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周刊2025-09-01 11:13:10
民生周刊记者 罗燕 徐英子
新学期开始,幼儿园家长迎来好消息——大班保育教育费免除了,一学期下来能节省不少开支。
这一惠民政策来源于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正式迈向普及普惠新阶段。
从“入园贵”到“免费上”
“入园难、入园贵”曾经是学前教育的痛点。“早些年老大入园的时候,我们也为这个问题烦恼过。”家住北京的“二孩妈妈”李莉(化名)说,“现在老二上幼儿园大班,还能免保教费,负担轻了。”
“保育教育费在家庭学前教育支出中占比较高,也是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负担点。”中国教科院教育财政研究所副研究员孟久儿说。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2024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2%,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1.61%。
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13—2024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学前教育转移支付资金2209亿元,带动各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与2013年相比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增长了3倍多。
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和财政保障,我国基本构建起了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各地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增加,普惠性幼儿园办园条件改善。学前教育资源持续增加、普及水平大幅提高,“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学前教育对个体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是回报率最高的人力资本投资。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投资于人的具体实践,有助于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孟久儿说。
仅今年秋季一个学期,全国范围内可减少家庭支出200亿元。
新政策将逐步推进,让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
在学前教育免费政策中,“逐步”是政策推进的关键词。
免费为何选择从大班开始?孟久儿认为,这是考虑到我国学前教育资源分布的实际。目前大班阶段的普惠性资源覆盖相对更扎实,能为政策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此次学前教育免费政策,在免费项目上,明确免保育教育费;在免费年限上,明确从幼儿园大班开始。也就是说,目前幼儿园大班的伙食费、住宿费等仍然需要家长承担。
民办幼儿园能否享受政策红利?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适龄儿童,既包括公办幼儿园,也包括民办幼儿园;既包括城市幼儿园,也包括乡村幼儿园。
孟久儿建议,后续可以根据财政承受能力和政策实施效果适时调整、稳步推进。比如,在保障学前一年免费政策落地见效后,逐步研究扩大免费范围。在免除保育教育费的基础上,适时将其他费用纳入免费项目。同时,始终关注农村地区、欠发达区域和特殊儿童群体,确保政策红利优先覆盖最需要的群体。
“通过这样分阶段、有节奏地推进,最终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的目标,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孟久儿说。
差异化补助确保幼儿园办学质量
已经进入开学季,各地能否确保补助资金到位,成为政策落地的关键。
按照《意见》,对公办园实行“全额保障”,因免除保教费减少的收入,财政按实际收费水平进行补助,覆盖公用经费、设施维护等日常运营成本。对民办园则采取“差额补助+普惠引导”模式,财政对其按公办园标准减免的部分给予补助,差额部分向家长收取合理费用。
免费标准并非“一刀切”,而是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公办园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执行。
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司长许留庆介绍,财政部已经足额安排了中央财政需要承担的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各省级财政、教育部门统筹安排中央补助资金和地方相关资金,落实省域内幼儿园免保育教育费的财政补助资金,并及时拨付,确保不因为实施免费而影响幼儿园的正常运转。
资金分担机制上实行“央地协同、精准倾斜”。中央财政对西部、中部、东部地区分别按80%、60%、50%的比例分担补助资金,通过转移支付重点支持欠发达地区。
免费之后,如何确保幼儿园办学质量成为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
“今年6月1日,学前教育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学前教育进入有专门法可依的新阶段,为适龄幼儿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教育部财务司司长刘玉光表示,教育部将会同财政部等相关部门进一步推动各地规范办园行为、提升办园质量。包括推动各地幼儿园结合实际细化制度措施,严格幼儿园教师资质条件,把好“入口关”;严格规范日常办园行为,守好“安全关”。加强过程监管,通过动态监管、信息备案、公开公示的方式,守牢规范办园的底线和师生安全的红线。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18期、9月1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引题)国办近日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明确幼儿园大班免保教费(主题)学前教育迈向普及普惠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