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周刊2025-09-01 11:30:50
民生周刊记者 张兵
“今年香梨指导价是A级果8块,B级果7块,C级果5块5。9月10日试采,9月20日正式采摘。”新疆巴州库尔勒香梨协会会长盛振明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介绍。
2016年6月,库尔勒香梨协会进行改革,长期深耕香梨产业的盛振明成为协会第三任会长。8月24日,库尔勒香梨协会换届选举大会举行,盛振明获得连任。近日,民生周刊记者专访了盛振明。
盛振明
民生周刊:你任职近10年来,库尔勒香梨产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盛振明:最大的变化是实现了从“种得好”到“卖得好”的质变。从2018年开始,库尔勒香梨品牌价值连续6年稳居中国梨类第一,这背后是全产业链的升级。
在种植端,我们推动标准化生产,建立20万亩绿色认证基地,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在加工端,以前香梨只能鲜食,现在有了梨膏、梨酒、梨醋等20多个深加工产品。在销售端,我们打通了电商、跨境电商、社区团购等20多个渠道,还在20多座大中城市设立了前置仓。目前,香梨产业在全市农民可支配收入中占比达到63.4%,核心产区农户年增收超8万元。
民生周刊:库尔勒香梨协会提出“塑造品牌,回归原味”,怎样做到回归原味?
盛振明:首先是建立标准。自2018年起,协会率先启动团体标准的起草与实施工作,2019年发布《库尔勒香梨》团体标准,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又根据感官指标、理化指标、食品安全指标三个指标划分了A、B、C三个等级。
其次是呼吁延迟采摘,将采摘期从8月中旬推迟到9月中下旬,让香梨充分积累糖分。
最后是呼吁生态果园种植。近年来,协会一直呼吁改变种植模式,多使用有机肥与农家肥。
民生周刊:为什么呼吁延迟采摘?听说最初有很多人反对,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盛振明:这是我任期内最艰难的一仗。2020年,市场出现“抢早”乱象,8月中旬就有香梨上市,果径不足50毫米、糖度不到10%。我在协会大会上提出“9月25日前禁止采摘”,当场就有30多位果农和经销商拍桌子,有人说:“早卖早赚钱,你凭啥管我们?”
那年我们和执法队去果园劝阻早采,有一位果农不认同。双方僵持到中午,我让司机拉来一车去年的香梨,现场切开对比,最终那位果农说:“盛会长,我信你这一次。”
当年晚采的香梨在中秋节前集中上市,价格比早采果高50%,果农们尝到了甜头。现在,“晚采20天,口感、品质以及市场竞争力都有很大提升”成了共识。
民生周刊:库尔勒香梨名扬海内外,地方政府对香梨产业给予了哪些支持?
盛振明:2021年,《库尔勒香梨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出台,明确禁止早采、规范用标,这是全国首个针对单一果品的地方性法规。2025年,库尔勒市林业和草原局推出《果园农药安全使用监督管理方案》。
政府通过项目资金支持,助力库尔勒香梨产业链发展升级。此外,州市两级党委和政府带领大家走出去,参加全国推介宣传销售,带领大家举办丰收节、香梨嘉年华等宣传推介活动。
民生周刊:库尔勒香梨产业目前存在哪些发展瓶颈,怎样克服?
盛振明:库尔勒香梨产业发展存在三大瓶颈。一是同质化竞争。陕西、山西等地引种库尔勒香梨,价格比我们低30%。对此,我们建立了核心产区认证,规定只有库尔勒市的11个乡镇58个行政村种植的香梨才能使用核心产区标志。
二是气候变化。近5年极端天气频发,2022年花期冻害导致减产40%。我们正在试点库尔勒香梨大数据检测,通过感应器监测气温,有针对性地在极端天气到来之前进行干预。
三是存在深加工短板。目前,库尔勒香梨深加工率不足10%,而日本梨深加工率超过40%。香梨深加工、精深加工业发展缓慢,深加工企业较少,且原料收购量非常有限。对此,我们利用等外果制作酵素堆肥,目前已经在阿瓦提乡试点成功。
未来,香梨协会还将引导果农对部分香梨园进行树体改造,引种一些大果型的梨品种,如秋月梨、玉露香梨、山农酥梨等,增加品种的多样性。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18期、9月1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守护千年梨香,共谱产业新篇——访新疆巴州库尔勒香梨协会会长盛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