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旅游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旅游

从明代的质朴到清代的奢华,活了一千多年的村庄仍在栩栩如生

来源:民生网2017-07-07 14:44:02

摘要:从素有“才子之乡”美誉的抚州驾车前往一百多公里外的流坑古村,一路上看到很多村落,已经相当现代化,而我脑海中的村落画面依然是田野、荷塘、炊烟还有忠诚憨厚的家犬。

从素有“才子之乡”美誉的抚州驾车前往一百多公里外的流坑古村,一路上看到很多村落,已经相当现代化,而我脑海中的村落画面依然是田野、荷塘、炊烟还有忠诚憨厚的家犬。还好这个从五代南唐时期建立的“千年第一古村”,依旧保留着古代建筑的精华。

古村三面被乌江环绕,四面青山环抱。从村外望去高高的古宅,清一色的青砖灰瓦,墙上还挂着被雨水冲刷的痕迹,数棵古老的香樟下,农舍屋顶飘起缕缕炊烟。

刚进村口,就看到小孩子在村委会门口的巷道上来回追逐着,我向他们打招呼,却好像破坏了他们的游戏,可能是因为看到陌生人的缘故,他们都害羞的跑开了。跟那些开发过的古村镇不同,这里并没有看到多少像我一样的游人,村民对我也没有很好奇,我其实也怕我这个“异族人”会破坏了这份幽静。

巷道铺着的不是青石板,而是一颗颗鹅卵石,走进巷子里,发现村民大都在门前做活,或在玩牌。这里好像除了年轻的妇人和老年人,剩下的就只有小孩子了。有个叫董文文的女孩自愿来当我的小导游。这孩子开朗、热情,刚上五年级,还带着小她两岁的弟弟。而文的父母去了浙江打工,姐弟俩跟着奶奶在家。

文带我到了中巷参观了文物陈列馆,从中我才了解到这里的人大都姓董,董氏尊西汉大儒董仲舒为始祖,是江西大家族的典型。前五百年,董氏以科第而勃兴,元代村子遭毁,后五百年兴办教学,修谱建祠,并发展贸易。

巷道两旁还有保存完好的“理学名家”宅和很多祠堂,这些大小宗祠、总祠、分祠、家庙可谓星罗密布。宗祠住宅大都临巷道而建,但位于村北陌兰洲的董氏大宗祠已被军阀焚毁,只剩五根花岗岩柱,仰视苍穹。村中保存完好祠堂近60处,楹联72副。可一窥流坑村当年的辉煌。

而巷子左右的老宅,从明代的质朴到清代的奢华,像是浓缩了五百年的时光,闲适的走在巷道中,你会感觉讲了千年的故事,在这里还会继续讲下去。据说这里明代和清初时期建筑的住宅,大门多在右侧,而清初之后则是正中。这些住宅或进二、进三式,门楣、屋檐都装饰着木雕,屋内墙壁、门柱、窗棂、枋头、雀替也多有雕绘装饰,题材丰富,可谓琳琅满目。

不过我只看懂了“三英战吕布”,张飞、关羽、刘备三人围着吕布,好像在进行一场厮杀,栩栩如生。其余的都是文在跟我讲,我静静的听。但多数古屋都上了锁,只能欣赏门外装饰和题词。许是小巷太安静了,让我忘了时间,当文邀请我到她家去时。我才注意到日头已经爬上了头顶,我向她道了谢,便继续沿着贤伯巷向江边走去。

路上还见到了古戏台,也不知它是否曾唱过董氏的兴衰史,若是没唱过,倒也经历过了。

离开卵石巷道,走过村外长长的流坑桥,登上东华山,古村全景一览无余,天很蓝,村子依山傍水,鳞次栉比。正是这一方栖息耕居的理想之地,董氏才将这个地方当作故乡得以安居。

在回途的路上,我突然觉得有这么个机会还能面对这个活了一千多年的村庄,这是我的运气。(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