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旅游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旅游

火焰山下的千年古村竟有这么多故事

来源:民生网2017-09-15 08:54:32 吐峪沟 金台西游 嘻游记

摘要:当黄色的火焰山遇见绿色的葡萄园,荒凉的吐峪沟还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从库姆塔格沙漠公园回来,沿着火焰山一路向北,突然转头向南,穿过一条荒凉的峡谷。路两边都是风化的红色岩石和沙土,感觉像是到了火星。峡谷口一出来,就是一片绿洲,吐峪沟到了。

走进景区大门,看见一片破旧的村庄,山坡上分布着几处麻扎(当地身份高贵的维吾尔族人墓地),其中有几个洋葱型顶盖规模稍大一点,显示着墓主人不凡的身份。远望麻扎村,最显眼的是一处清真寺,房子、院墙和作为背景的山都呈现一样的土黄色,只有天是蓝的。越往沟里走,越感受到一种远离尘世的静谧。

在这里只有两种色彩,黄和绿:黄的是火焰山和土房,绿的是沟里的葡萄园。绿洲离不开水,吐峪沟一条清溪已经流淌了千年,村民引清溪之水向房前屋后,滋润了桃、杏、葡萄等植物。于是,平凡世俗的生活平添了几许淡淡的芬芳。

走到一户人家门口,有一位老人从院子里走出来拉我们进院子,由于语言不通,不知道说些什么,但看表情感觉很热情。后来听说这是当地村民搞的一种家访形式的游览,请游客到家里来体验民俗风情。吐峪沟山谷里有好多土房已经人去楼空,残缺的木窗依然风韵犹存,在夕照中闪着异样的光芒。比这样的土房更为沧桑的是河谷左右峰峦岩壁上的洞窟,大大小小有40多个,这些被岁月和战乱掏空了的石窟,仰望起来更像是被挖去眼珠的眼睛,茫然而忧伤,整个山体遍布历史的伤痕。

千年之前,吐峪沟曾是王室的佛教圣地。就在脚下的碎石乱草之中曾有一条平坦的曲径,走着王室成员、八方僧侣及善男信女。在20世纪初,这里来了海外文化强盗,壁画和经卷已被盘剥得干干净净。尽管吐峪沟在国外很有名,被誉为“东疆第一宝窟”,但是对于在这儿生活的村民来说似乎没有什么意义。

村中心是一座清真寺,四座尖尖的绿塔高高地耸立着,成为这里的地标建筑。村子里人不多,很多房子已经破旧不堪甚至废弃,这些废弃的房子,多少年后也是一处遗址。吐峪沟大峡谷是西部最具神秘色彩的地方,是世界多种著名宗教历史文化的交汇地。

已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吐峪沟麻扎村,是新疆现存的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距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至今还保存着维吾尔族最古老的民俗风情,有“民俗活化石”之称。村落中古老的生土建筑,至今还闪烁着“黄粘土文化”的光芒,也是历史文化艺术界学者歇足的驿站,更是绘画摄影艺术家寄托梦想的家园。

眼前一片荒凉,在强烈的阳光下看得人提不起精神,昏昏沉沉的。 走到一座小水库边看见游客止步的牌子,原来吐峪沟千佛洞没有开放。顺路返回,迎面来了一群小巴郎,嬉闹着跑过。

古老宁静的维吾尔族村落吐峪沟位于火焰山大峡谷南出口沟谷中,它分布在绿塔耸立的清真大寺四周,约有二百余户人家。沟里一片绿色田地,种着蔬菜和葡萄,这是一个完整地保持了维吾尔传统的小村庄。在这里,人们继续用维吾尔语进行交际,衣着、服饰全然是维吾尔特色。人们常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走亲访友依然是古典的驴车代步。在这里生活的老人、青年、儿童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平静、自足、幸福的神情,给人以纯朴、悠闲、与世无争的美好印象。

在古老的村落中,房屋建筑均是以黄粘土制坯建成的窑房,有大有小,有高有矮;有一层的,也有两层以上的;有独立成房的,也有沿山势连成一片的。吐峪沟居民黄粘土生土建筑,在吐鲁番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吐峪沟居民继承了两千年前用黄粘土建造房屋的传统习惯,其特点是经济实惠、冬暖夏凉、造型美观。

吐峪沟居民还用黄粘土修建避暑的地下窑洞。一般挖修的窑洞为四方形,也有长方型,深度一点五米至两米,坚硬的土质可以不盖顶,土质差的可以用木料草席盖顶。在没有电风扇空调的年代,地下窑洞是夏季避暑的好地方,古文献有《敲蒸挡暑,皆撬地以居,夜出做事》的记载。走出村子,结束了与这座千年古村匆匆地邂逅。

了解了吐峪沟的历史之后,印象里的吐峪沟更像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宁静淡泊是因为经历了太多生与死的抉择,繁华与衰败的更迭交替。他懂得什么才是狂风烈日夺不走的,什么才是自己可以拥有并加以珍惜的。透过千年的历史风云,看穿了尘世,历久弥坚。(行影)

(责任编辑:宋盈莹)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