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精准扶贫”咋就成了“精准填表”?

来源:民生周刊2017-12-27 10:54:49 “精准扶贫”咋就成了“精准填表”?

“书记,书记,不下功夫去扶贫,只剩书书、记记,怎么能行?”中部某县旅游局新派了驻村第一书记,县里要检查扶贫档卡,为完成任务,第一书记向本单位求援。县旅游局只留一个值班人员,全单位下村突击填表格,一切业务暂停。“填报各种表格成了扶贫工作最大负担。”这位书记打趣说。

近日,媒体记者在中西部一些县采访中发现,很多第一书记对扶贫领域出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既深恶痛绝又深感无奈(见12月18日人民日报)。

精准扶贫,离不开扶贫档案等书面材料作为必要的形式作支撑。但少数地方把“精准扶贫”变成“精准填表”,甚至同一份表格要反复多次填写,明显超出必要形式的限度。显然,“精准扶贫”变“精准填表”,形式主义才是最大的罪魁祸首。

许多工作确需一定形式,但如果过多过滥,脱离客观实际,很可能就演变成了形式主义。比如:精准扶贫中的政策宣传,对贫困户建档立卡,以及反映脱贫动态、进行脱贫考核,都离不开必要的形式。但如果同一套表格反复填写八九次,且一个领导一个要求,这就未免太离谱,成了典型的形式主义,会成为精准扶贫中的“麻醉剂”和“绊脚石”。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查摆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精准扶贫”变“精准填表”,“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属典型的形式主义,应下大力气加以整治。

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工作干得怎么样,首先看材料写得好不好。他们检查扶贫工作,往往都把目光聚焦在扶贫档案上,而对扶贫措施、扶贫项目、扶贫现状则是一扫而过。受此影响,为了显示自己的工作政绩,少数基层干部不得不把很大精力放在填写各种扶贫表格上,因为上级领导的目光主要集中于此。所以,精准扶贫,要先校正思想“准星”,既注重形式更注重内容,把扶贫效果放在第一位,祛除不必要的形式。

考核是推动工作落实的“指挥棒”。开展扶贫考核,如果把“精准扶贫”当成“精准填表”,以表格填写的数量、质量来评判扶贫“精准度”,容易诱导基层干部机械照搬照抄,最终导致精准扶贫流于形式、走过场。相反,紧密联系精准扶贫实际,科学设计考核项目,严格制定考核标准,规范考核程序,既查看扶贫档案、表格材料,更关注群众反映,既看形式更重实效,才能严防“精准扶贫”变“精准填表”的情况发生,考核才能真正成为精准扶贫的“助推器”。

“精准扶贫”不是“精准填表”。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贫困群众有没有真正脱贫,不是看表格填写得多么完美,而是看精准扶贫取得的实效如何,否则,即使表格填写得再完美,都是“三加二减五——等于零”。只有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并铲除其滋生蔓延的土壤,才能杜绝“精准扶贫”变“精准填表”情况出现,精准扶贫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申国华(公务员)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