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浙大炼丹”只是断章取义

来源:民生周刊2018-04-04 10:03:31 只是

浙江大学开“炼丹课”,学生依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记载,炼出了“主治读书善忘,久服令人聪明”的孔圣枕中丹。很多人据此来评浙大、评中药、评教育,忧虑不少。但“浙大炼丹”其实只是一个标签,是在断章取义。

新闻讲的未必就真,尤其未必是本质为真的。浙江大学开的不是“炼丹课”,而是通识课“从神农本草到现代中药”。去年有媒体报道,浙大这门中药课是在教“泡脚、养发、炼丹药”,今年报道只剩下“炼丹药”。我想,这门课讲的是中医药知识,可能确实要讲到泡脚、炼丹等,还要实操一下,但要说就是开了泡脚课、炼丹课,这就是眼球效应而已。

就算专业课程,内容也免不了由浅入深,才能对专业知识进行体系化描述。倘若去报道,某某大学教学生认字、读音、数数、背诗,似乎也不算“失实”,但本质上是失真的。对媒体而言,把事情讲得新奇些就行,但谁要据此去建构自己的认知世界,一定是不靠谱的。

大学通识课,各种各样。有的教打高尔夫,有的教川菜,野外生存训练还要教爬树……这用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非专业课程,浅近一些,生动一些,原本自然。浙大也好,浙大学生也好,通识课上泡过脚、炼过丹,只是丰富了知识,并未动摇了任何东西。

孔圣枕中丹,作为一味中药,仍在生产,属OTC药品,应是安全药物,主治“补益心肾,益智安神。用于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健忘,头晕耳鸣,神疲体倦”。说它能使人变聪明,属夸大其能,但自唐代《千金备方》至今,仍在使用,今日载国家药典,也不能说完全无用吧。

“炼丹”这个词,容易让人想到长生不死、修仙求道等荒诞不经的事情,但丹并不都是“仙丹”,药店里以丹为名的药不可胜数。见“丹”字就想到怪力乱神,也是虚妄。浙大通识课上不过是按《千金要方》所述动手做出了一味丹药,就像一个学陶艺的学生做出了一个杯子,没什么可奇怪的。因学生动手作业做出了“孔圣枕中丹”而担心教育出了问题、学生乱了心性,基于对“丹药”的片面理解而生发出来,既不符合大学教育和学生的状况,也不符合中医药的实情。

中医药是否科学,这是一个自医学进入中国以来,就一直聚讼不已的题目。现代医学以分析为能事,必欲打开任何黑暗,以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传统医学辨证施治,以不打开人体黑箱而实现疾病治疗。现代医学吸纳传统医学智慧,传统医学实现现代改造,这是方向;中西医结合、中西药结合,这是现实路径,政策上如此,医疗机构与患者的选择也是如此。在治疗疾病、保障健康的实际效果看,这种中国特色的医疗模式是成功的。认为中国传统医学整体上应该抛弃,与其说是一个科学问题,不如说是一个文化心理问题,是对中国本土、本源的传统能否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判断问题。

作者:刘洪波(媒体评论员)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