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生态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生态

蓝天何以成常态?研究报告告诉您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22-09-28 14:37:48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景象越来越多了!十年来中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显著成就,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在中国环境记协日前举办的第25期环境茶座上,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发布了《蓝天之路:十年巨变暨2030展望》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通过大量数据,定量分析了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以及各主要空气指标的显著改善。

▲上图:福建省永安市贡川镇贡川风电场,夜空中的美丽“星轨”。(吴朝虹/摄)

报告对中国成功实现全球大气质量最快改善的历程做出回顾:生态环境部门迅速构建大气监测网络,实时发布PM2.5监测数据,并不断提升预报预警能力,进而制定并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强化环境执法和监管信息公开,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对燃煤、工业、交通、扬尘和散煤污染源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治理。

在这次活动中,来自政府、学术界和环保社会组织的代表,从不同角度回顾十年来中国大气环境治理的历程,总结了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所取得的历史性进展,同时对“双碳”目标下通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进行了展望。

“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成就反映在PM2.5年均浓度上,也反映在人民群众的眼中。”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介绍,“指尖上的环保”公益活动收集了150万张打上了空气质量指数水印的照片,这些照片从群众视角生动反映出,在我国的许多地区,蓝天一步步从“奢侈品”变成常态,公众的蓝天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上图: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路线图。(来源:《蓝天之路:十年巨变暨2030展望》研究报告)

“回顾这十年,科技创新对开展大气攻关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所副所长高健说,未来让PM2.5基本摆脱气象条件影响、遏制臭氧浓度上升态势,还面临非常大的压力。首先是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还处于千万吨级别,减排难度逐渐加大。其次,影响大气污染排放的不确定性因素会继续增多。另外,技术支撑上的需求越来越精细,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需进一步持续减排,新一线城市工业集群等方面的管理需求也进一步细化,所以未来大气污染防治要在过去十年治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和发展,最重要的工作是实质性减排和科学减排,确保PM2.5浓度持续降低,臭氧污染能够稳定进入下降通道。

报告指出,踏上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的新征程,随着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逐步确立,“十四五”时期,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进入以降碳为主、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新时期,空气质量有望在“双碳”进程中得到更大改善。

“通过十年的治理,蓝天在全国各地变成常态,老百姓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显著增强。”中国环境记协主席、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谢国明说,十年大气污染治理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要继续携手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共建天清气朗的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工作室 刘温馨)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