村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农业成为村民心中有奔头的产业。
腰站子村小麦博物馆讲解员(左一)在向来访者介绍腰站子系列产品。(图/成红玉)
二产渐成中流砥柱,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小麦全产业链
流转土地种植小麦的成功,激发了村民们干事创业的劲头。
为释放土地的潜在效益,增加农作物的附加值,腰站子村决定着手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小麦全产业链,适时投资二产从事深加工。
种出的有机小麦要上老百姓的餐桌还得加工成面粉。当时找到很多工厂代加工,都不能符合有机面粉加工要求,村里决定自建面粉厂。
2017年,奇台县丰裕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全资创办新疆丰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后者是面粉厂的运营主体。面粉厂建成投产后,生产出来的面粉受到市场青睐,而且市场反馈做成半成品更好。于是新疆丰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青岛海丰驿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创办了新疆丰驿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建起了手工拉面厂。
为提升生产能力和产品品质,工厂广揽人才。今年35岁的王生俊4年前来村里应聘,现担任面粉厂厂长。王生俊是河南南阳人,在乌鲁木齐上学,毕业后,他曾在面粉厂从事生产管理多年。
“我们生产的面粉,因为主粮好,品质稳定。只是价格比较高,以前消费者嫌贵,但从去年开始慢慢被市场接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健康产品买单。”王生俊说。
在拉面车间参观通道,记者见到工人们4人一组正忙着挂面。
车间主任赵亮是腰站子村村民,家里有近100亩承包地,以前辛辛苦苦一年纯收入也才2万多元。土地流转到村里的合作社后,村里安排他到加工厂工作,2022年开始担任拉面厂车间主任。
“现在订单多,生意不错,工厂一年四季生产,生产效率也提高了不少。”赵亮表示,尽管忙点,但在家门口上班方便,而且工资收入可观,高的时候达每月1万元。
高龙说,2023年前一产赚钱,连续13年分红没有低于20%,而二产三产都是亏本。2024年一产没有分红,而二产产值达1.8亿元,利润600万元,开始反哺一产。
夜幕降临,矗立在腰站子村的信号塔格外显眼。(图/ 严碧华)
发力三产,乡村旅游日益红火
二产效益显现,但腰站子村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夯实一产、巩固二产、发力三产,着眼未来努力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乡村旅游业是村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要发展旅游首先需要有良好的人居环境。
腰站子村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底线,聘请专家实地勘测,科学规划美丽乡村蓝图,从2006年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到2016年建设美丽乡村,再到2018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今累计投入资金3.6亿元,实施村庄绿化美化、道路硬化亮化、房屋改造升级、集中供暖供排水、垃圾集中处理、厕所革命、污水处理等一批生态工程。
同时,村里建设麦穗大门、人行步道、木栈道、休憩亭、观景台、亮化节点等美化景观,推行村规民约、积分制、清单制,进一步增强村民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彻底解决村庄“脏、乱、差”现象。
今天,走在腰站子村,村道两边绿树成荫,海棠树上挂满了果实,村里房前屋后干净整洁。
人居环境改善后,2019年,腰站子村依托江布拉克景区北环线区位优势,成立了新疆丰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旅游。
福州援疆分指挥部投资500万元援建了3200平方米的村游客接待中心。中心设有接待室、乡村振兴实训基地、中型团餐厅等。
同时,村里兴建特色乡宿、麦宝乐园、萌宠乐园、稻草人花海等旅游打卡点,带动8户村民建成自营农家乐、50余户村民将自家闲置房屋改造升级用于接待。
“今年1至7月份接待游客15.39万人次。”新疆丰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陆雪表示,目前以团队参观培训居多,村里可以同时接待300人住宿、1000人餐饮。
旅游之外,特色产品销售也是村里三产发展的重点。在乌鲁木齐、昌吉、奇台开办了4家腰站子面馆。村里将“腰站子”系列产品铺设到各大商超,在京东、天猫、小红书等电商平台均有腰站子旗舰店,通过淘宝和抖音等平台直播带货销售。
2024年,电商销售额达3000万元,“腰站子”品牌系列绿色、有机农副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
周边县市的学生来腰站子村参加研学活动。(图/成红玉)
不断改善民生,让村民享受发展红利
一二三产业发展良好,给村民带来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增加了村民收入。
在村党总支的引领下,腰站子村构建起一条“从有机小麦种植、加工、销售到发展餐饮、乡村旅游”现代农村发展的全产业链条。腰站子实业集团下设两个合作社和10个公司,累计为村民发放红利5000余万元。村民的收入也由原先单一的种植收入转为“土地承包费+合作社入股分红+文旅公司分红+劳务收入”。村委会及各企业为本村及周边村民提供长期固定岗位350个,实现村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朱成林是村里第一批加入合作社的村民,每年土地流转费、入股分红,再加上工资,家庭年收入20万元左右。
27岁的吴万雄是面粉厂的打包工,大学学汽车专业, 2019年回到村里,现在每月收入6000元至7000元。他母亲也在拉面厂上班,家里有近100亩地,土地流转费加上分红,收入同样可观。
2022年1月实施的《腰站子村社会激励及福利制度》,为患重大疾病的村民、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金婚”“钻石婚”家庭、优秀学生家庭发放补助或奖金。
唐培科表示,村党总支始终将改善民生作为重点工作,关注弱势群体,积极为村民办理医疗、养老等保险,做到应保尽保,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切实让村民享受发展带来的红利,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18期、9月1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引题)夯实一产、巩固二产、发力三产(主题)腰站子村“接二连三”书写乡村振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