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农信动态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金融 > 农信动态

浅析农商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高质量发展战略

来源:民生网2023-12-05 15:57:21

农商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推动着地方经济和“三农”的发展。作为连接城乡金融服务的重要桥梁,农商银行在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满足小微企业和农户金融需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商银行的金融市场业务,主要是指通过票据、债券等金融工具进行的资本管理与运作,是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业务不仅有助于优化农商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平衡流动性、安全性与效益性,还能显著提升经营收益和增强对坏账损失的吸收能力。据悉,金融市场业务资产在多数农商银行总资产中的比例在40%-50%,显示出其在总体经营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受限于地域和管理能力,农商银行在金融市场业务的运营管理上存在诸多不足。资产比重居高不下、业务风险逐渐暴露、营运收益持续下滑,这些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其服务于农村和小微企业的主营业务能力,也影响了其在乡村振兴大局中的贡献。

一、农商银行当前金融市场业务现状分析

据相关数据显示,农商银行金融市场业务资产约占总资产的40%-50%,这一比例在银行业中相对较高。高比例的金融市场业务资产,虽然能够在短期内提高银行的经营收益,但也加剧了资产负债匹配的难度,增加了流动性风险。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这种高占比的金融市场业务模式更加凸显其潜在的风险。

近年来,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不断增加。从外部环境来说,首先,随着金融市场业务的爆发式增长,业务的风险在不同金融市场之间传递,很多突发性风险给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其次,金融市场业务的创收压力不断增加。受经济调整、贸易摩擦、汇率波动等影响,市场的震荡更加明显,价格波动较大,投资机会难以把握。受货币政策调整影响,银行间资金价格持续走低,致使相关资产收益率下行,降低了各类资产配置价值。最后,金融市场业务受监管力度不断增加。监管层注意到这种爆发式增长背后的风险,近年来持续收紧对金融市场业务监管政策,严格的风险监管限制了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

此外,从内部原因分析,因专业人才、技术手段和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等方面的不足,导致农商银行在资金运营、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这不仅影响了金融市场业务的质量和效益,也制约了其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发挥其服务“三农”、服务小微的作用。

二、农商银行金融市场业务提升策略

作为农商银行,应该明确自身经营定位,确定合理的目标导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牢记“助力三农,服务小微”的市场定位,可以将金融市场业务收入作为必要的财务补充,但不能过度依赖。二是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和各项监管规定,不碰红线、不绕道,守好业务经营的底线。三是理性看待风险和收益,纠正一味追求收益,而不顾风险的惯性思维,将资金安全性放在首位,合理、合法、合规地获取风险收益。

(一)优化内控机制全流程

目前农商银行虽然普遍建立了关于金融市场业务的内控机制,但是在合理性和完整性上还有所不足。在合理性方面,部分机构相关制度的设计、执行和监督流于形式,导致管理松散风控效果不佳,而另一部分机构又对风险谨小慎微,风险管理过于死板,导致正常业务无法开展,经营效率低下;在完整性方面,内控机制无法覆盖全部已有业务,或者不能有效控制业务流程的各节点风险,内控盲点突出,更容易滋生风险。这就需要从制度建设、流程设置、权限管理和风控措施等多方面进行优化、调整。

首先,制度体系建设前置化、合规化、完整化。一是把制度置于业务之前,先建好制度再开展业务;二是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进行制度调整和修订,保证制度不突破监管约束,不钻监管漏洞也不过度解读监管文件;三是完善制度内容,确保制度覆盖所有已开展的业务,同时将业务事前、事中、事后纳入全流程管理。

其次,根据业务制衡原则进行部门和人员设置。业务部门、风控部门、事后监督部门、风险处置部门各司其职,互相制衡,确保各部门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独立性,防止业务部门业务经办和风险控制一手清。

再次,进行合理的权限管理,合理框定有权审批人的审批权限并严格执行,可根据业务实质风险,在建立业务制衡机制的前提下适当尝试审批权的下放,提高业务效率。

(二)优化资产结构

作为农商银行,我们应顺势而为调整结构,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调整风险资产结构,2024年1月1日起新版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将全面实施,作为农商银行应主动调整风险资产结构,降低高风险投资的比例,增加收益稳定的资产配置,如优质债券和政府支持项目债券。分析表明,调整资产结构,从高风险投资转向稳定收益的资产,能显著降低整体资产的风险暴露。例如,将10%的高风险资产转为国债或优质企业债,可以预期将总体风险降低2%至3%。二是优化资产,调整资产和负债结构。例如,增加短期高流动性资产比重,减少长期固定资产,这样的配置可以使银行更灵活地应对市场波动。数据表明,银行在资产中增加10%的短期流动性资产,能有效提升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约5%。

(三)业务智能化管理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业务分析模型和营运管理辅助系统,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通过技术手段,如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可对大量历史交易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市场趋势和利率风险,从而优化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据研究,运用智能化管理可以提高决策效率高达30%。

(四)制定适用的交易策略

对于金融市场业务,农商银行机构普遍厌恶亏损,但是理性的机构投资者能及时转变策略,将亏损化为盈利。而大部分农商银行遇到浮亏,往往选择“一持到底、坚决锁仓”,用时间换空间。这种处理方式没有账面的亏损,但是机会成本偏大,对于家小业小的农商银行来说其实并不划算,但即使这样,大多数的农商银行也仍采用“无问浮亏”的死扛策略。究其原因,可能是缺乏切实有效、灵活变通的交易策略。在交易时要不就是只看当下,没有远期规划;要不就是有一定的交易策略,但市场风向转变时,不能提前预判进行调整。

鉴于此,制定适用的交易策略显得尤为重要也较为急迫。首先,农商银行的交易策略要符合市场定位,把握好交易节奏,不盲目追求交易的“短、频、快”,将交易的重心放在资产配置上;其次,合理运用债券借贷、利率互换等金融工具的风险对冲功能,降低交易盈亏的波幅,平抑市场波动,获取稳定收益;最后,确保交易策略具备一定时效性,既要立足当期市场情况做好资产配置,同时也要加强研判,做好远期规划,根据变化的市场适时调整品种结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和风险结构。

(五)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养

建立系统化培训体系,提升员工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和处理复杂金融产品的能力。员工素质直接影响银行业务的质量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投资于员工培训,能提高整体业务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目前大部分农商银行在金融市场业务人才储备的广度和深度上均存在不足,条线人员配备不全,条线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对于业务部门的交易员,要深耕风险意识和合规意识,提高业务经办过程中的警觉性,始终把安全性放在首位。同时,要提高自身风险管理的能力,特别是对风险的识别和计量的能力,要及时发现业务的实质风险,并对风险有理性的认识和准确的计量,确保风险和收益相匹配。

对于中台风控人员,首先要严格做好交易对手评级和授信的统一性,把好风控入口关;其次在业务审查中,根据各类合规性要求和各类业务的风险要点,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彻底改变“闭着眼睛审查”的被动型心态。在此基础上,风控人员也要对市场有一定的认识和独立的判断,对于市场的表象和变化,以及背后深层次的原因都应当具备较为敏感的嗅觉,不仅仅是做到风险的识别、计量,更应当做好风险的控制、监测和预警。

对于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更要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将金融市场业务作为信贷业务之外重要的业务补充,不断提高优质信贷业务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要站在全行经营的角度去权衡金融市场业务的风险和收益,并在绩效等制度的设置上充分体现稳健经营的导向。

通过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优化全流程约束管理、有效控制风险敞口、保持营运收益的稳定、推进业务智能化管理及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等策略,可以有效应对当前挑战。特别是在风险控制方面,持续压降问题资产、调整风险资产结构,对于缓解资产质量下滑趋势至关重要。通过这些综合措施,相信农商银行不仅能够改善自身经营状况,还将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实现金融服务与地方经济的良性互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重要力量。(中江农商银行 肖琳 曾燕)

(责任编辑:吴浩)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