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童和平:纵情笔墨万千气象

来源:民生周刊2018-02-07 10:44:29 笔墨 气象 和平

传统山水画传承东方哲学观念天人合一、神韵独特的审美取向,笔墨形神是山水画的传递语言,内涵丰富而形式美感,创造出各式抽象的点、线、渲、皴、擦摄取万物的元素,以表达审美情感、人文气质。

在继承传统精神的基础上,突破旧的法度规范,形成一种新的时代面貌,这是当代画家努力的目标。著名画家童和平经过40余年的艺术探索和追求,找寻到了契合心灵的笔墨语境,并用它来展现天地之美和生命大美。

诗性精神

童和平出生于湖南娄底城郊山村,1974年,22岁的他接替父亲在副食品厂做工人,上世纪80年代初到娄底市文化局工作,从事文物工作10多年。

非科班出身的他从小就对绘画有着超乎寻常的兴趣。他深爱故土草木山川,对湘中历代伟人仰慕思齐。他百折不挠、超脱豁达、淡泊名利的精神气质既由生活的磨砺和艺术精神中提炼而成,也得自湘中山水及湖湘文化的滋养。

他曾说:“从事艺术既要有使命感,又要有自然平常的心态,没有重负和束缚,这样才可能达到高境界。”魏晋名士越名教而任自然,超脱世俗,过着清远旷达的人生,他们把心性投向山水,在自然中满足艺术的生活情调。所以,对山水画的欣赏,是一种诗性精神,要用这种诗性审美观念去关照山水画的艺界。

山水画从唐、宋、元、明、清绘画“虚实相生”中发展,在宋元时最发达,画风更显著。童和平善于从传统山水画中吸取有益养分,同时,他漫步在名山大川间,不断地写生积累创作素材并加以分析研究。

在“搜尽其峰打草稿”的过程中,北方山水的雄浑大气、南方山水的清秀含蓄给予他创作的激情和灵感。他将眼中的山水经过艺术加工取舍,化成胸中丘壑,进而化为笔底的千岩万壑。一边揣摩领会传统文化,一边致力研究实践,一边追随时代脉搏,童和平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理念和价值取向,发现与创造新的表现手法,并成功运用到山水画的创作实践中。

焦墨画,顾名思义,即是黑与白概念的表达。黑与白是先秦哲学的玄与素,它实为天地之根,在焦墨画创作过程中,要使一种黑与焦的孤色来表达大自然千颜百色的风韵,可以说是难如登天。中国画坛以水墨着色画山水者居多,但以焦墨绘写祖国大好河山的画家却为数寥寥,童和平便是一位擅长以焦墨画山水的高手。

巍峨壮观的山、轻柔飘逸的云、亦梦亦幻的雾、浪漫飘洒的雪,都幻化在童和平的画作中,让人为之惊叹。观其《溪口湖风光》《盼归图》《故乡田园风光》《在水一方》等画作,会让人感觉到一种强烈的、超越时空的现代感。

天渐亮,忽隐忽现的神雾缠着沟壑纵横群山,朦胧懒散的阳光搂着蜿蜒曲折的溪流,苍莽参天的大树诉说着千年以前的沧桑,人仿佛穿行于一幅尘封的山水画之中,一切仿佛渲染着虚幻的色彩。

模糊朦胧的墨块、留白,以及程式化造型的画法都含有抽象造型的意味。山水与石头、云水的变幻莫测,风竹的俊逸、空灵,树石的玲珑剔透,水波的轻盈烂漫,皴法的疏密有致,无不透露着童和平对艺术所具有的深刻感悟。

自由是最高境界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是自由无法。古代文人画家追求精神平衡,希望找到一种轻松自由的心理感觉。自由的心境也是童和平创作的基本理念。关于自由,他曾说:“自由是生命追求的最高境界,而艺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这种追求。”

童和平画作重要特征也是变,大的系列雪景、焦墨、水墨、墨彩;其次是笔墨技巧,技法上变化无穷。他实践着黄宾虹乱而不乱,齐白石似与不似之间的民族艺术的审美追求,提升着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境界,实现着一种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拓展着中国山水画的新前景。

山水画不是简单复制自然,而是一种情的抒发与宣泄,富有生命力。童和平从世外鸟瞰的立场观照山水,游目周览,集合数层与多方的视点谱成一幅超象虚灵的诗境,组织成富有诗情、画意和音乐节奏感的画面。

品读童和平的画作,会被他精妙的架构所打动,也会被他的探索和创新所感动。那些佳作不仅画出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神韵,更神奇的是用单纯的水墨画出了西方油画的质感、光影和色彩,而且在创作时做到了水乳交融,不露痕迹。

他在取景构图时,选择从高空俯瞰或从谷底仰视的角度,大刀阔斧、浓墨重彩地突出某一局部,却留下大片空白,虚与实、黑与白、动与静的反衬,造成强烈视觉冲击,散发出一种野性和力量。

中国美协《美术》杂志社前副社长周昭坎提到童和平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作为一名自学者,在门派林立的艺术界,无门无派、特立独行的童和平占不到半分“便宜”,也无任何“捷径”可走,但正因此,他幸运地规避了平庸,敢于破除成法,大胆创新,使他的艺术产生了一种撼人心灵的力量。

湘中画家中,他的山水画具有多变的、独特的、创造性的品格,对传统和现代审美因素的广泛吸收,无论是焦墨、水墨、墨彩、具象和抽象,还是云霁月夜、雨雾冰雪、花鸟等不同内容和形式,都形成了各自全新的面貌,从而确立了他在山水画领域的开创性地位。

2002年,他经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刘勃舒偶然发现并邀请在该院举办童和平山水画艺术探索观摩交流展暨学术研讨会,刘勃舒亲自主持活动并撰写序言,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覃志刚,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及在京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活动,并给予高度评价。

之后,童和平常常受邀参加各种画展和活动,如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首届国画家学术邀请展、世纪中国风情中国画展、世界华人诗书画展和今日中国美术等大型学术邀请展。

他的许多作品在全国美术作品大赛上屡屡获奖,并被评为湖南十佳青年画家、中国画十大年度人物,出版了《童和平画集》《走出困惑——童和平山水画的时代走向》等集著,中国画研究院、人民大会堂等均收藏了他的作品。

□  谢坚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