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名茶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名茶

助农湄潭:一片叶子,为留守家庭团圆加速度

来源:人民网2020-07-17 10:10:03

“湄潭县被誉为‘云贵高原上的明珠‘,近千米高海拔的高山孕育了优质的茶树,也隔绝了茶农与外界的路。茶山外,是背井离乡20多年的丈夫,茶山内,是一家三代——女人、母亲和儿子的等待,但伴随茶叶带来的生活变化,女人却觉得这条路不再遥远。”

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这句话对于湄潭县来说,也许是最好的注解。

湄潭县位于贵州高原北部,平均海拔在千米左右。高山造就了好的生态:自然多样性平衡、不易发生病虫病害、茶园农药使用极少,同时土壤中富含锌硒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给湄潭当地茶树的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生长环境,也因此,湄潭县被誉为“中国名茶之乡”。当地特产的“遵义红茶”精选单芽、一芽一叶初展的春茶作为原料,制作工艺更是受到非遗技艺保护,足以见其优质。一款好的遵义红茶,滋味鲜甜醇爽、甜香中带着嫩嫩的玉米香,令人饮之难忘。

作为全国第二、贵州省第一的重点产茶县,湄潭当地的绝大多数人都以茶为生,靠种茶、采茶赚取生活收入。然而,在过去,湄潭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曾一度面临着茶农贫困、产业待发展的问题。嫁到湄潭20多年的茶农张国芬,对此则有着自己的体会。

20年前,正值青春年华的张大姐从隔壁的山村嫁到了湄潭县,她的丈夫一家以务农为生,照料着三亩薄田,靠种玉米、辣椒维持生活。

那一年的湄潭,还没有像样的公路,据说从湄潭县城到遵义市,居然要半天的路途!农民与县城外的世界几乎隔绝,张大姐和丈夫劳作一年种出的粮食,除了留下一些家里的口粮,剩下的也无法卖到城里,只能在当地以几毛钱一斤的价格贱卖。

如果说只有小两口尚且还能生活,但随着两人孩子的出生、父母的年迈,仅靠务农的收入实在难以负担起一家人的生活。

不得已下,张大姐结婚没多久的丈夫,决心从蜿蜒的山路出发,到外面打工赚钱。自此,家中的大小事务,种田、照顾父母、陪伴孩子……便落在了张大姐一个人瘦弱的肩膀上。

好在张大姐的孩子十分懂事,能体恤母亲的劳累,时常陪着母亲一起到山上玉米地里做些农活。在劳累的间隙,母子俩会坐在田地旁,眺望着大山外的世界。张大姐深知儿子有多么渴望走出去,也能体会到儿子对爸爸的思念,眼前的这座大山或许没有那么难以翻越,但贫困,却成了他们无法逾越的一道屏障。

提起种茶,其实也是后话了。张大姐说:“我从十多年前开始种茶,(种茶)收益肯定要比种玉米要好。”

十多年前,为大力发展以茶为支柱的产业经济,在县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张大姐的村子里建起了茶叶合作社,以高价收购茶树鲜叶。比起几毛钱一斤玉米,当年每斤5、6块钱的茶叶让张大姐动了心,而且玉米每年只能收获一次,茶叶却能采摘大半年,这样一合计,张大姐很快便下定决心,将辣椒、玉米田改种茶叶,心动的村民不止她一人,众人拾柴火焰高,就这样,一条条绿色的“路“开始蔓延到了每一片山。

为了能有更多的收入,除了照料自己的三亩茶园外,勤劳的张大姐还受雇给其他的村民采摘茶叶,每天从早上六点出门,直到晚上天黑才回到家中。儿子也许明白,妈妈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一家人能过得好一点、再好一点,甚至有钱能让家庭早日团聚。因此,张大姐的母亲和当时还未成年的儿子也一同走上了茶山,就这样,慢慢摆脱了拮据的生活。

如今,湄潭县茶叶的价格又翻了几倍,在政府的帮助下,家家户户从土房变成了二层小楼,县里修起了公路,而湄潭到遵义也开通了直达的班车,过去的半天路程缩短到仅需要1个多小时!山路或许还是那么长,但地方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茶农的美好生活似乎也开启了加速度。尽管张大姐的丈夫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如今仍在外省务工,但张大姐相信,一家团聚的日子不会遥远:“如果我们的茶叶能走出去,让我们这些农民富起来,我相信越来越多在外面打工的人也会重新走回来。”

在政府和茶叶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湄潭县于2018年9月正式退出了国家贫困县序列。但当前,湄潭“两绿一红”的地方好茶还未完全打开市场,尚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如果能提升遵义红茶等茶叶的知名度,湄潭茶区经济将得到极大提升,茶农的生活也将更上一层楼。

为了改善欠发达地区的茶农生活,帮助茶产地实现以茶致富,小罐茶、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人民网·人民健康发起 “振兴中国好茶公益助农行动”。本次行动将遵义红茶作为首批需要振兴的中国好茶进行帮扶;其中,小罐茶作为龙头企业,与湄潭县开展了深度合作,通过开发“特别情益”公益茶产品,帮助遵义红茶提升标准、拓宽销路、推广宣传;同时,消费者每购买一罐小罐茶·情益红茶(遵义红茶),小罐茶还将对产区捐赠25元,帮助贫困茶区的建设。

今年,伴随着小罐茶对遵义红茶的开发,仅在原料层面,就为茶农整体增收约40万元。相信在政府以及“振兴中国好茶公益助农行动”的助力下,湄潭县的茶业发展和茶农生活将会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