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名品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名品

“防沉迷”机制形同虚设!网络游戏该不该向未成年人“叫停”?

来源:人民名品2023-03-19 12:02:49

近日,据央视报道,有游戏代练平台绕过网络游戏的“防沉迷”机制,鼓励未成年人在内的用户参与商业代练,让未成年人绕过层层监督实现了“游戏自由”。

近年来,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问题愈加严重。根据有关研究报告,62.5%的未成年人网民会经常在网上玩游戏,其中玩手机游戏的比例为56.4%,约有65%的孩子每天打游戏超过10小时,其中8%超过15小时……伴随而来的,是孩子视力下降、学习成绩下滑、心理疾患滋生等问题。

网络游戏的“防沉迷”机制是否形同虚设?是否有必要全面禁止青少年接触网络游戏?

“防沉迷”形同虚设

近日,《王者荣耀》的著作权人腾讯成都公司和其授权的独家运营者深圳腾讯公司发现,北笙公司运营的“代练帮”客户端,以“发单返现金”、设立专区的形式,引诱、鼓励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用户通过其平台进行商业化、规模化的游戏代练交易,故起诉至上海浦东法院。

据了解,《王者荣耀》内设“防沉迷”机制,未成年人仅能在规定时间段内游戏,游戏服务协议还规定,用户不得将账号用作代练等商业性使用。但“代练帮”客户端仍可通过不法手段,逃过这一规则限制,对腾讯公司、游戏用户以及社会公共利益都造成了损害。

最终,浦东法院认定北笙公司提供商业化网络游戏代练服务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判决立即停止,并赔偿腾讯成都公司和深圳腾讯公司经济损失80万元及维权合理开支18.5万元。

该案也成为全国首例基于未成年人的“防沉迷”机制,针对游戏代练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的案件判决。

事实上,我国自2021年起开始不断通过法律引导“防沉迷”机制建设以来,干扰或破解“防沉迷”系统的事件屡有发生。

2021年6月1日施行的新版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单设了“网络保护”专章,其中明确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并提出 “国家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等内容。

2021年8月底,国家新闻出版署出台《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堪称“史上最严游戏防沉迷措施”。其中规定“所有网络游戏必须接入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等。

2022年11月,在通知落地一整年后,游戏工委于发布《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指出“未成年人游戏沉迷问题已得到进一步解决”。

虽然腾讯、网游、完美世界等游戏公司陆续上线或完善了针对未成年人的“防沉迷”机制,但仍存在身份认证不严格,认证程序过于简单、仅需身份证号码填写及验证即可完成等问题。

同时,一些企业在推出相关网络服务的时候,给未成年人获取成年人游戏账号创造便利,成为防沉迷“长城”中的漏洞。甚至一条黑色产业链也油然而生。在一些电商、社交平台上,有人兜售成年人身份证信息出租、“实名认证游戏账号”的出售或出租服务,有人提供游戏代充值服务,试图绕开“防沉迷”系统。

近期,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的“清朗·2023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就集中查处一批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其中就包括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

此外,在社交平台和投诉平台上,针对部分网络游戏不遵守未成年人“防沉迷”规定的投诉也数不胜数。在网络游戏的投诉中,关于未成年人玩游戏的纠纷也是投诉的“重灾区”。

监管是本质问题,社会各界也责无旁贷

在今年两会上,围绕网络游戏沉迷问题,代表委员们从多个角度建言献策,有的建议对网络游戏进行分级管理,有的认为政府应加大对相关灰黑产的打击力度,有的呼吁建设“堵疏结合”的社会综合协同体系……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提出“国家全面停止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并将此纳入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建议,更是引起一片热议。

在当下这个互联网时代,想要将网络游戏与未成年人的生活彻底割裂,似乎并不现实。如今的孩童从小就在网上听儿歌、读绘本,自然而然地熟用网络,也自然而然地接触到了网络游戏。

那么,“防沉迷”系统的漏洞到底如何解决?强化立法支撑,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在网络游戏监管方面都是以“限”为主。比如,澳大利亚发布《出版物、电影和电子游戏分级法案》,出台视频游戏分级计划,将网络游戏纳入监管分级;德国打造手机游戏预警系统,由“网络巡警”进行24小时监控;日本和韩国等国也纷纷立法规范网络游戏,保护未成年人……

事实上,建立健全的“防沉迷”机制不仅需要法律法规的引导,更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

对于游戏运营商来说,要及时跟踪产业发展情况,运用大数据识别和预测研判技术,提升动态的账户管控机制,以有效防范成年人的账户被未成年人使用。对于存在违规情况的游戏账户,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虽然这些措施的采用,会不可避免地增加运营成本,但未成年人保护乃是任何商业利益都不能去触碰的底线。

司法机关也要严肃处理。就如上述案件在开庭审理之前,法院即向相关代练平台发出诉前禁令,要求其立即停止APP运营,防止 “洼地”继续存在,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这一举动也充分体现了司法机关对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落实。

更重要的是,有关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对于网游平台、电商平台、社交平台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督促其尽快整改,并建立红黄牌管理模式,对于严重不作为平台依法依规严处。唯其如此,网游服务平台才能够从技术、管理精细化等多方面压实平台责任,建立更加完善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树立有效的“防火墙”。

(来源:“人民名品”微信公众号,执行副总编辑:马海涛,编审:郭梁、赵慧,编辑:唐晓彤,责任编辑:李杨诗宇)

(责任编辑:)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