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智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

智库观察: 乡村振兴,要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18-04-04 11:32:53 乡村 农民 农村 农业

近日,由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国声智库联合举办的“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智库论坛”在北京人民日报新媒体大厦举行。来自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国内知名智库的专家学者围绕“乡村振兴、三农问题”各抒己见,提出建议对策。正好小智也在现场,抓紧捞一些“干货”跟大家分享,一起来思考如何解决好中国的“三农问题”,如何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智库论坛现场(论坛组委会供图)

张红宇: “扛着锄头进电梯”不是我们要的新农村

国家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认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未来我们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讨论的时候侧重讲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换句话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大的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张红宇(图片由论坛组委会提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适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要求。张红宇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生态要提质。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经济面临着高质量的发展要求。对消费者而言,在满足“吃饱、吃好”到“吃安全”依次推进的需求以后,多元化、绿色化、高端化、品牌化、差异化是城乡消费者对农业、对农产品的集中反映。农业由有形向无形拓展,由物质产品向精神产品延伸,是消费者的一种诉求。对生产者而言,高质量就体现在怎么样集约化资源利用,怎么样标准化、高附加值的生产过程。

二是环境要宜居。坚持绿色发展,统筹山水田林湖系统发展,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包括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什么叫宜居?要看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怎么样,生产、生活的半径怎么样。集中上楼、小村变大村,扛着锄头进电梯不是我们追求的新农村,在农村所谓的宜居就是安全、就是方便。对城镇居民而言,农村的乡土风情、田园风光令人向往,但对农村居民而言,生活方不方便、教育医疗救助条件怎么样是非常关键的指标。

三是文明要传承。现在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长期滞后于城市,城市的文化生活形式多样,农村在很多地方,还不仅是局部地区,文化已经是荒漠。树立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是很重要的。

四是治理要有效。要适应农业生产方式的快速变革、农村人口结构的深刻调整、公共事务多元化的新形势,必须加强和创新新型的农村治理结构。乡村善治社会、平安社会和乡村都是下一步的努力目标。

五是生活要富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根本目标是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摆脱贫困和协调发展。乡村振兴归根到底要落在促进农民增收,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上,因此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新型经营主体,包括产业化的经营组织带动农民,帮助农民、组织农民、富裕农民,实现小农和现代化复合农业的统一。

杜志雄: 家庭农场符合中国新时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第一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杜志雄认为,“乡村振兴战略”是两个集成,一个集成了以往的成功经验和正在实施的有效的“三农”政策和做法,另外一个集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全部的“三农”思想,可以对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和新征程。

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产业振兴,这其中农业振兴又是重中之重。杜志雄指出,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最主要构成部分,又是乡村振兴当中农业振兴的核心力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首先,家庭农场是合作社发展的参与者与助推者。家庭农场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原料的有效提供者。以东北的粮食生产加工为例,特别是在粮食主产区,粮食加工企业直接对接家庭农场,省去了中间的成本和环节,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其次,家庭农场是为周边小规模农户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提供者。社科院的研究表明,家庭农场是兼具了生产主体和农业生产服务主体的双重特征,它的服务对象就是传统的小农户。习总书记提出要把小农户纳入到现代农业当中来,通过家庭农场提供的农业生产服务是把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式。

最后,家庭农场是农业上使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示范带动者,是生态农业技术的使用者和农业绿色发展的实践者。现在国家提倡“新农人”(即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城市的农业从业人员),家庭农场恰恰是“新农人”的集合体,是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工匠意识的一种农业生产主体,符合中国新时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杜志雄(图片由论坛组委会提供)

张云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乡村振兴的突破口与动力源

第一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云华认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乡村振兴的突破口与动力源。

张云华说,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基础。经营权是个关键,在产权不清晰的情况下会影响投资人的权益,要保护经营权人拿到经营权人的权益,这个对于投资人放心地去乡村投资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要稳妥探索承包地退出制度。根据实地的调研,现在有上亿的农村人口外出打工,其中有相当大的比例不会再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农村的承包地怎么办?让农民回去种也不可能,他就有把承包地一次性转出去的需求。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建议,一是对承包地退出设置一个门槛,比如在有固定的职业、固定的收入、固定的住所前提下可以退出或流转。二是承包地退出后要进入农村产业交易市场,投资人可以有经营权,但没有承包权。

最后,要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目前,农村宅基地闲置浪费情况严重,集体建设用地如何交易的问题突出。建议政府进一步打破二元土地制度壁垒,打开制度通道,对闲置的公益性用地和宅基地上市交易作出统一安排,这样乡村振兴才不是无米之炊,社会资本进入才会有畅通的渠道。

张云华(图片由论坛组委会提供)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智观天下工作室出品)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