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东辽 文化惠民亮点多

来源:民生周刊2017-10-18 13:47:12 惠民 东辽 亮点 文化

精神文化生活,是衡量百姓生活品质的重要尺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省东辽县把文化建设当作重点民生实事来抓,根据地域文化特色,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惠民活动,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越来越多的百姓从中享受到了实惠。

如今的东辽,送戏下乡舞动着东辽大地的文化热情;文化大院丰富了东辽人民的精神生活;农家书屋提升了东辽百姓的文化素养……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为当地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打下了厚重的底色。

△吉林东辽的文化大院。

美景入画

李纯澄是东辽县农民书画艺术交流协会会长,年过古稀,精神矍铄。

2006年,从煤矿工人岗位上退休的李纯澄,告别了繁杂的工作如释重负,可是时间一长,人就闲不住了。于是,李纯澄重拾画笔,一幅幅乡村图景配上几句小诗平添了几分雅趣。

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辽各地的新气象,李纯澄背上画筒,骑上自行车,山水林田、花鸟鱼蟹在他笔下熠熠生辉。一幅幅生动的东辽图景在李纯澄笔下应运而生。

一次写生,李纯澄遇到了著名的北派山水画家石立福,石立福有个想法,想把身边爱好书画的人组织起来,两人一拍即合。不到一个星期的工夫,200余位绘画、书法、摄影爱好者参与进来,大家一起寻找灵感,构思作品,享受生活的乐趣。

李纯澄陶醉于东辽的山水风光,他打算走遍东辽、画遍东辽。“东辽的山水哺育了我,我要用画笔把每个村子的美景都画出来。”李纯澄说。

2013年,李纯澄举办了第一届农民画作品展,紧接着第二届、第三届如期而至。

“我还要建立展览馆,打造自己的品牌,让东辽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李纯澄谈论起《百里东辽入画图》时,藏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激动,10月上旬,一幅容纳200余个自然村风土人情的东辽长卷已经结集成册。

一辈子没离开过东辽,李纯澄说自己对东辽有着深厚的感情,小时候就有绘画的志向,如今画册出版不是为了盈利,而是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内心的获得感。

李纯澄说,每次举办画展,东辽县的领导都来参观指导,即便顶风冒雨也要过来,这让李纯澄很感动,他说自己之所以年过古稀还有这样的精气神,正是得益于东辽县文化惠民的实惠。

文化进门

“农业、科技、健康、养生类书籍是大家最关注的。”在东辽县集贤村农家书屋,白泉镇文化广播站站长王永清介绍,农家书屋在集贤村见到的效果最为明显,种粮大户在闲暇时间,会到书屋找一些水稻病虫害防治、种植养殖技术方面的书籍,学以致用,大家的反响非常好,图书的利用率很高。

“放下锄头捧起书,泥腿子变成文化人”,目前,东辽县已建成186个农家书屋,图书、音像制品价值累计500多万元,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看书难、买书难、借书难的问题,被农民朋友亲切地誉为“老百姓的知识粮仓”。

当地还组织开展“巡讲百乡千村、惠及百万农民”阅读季活动,邀请农业技术员讲解科学养殖、疾病预防等农村实用生产技术和健康知识,为群众发放资料、图书1356份,受益群众近1200人。养殖大户上了培训班,学习了科学的养殖技术,再不走弯路了。不仅如此,东辽县公共文化资源不断向基层延伸。图书每年都有更新,随着书籍被大家所关注,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不断提升,业余文化生活也变得丰富而有内涵。

在东辽县文体活动中心一楼内,剪纸、蛋雕、鱼骨画、葫芦画等展品格外吸人眼球。为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大民族文化影响力,加快特色文化产品销售步伐,东辽县谋划文化产业园区项目,将剪纸、书画、葫芦画等项目纳入园区,培养各类文化传承人,使文化产业发展、壮大,使文化惠民工程造福百姓。

以于守江为代表的东辽剪纸传承人,得益于东辽文化的深厚底蕴,其创作的东辽剪纸,神形兼备,栩栩如生。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传统弓箭的制作技艺,在以吕晓龙为代表的弓箭制作艺人这里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此外,建安镇的葫芦画、甲山乡的蛋雕在让百姓收获满满获得感的同时,也成为东辽的靓丽名片。

好戏下乡

2012年,东辽县新地标—文体活动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开启了文化惠民的新征程。文体活动中心以影剧院和体育场为建筑主体,是一个集会议中心、电影院线、文艺演出、体育赛事、健身娱乐、民俗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东辽县体育场全年免费对外开放;东辽县影剧院在全省堪称一流;新天地国际影城落户东辽,结束了东辽人看不到院线电影的历史;东辽民俗博物馆自对外开放以来,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东辽县积极推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覆盖,在各乡镇、社区、村屯建设了一系列文体活动场所,全县13个乡镇文化广播站的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基层文化广播站的实力不断增强。全县体育器材申报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掀起了全民健身的新风尚。

不仅如此,东辽县文化馆还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活动的培训力度,组织开展的农民歌手大赛、秧歌大赛以及文化大院汇演等活动,给百姓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乐趣。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辽百姓业余生活的变化让东辽县秧歌协会会长车喜文感触颇深,“如今的老百姓在农闲时不打麻将了,纷纷加入了舞蹈队、秧歌队,大家精神头非常足。我觉得乐呵、开心最重要,儿女们看着老爸老妈快乐,他们也高兴。有的人即便唱跑调了也要唱!遇到正式演出,我就鼓励他们,有的老太太越鼓励越来劲儿。”车喜文说。

山杏艺术团是东辽县的文化品牌,承载着东辽县二人转的传承与发展,据了解,东辽二人转已于2008年被列入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辽县采取多种形式扶持,不断开拓市场,已经走出了一条经贸搭台、文化唱戏的演出之路。

近几年,山杏艺术团注重文艺作品的创作和创新,每年为东辽县村民免费送戏下乡演出100余场,成为东辽文化惠民工程的主力军。2015年,山杏艺术团被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评为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民生周刊》记者 于海军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