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这十年,“老有所养”有保障

来源:民生周刊2022-09-27 13:30:26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如何养老?不仅当下的老人关心,未来会成为老人的青壮年群体一样关心,可谓全社会共同关注。

有效保障特困老年人基本生活;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建立健全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体系;组织开展基本养老服务先行先试;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总数达36万个,床位812.6万张;在基层设立超过4万个老年教育学习点;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逐步融入养老服务;居家养老“24小时服务链”日臻完善……

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养老服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从保障特困老年人拓展到面向全体老年人服务,从机构集中照料到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发展,从公立养老机构为主到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从居家适老化改造到智能化服务,一幅幅“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幸福画卷,正在全国各地展开。

虚实相间 养老消费新体验

9月20日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老龄司司长王海东介绍,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

而这2.67亿老年人,绝大多数选择居家养老。居家养老的基本内涵,就是尊重和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作用,满足老年人在家养老的需求。

为了破解居家养老在服务供给上的瓶颈,依托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手段,让居家养老需求在线上精准对接,对养老服务“碎片化”供给的有效整合的虚拟养老院,应运而生。

秦田田是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院长。她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在兰州市城关区,已有13.9万名老人“入住”虚拟养老院,占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64%。

在这座没有围墙、没有床位的虚拟养老院里,众多老人实现了高质量居家养老。如今已经能享受到诸如营养套餐配送、全科医生定期巡诊到家、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在内的150多项养老服务。

对于这些居家养老新体验,72岁的马天彩感慨颇多。“太好了,虚拟养老院,让我有了老有所养应有的样子。”

而在养老机构方面,为了满足老人的差异化需求,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也开始在“高端”养老上发力,“兜底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养老服务建设,在一些城市已成为现实。

83岁的北京老人史学荣,一年前住进了河北燕郊的一家“高端”养老机构。因着对养老服务的认可,老人一次性趸交10年费用,共计87万元。

住进来后,史学荣发现,来到这里的近万名老人,几乎都是北京籍的“三高”群体。是什么让这些高龄、高知、高收入的京籍老人选择跨省养老?是环境?是硬件?

“我们的收费不算贵,而是性价比高,如果你身临其境,感受过服务的话,就不会说它贵了。”在接受《民生周刊》采访时,该中心总经理周素娟表示,养老服务要符合老年人生活习惯、便捷实用,还要照顾到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等,这才是“高端”的金指标,“不出社区,几乎所有养老问题都可以在内部解决。”

政策频出台 制度有保障

不管是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还是燕郊的高端养老机构,住入老人的老年生活,正是我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的生动写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密集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民政部等相关部门积极跟进,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2013年,被称为我国养老服务“元年”,全面开启了养老服务改革发展征程。

修订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养老服务第一次纳入国家法律;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首次从国务院层面部署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

2014年9月,财政部、民政部、全国老龄办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的通知》。201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要求全面建立针对经济困难高龄和失能老年人的补贴制度。

近年来,各地已普遍建立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和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基本实现省级层面全覆盖。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老年人补贴制度惠及3666.5万名老年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也详细部署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工作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一系列战略部署,为亿万老年人老有所养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2019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系列有力政策措施,直指为养老服务打通“堵点”、消除“痛点”,让老年人及其子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对健康、失能、经济困难等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社会救助等适宜服务。

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部署了织牢社会保障和兜底性养老服务网、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覆盖面、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完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等九方面具体工作任务……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成型,初步确立了以法律为纲领、国务院政策文件为基础、部门专项政策和标准为支撑的制度体系,指引养老服务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就。

城市养老将不再“一床难求”

近年来,大城市养老“一床难求”,让不少有养老需求的家庭很无奈。

对此,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司长俞建良告诉媒体,目前,我国已经科学制定国家层面养老服务国土空间规划,正在建立完善与长期照护保障和服务相关的配套政策体系。

在优化服务供给方面,俞建良表示,我国正在统筹规划建设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一方面,完善养老机构结构布局,鼓励多元主体举办的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养老机构发展,重点支持服务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机构建设;另一方面,加快布局建设嵌入式、小规模、多功能、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更好满足老年人就近就便养老服务需求。

对于养老服务而言,养老服务人才是养老服务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其专业化程度和服务能力的高低对养老服务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据了解,民政部已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推动建立养老服务人才特别是养老护理员培养、评价、使用、激励制度,完善教育、培训、就业、薪酬、社保、职业通道、行业规范、社会评价等方面的机制,切实提高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尊崇感和社会认同度。

民政部还会同教育部完善涉老相关学科体系建设,支持引导高等院校增设与养老护理员培养相关的专业,搭建以养老护理相关专业为主体、相关延伸学科为支持、养老服务机构为基地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持续深入实施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行动,不断提高培训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通过举办全国和地方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落实入职奖励、培训补贴、岗位津贴,提高薪酬待遇等措施,增强养老护理员职业吸引力,稳定壮大养老护理员队伍;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和公众认知,营造全社会重视养老问题、关注养老服务事业、尊重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良好氛围。”俞建良说。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养老服务领域硬招实招不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构建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亿万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变成现实。

□ 《民生周刊》记者   郭鹏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