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养老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养老

养老新模式!“抱团养老”看上去很美

来源:华龙网2018-01-22 10:27:56 抱团 模式

电视剧《爱情公寓》里,年轻男女们一起合租在一栋公寓,每天各自上学、上班,回家后一起做饭、玩乐,这种生活让不少人心生羡慕:“如果能一直这样和闺蜜(哥们)生活在一起,我们不需要伴侣也一样!”

而对于退休不用上班的老年一族,他们也像那些年轻男女一样,自发“抱团”生活,每个人承担一定的家务,互帮互助、和睦相处,这种被称为“抱团养老”的新养老模式目前在许多地方已经实现了。

“抱团养老”作为民间自发的一种养老方式,凸显了老年人对集体互助养老方式的期望和对精神慰藉的需求。老人们对“抱团养老”怀有怎样的期待,又存在哪些顾虑?国外又是怎么做的?

养老方式的新尝试

据杭州《都市快报》报道,杭州一对拥有一栋三层别墅的夫妇5月份在《都市快报》发布广告,他们希望其他老人能分享他们的房子,因为孩子不常来看望他们,他们感觉孤独。

经过甄选,包括业主夫妇在内共有13人生活这座别墅内。这些老人大多六、七十岁,他们和业主签订了协议,包括房租、责任、生活成本和一套行为准则,要求他们尊重彼此的兴趣爱好,互相帮助、谦让,不准扰乱邻居的休息或谈论他人是非等。

大多数房间的月租收费1200元,向阳的房间月租收费1500元。每户租客每周帮助做一天家务。他们要帮助做早餐、烧水、买菜、帮厨、洗碗、倒垃圾等。这些老人每顿饭都聚在一张大桌子上吃。

与上述这种招募式的“抱团养老”方式不同,一些老人原本就是老朋友、老同学、老同事等,在退休后面临子女工作忙、平时业余生活少等问题,于是由原先松散的聚会自发组织成了“抱团居住”的生活。

原本居住在辽宁的老卢和她的老伴,曾经是为下乡知青的一员,跟十几个同学组成农村集体户,当时过的就是集体做饭,集体劳动,互相照顾的生活,也非常熟悉和享受那时的日子。

老卢两口子现在就和当年一起的老知青们,住在广西的一个小区的同一栋楼里“抱团生活”。为了避免日常生活中发生小分歧,他们做好分工:大家轮流做饭,伙食费AA,每人每月500元,不做饭的就负责刷碗、收拾屋子擦地,每天做什么菜式也是大家商量。

老朋友们约定“抱团生活”里人数不能少于4个,生病了大家一起照顾,重病送医院。16年,老卢手术住院,她没让在北京的孩子过来,“一天三顿饭都是朋友们送到医院,每顿好几样,换着花样做,感动得我边吃边掉泪”。

“抱团养老”让退休老人充满期待

今年67岁的张作营(化名)是北京市一家国企的退休职工。

“子女顾不上老人,老人自己在家孤单,‘抱团养老’是挺好的选择。”张作营认为,“抱团养老”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

“‘抱团养老’,往往是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老人居住在一起,生活乐趣会增多不少。”张作营说,“老年人也需要社交,也需要有一些谈心的人。”

“另外,‘抱团养老’也可以分担生活费用,降低人均生活成本。”张作营补充说,“老年人单独生活,一日三餐耗费时间和精力,多人一起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除了张作营,其他老人也表达了愿意尝试“抱团养老”这种新兴养老方式。

“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抱团养老真的很好,跟孩子住在一起很多时候都不方便。”今年61岁的张香岚(化名)告诉记者,她也有参加“抱团养老”的想法,并且一直在找机会实现。

“不想给孩子添麻烦。他们都有工作,又要带孩子。”张香岚说。

看上去很美!实际呢?

目前,全国各地的“抱团养老”或者叫“集体养老”大部分还是老人们自发的行为,这种新模式背后当然也会有种种让人却步或犹豫的问题。

子女方面的压力

来自子女的压力是最大的,一方面作为子女会担心老人们搬出去集体生活对自己的照顾能力,另一方面子女也在担心会面临道德上的压力。

自古中国还是以赡养老人作为社会传统美德,老人搬出去住在很多家庭的观念里还是子女未能尽孝的标志,所以很多子女虽然忙于上班没有时间随时照顾或探望老人,但仍然不愿意父母搬去离自己很远的地方集体居住。

老人的彼此照顾能力问题

“抱团养老”的都是老人,那么就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当有老人突发疾病发作时候,本身也是老人的同伴们只能互相照顾,照顾是否专业暂且不提,很容易因为劳累造成其他照护者的连锁病倒。

“健康的老人参加‘抱团养老’没太大问题,其实最难的是那些患病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一些老人提出了这样的顾虑。

有人对此提出建议,大家一起“抱团”去养老院,因为养老院场地大,健身娱乐设施相对齐全,还有专业人员照顾,老人身体出现突发状况也比较好解决。

权益和规范问题

俗话说“同住屋檐下,难免起摩擦”,大家住在一起,就会面临家务日常工作的分配,金钱支出的分担,彼此人际关系等等问题。

现在大部分地方的老人“抱团养老”,都是自发性的,没有机构或部门的主导,一切基于大家的彼此协议和自觉自律。

在上述的杭州“抱团养老”成功案例中,一条被认为比较成功的经验是老人签订了《结伴养老协议书》,对老人的言行和生活做出了一定的要求和规范。

但是仍然有老人提出了自己的疑虑:“感觉问题慢慢就会出现,没有明确的法律责任,最后有可能不欢而散,‘抱团养老’协议书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相见好,同住难。”

“都是老人,万一出事了,风险太大。比如,万一闹矛盾吵架,有老人心脏病发作造成不良后果,这事儿怎么办?”

“抱团养老”看上去很美,但是作为一种新出现的模式,它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同时,“抱团养老”的要求也比较高,比如老人有稳定的收入、一定的兴趣爱好、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能够自理、老人相互之间比较大度能和谐共处等。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张路发(音)说,这种小团体互相照顾的安排不太可能长久,尤其在80岁以上有严重疾病的老人身上不现实,这种模式的主要功能是打消老年人的孤独感。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伍海霞则表示,“抱团养老”可以和社区养老服务结合起来。社区养老服务可以针对居家养老的老人,也可以把“抱团养老”的老人作为一个居家群体,为他们提供服务。地方有关部门、社区对“抱团养老”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予以支持、提供服务。

(责任编辑:高丹丹)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