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乡村振兴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沙溪镇:一粒沙、一条溪,编织出岁月的故事

来源:民生网2017-07-26 08:51:27 沙溪镇 金台西游 魅村镇

摘要:沙溪镇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有着2100年的悠久历史,早在汉代就已立名,素有“饶东古镇”之称。

一粒沙、一条溪组成的名字,自然又梦幻。因为这两个字,有一种天然的熟悉。

一条老街,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走进沙溪,从老街开始。漫步古街,无需探访,便能知晓,那些关于旧时光的故事。老街地处三县交界、五府通衢,在旅行家祖师爷徐霞客的《江右游日记》中,“沙溪市肆甚盛,小舟次河者百余只,夹岸水舂之声不绝。”繁华落幕,老街寂寞的老去,像一个暮年的长者,摇摇欲坠,却依旧支撑着,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2100年的痕迹,或许只能在流传下来的诗词、传说中寻觅。沙溪近年的繁华,在老街上,却依旧有迹可循。漫步老街,惊讶的发现一个站前商店,再三询问名称的来由,才知,对面曾经是一个繁忙拥挤的火车站。在水运逐渐退出历史洪流时,1935年12月27日,沙溪火车站通车,代替水运码头,承载了沙溪最后的繁华。在那个年代,火车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把沙溪生意人带到各地,“上至金华贩猪油、下至鹰潭卖菜秧”。沙溪镇的商贸,也随之繁荣,纷纷开设粮行、布店、织布厂。这样的繁荣,持续到了90年代。

90年代后,火车一再提速,沙溪火车站逐渐被边缘化,只剩下几趟慢车,慢悠悠的停靠,再也没有了往日繁忙的身影,直至2006年2月彻底撤站。曾经鳞次栉比的店铺,变得稀稀落落的,依旧散落其间的店铺,却似留在了时光中。

竹篾店里,师傅用苍老却依旧灵巧的双手,将竹篾编织成各式生活用品;木匠铺外,师傅用心打磨着一款旧木头,工艺或许谈不上精美,却自带着生活的温度。老式的理发店,坚持着简简单单的剃头,没有洗剪吹,更没有发型供选择,却自有着停留在自己时代的老客户。关着门的棉布店,是曾经一部本土电视剧《油菜花香》的拍摄地点。老街深处,一处依旧印刻着时代印记的厂房遗址,在千年的樟树下,默默封存着。

一大夏布,编织出自然的向往

在沙溪,流淌千年的,除了信江水,还有夏布。夏布,又名苎麻布,是一种以纯苎麻纤维为原料,手工纺织而成的传统布料。早在26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古越先民就已经从事苎麻耕种,并使用手工织布。沙溪传承了古越先民的苎麻耕种和苎麻手工编织的技术文化,有“夏布之乡”之称。

古时候,夏布就是平民百姓的日常衣料。唐宋时的沙溪“鸣机织苎徧山家”(欧阳修《寄题沙溪宝锡院》)。明清时的沙溪,房前屋后都种着苎麻,供家庭纺织夏布。随着夏布数量的增多,渐渐地,沙溪出现了夏布交易和夏布布庄。清初时,沙溪便有了夏布交易的故事;民国时的沙溪,夏布销往浙江、上海等地每年可达20多万匹;解放后,供销社每年收购沙溪夏布15万匹。

随着各式布匹的出现,单纯的夏布慢慢的受到冷落。家家户户编织夏布的时代早已远去。如今的沙溪,却依旧存在着夏布厂,用着古老的“天平腰机”。走进街道边的夏布厂,倾听着几十台机杼在一双双巧手下发出的穿越了千年的织布声,眼看着几十个织布人熟练的丢梭推筘,慢慢的织出夏布的形状。这种纯粹所带来的感动,无以名状。也是在声声机杼中,对夏布取之天成、顺其自然的理解,更深了一层,对夏布粗狂淳朴、简单率真的向往,更深了一层。(觉非行记)

(责任编辑:宋盈莹)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