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民生视点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视点

女性总是如厕难,这不是小事

2016-11-30 17:38:00 小事 女性 如厕

摘要:我国在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公共厕所仍是城市硬件及城市文明的“短板”,街头找厕难、排长队等现象依旧存在,特别是女性“如厕难”在公共场所时常看到。

“如厕难”看起来是小事,其实也是民生大事。一人活着,离不开四项事:吃、喝、拉、撒。前两件事跟厨房有关,后两件事同厕所分不开。厕所看起来可有可无,可是厕所的重要性却无法否认。譬如,建楼房必须配套厕所,如果室内没有厕所,就会成为一大败笔。一个人初到一个人多情况复杂的陌生环境,首先关心的是“厕所在哪儿”。为什么?因为,万一内急了,如果找不到厕所,则是个大麻烦。

前日是第四个“世界厕所日”,该节日旨在通过全世界人民的努力,共同改善世界环境卫生问题。就我国而言,在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公共厕所仍是城市硬件及城市文明的“短板”,街头找厕难、排长队等现象依旧存在,特别是女性“如厕难”在公共场所时常看到。

女性如厕难,难于上青天

说起如厕问题,人们往往羞于启齿。但这件羞于启齿的小事却是生活中不能回避的难题,而女性如厕难的问题,尤为突出。

日常生活中,眼看男厕所门可罗雀,女厕所却摩肩擦踵,这样的经历,几乎每个女性都曾遭遇过。在学校,女生的课间休息,通常是用来等厕所的,女厕门前浩浩荡荡,而男厕空空荡荡;在电影院、商场等场所,女士们排队等着上厕所,厕所外,男士们拎包百无聊赖等女士的情形也屡见不鲜,“逛商场、去景区、看电影,最怕的就是去厕所。女厕所外,永远得有人在排队。”谈起自己的如厕经历,在北京工作的白领小马略带夸张地说道;每到黄金周,各景区的女厕更是被挤爆,候厕队伍更长达十几米,法制晚报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各景区女性上厕所的等待时间普遍为男性的3至5倍,部分景区男女性上厕所的等待时间最高相差8.75倍。

于是在内急之下,各种尴尬甚至极端的事件便出现了。女性抢占男厕所、内急当众小便或因插队爆发冲突等类似新闻不时见诸媒体。

遇到这种情况,多数人将原因归结为女性“磨蹭”,却忽略了男女厕位的比例问题。

数据显示,人的一生中约有3年时间是在厕所里度过的。而根据相关组织和学者的研究,女性在厕所里逗留的时间比男性长,是受生理条件和随之产生的行为模式所限。从行为上讲,女士必须宽衣、蹲坐,有时还要照看随行儿童等;另外,从生理讲,女性如厕频率约是男性的1.5倍,如厕时间约为男性的2.3倍。

但是,在现实情况中,对厕位“刚需”更强的女性拥有的厕位却更少。一般厕所是男女蹲位一样多,甚至女厕的蹲位还更少,但男厕还有小便位,总厕位就远多于女厕。2013年发布的《全国九城市公共厕所男女厕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北京、天津、济南、兰州、西安、郑州、武汉、杭州、广州9个大城市,男厕位全部多于女厕位。数量最均衡的北京,男女厕位之比也达到了1.22∶1。

为什么我国男厕多于女厕?

公厕,顾名思义是供出行在外的人使用。或许受传统思想影响,比如女性“不抛头露面”,“男主外,女主内”等,女性外出机会不多,或者以前性别比例失调,男性多于女性,于是男厕所比女厕所多,而且,这种逻辑一直延续下来,形成了一种建设惯例和事实。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女性早已从“家庭人”走向“社会人”。

1988年,我国城市公厕的第一个标准《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中规定,“根据使用情况的不同,男、女蹲(坐)位设置比例以1∶1或3∶2为宜。”直到2005年实施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才有了“厕所男蹲(坐、站)位与女蹲(坐)位的比例宜为1∶1—2∶3”的提法。

2005年12月《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实施,规定“公厕男蹲(坐、站)位与女蹲(坐)位比例宜为1:1—2:3,独立式公共厕所宜为1:1,商业区域内公共厕所宜为2:3”。数名业内人士认为,2005年的标准尽管作出了解决厕位比“倒挂”的努力,但仅仅提出建议,缺乏强制性。因此,在法律法规和细则上未得到规范化,造成地方缺少执行动力。由此造成“女性如厕难”问题迟迟难解。

国家没有强制标准,地方部门也没有动力去布局规划,商家更不愿增加女厕的面积和厕位了。

对于商场、饭店等经营场所,厕所是属于房租结算的面积内。也就是说,厕所面积越大商家营运成本越高,同时还挤占了营业面积,以商场为例,五十平方米出租给商家搞经营,月租金可达五万十万,搞个厕所,只有付出没有回报。所以,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商家是恨不能连厕所都不要。并且,相对于男厕只要增加站位来说,女厕要增加就是一个坑位,不管是占地面积还是造价都高出不少,商家自然更不愿意增加女厕的面积和厕位了。而一旦建筑结构成型,再想增加或改变厕所的布局,就会变得难上加难。

女性如厕何时不再排长队?

随着社会平等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对于女厕数量的关注也开始进入公众视野。近年来,一些年轻女性在广州、郑州等地频繁上演“占领男厕”的行为艺术,引发社会关注。

人民日报评论认为,要想解决女性如厕难等问题,可以有如下几点对策:第一,出台男女厕位设置的全国最低比例标准;第二,可以适当多建一些男女性均可使用的厕所;第三,要求相关部门在规划和建设厕位时,必须提交对未来人口性别使用的预测结果及其应对方案;第四,紧急情况下,相关建设和使用单位可以拥有将男女厕所互相对调转换的权力;第五,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多建一些适合残疾人和一家老小的“家庭公厕”。

现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采取了针对公厕厕位比例的改善措施,诸如增加临时公厕,设计无性别厕所等等。

日前,上海首座男女均可使用的无性别公厕在浦东区正式启用。该座无性别公厕有6个座便隔间、4个蹲便隔间,另外还有男性小便间。上海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说,设立无性别公厕,既有利于科学配置男女厕位,解决女性长时间排队的烦恼,也避免了一些商业繁华区和景区难以保障公共厕所空间的困境。而在北京,今年也有一批无性别厕所投入使用。据项目发起方、北京纪安德咨询中心项目主管杨刚介绍,北京已有30多个机构设立了类似的性别友善厕所。

不过,无性别厕所的设立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支持者认为,无性别厕所能够有效解决女厕厕位不足的问题,也会避免带孩子老人如厕的尴尬。质疑者则担心,这类公厕容易造成个人隐私和安全等问题。对此,杨刚表示:“如厕和隐私并不矛盾。只要管理得当,就能最大限度确保隐私和安全。当然,这也需要管理单位加强管理。”

此外,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消息,在第四个“世界厕所日”到来之际,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清洁卫生的公厕环境,是广大群众的基本需求,直接体现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加强城市公厕规划建设管理,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公厕数量总体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特别是女性厕位紧张问题亟待解决。

为解决以上问题,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了标准修订工作,统计了72.6万人的如厕时间,进行充分研究分析,在新发布标准中将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的比例提高到3:2,人流量较大地区为2:1。此标准于2016年12月1日起实施,将有效缓解女性如厕难题。

公共区域如厕何时不再“排长龙”?女性如厕何时不再有“等待尴尬”?新的“公厕国标”发布后,实际落地成效如何,值得期待。

世界各国女性如厕难情况不同

纵观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女性如厕难或者如厕排长队的问题并不鲜见,有些国家意识到了女性“如厕难”的问题,立法规定男女厕位比例必须达到1:2甚至更高,但有些国家尚无相关立法,男女厕位连1:1的比例都达不到。

美国:男女厕比例须达1:2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有12个州相继通过了保证“如厕公平”的法案,这些法案要求兴建更多的公共厕所,并将女厕所的数量增加两倍。以芝加哥一个可容纳6万人的体育场内的公厕为例,根据2003年的新条例则规定,男性的厕位数量为205个,而必须为女性至少提供410个厕位。如今,美国纽约州规定,所有的酒吧、餐馆、俱乐部和演出场馆,女、男厕的比例都必须达到2:1。

2005年5月,纽约市议会通过一项法案,规定女厕和男厕的比例必须达到2:1,不过这项法律只适用于新建的和正在翻新的大厦。不过,即便这项法案已经通过了6年多,女厕不够用的情况仍未得到完全改善。就在纽约市通过这一法案前后一段时间内,弗吉尼亚、得克萨斯、宾夕法尼亚和加利福尼亚州也相继通过了类似法案,规定女、男厕比例达到2:1。

日本:商家女厕里寻商机

一些日本商家在厕所里做起了“生意”,开始从女厕所挖掘商机。以电车站为中心,日本各个车站大楼和购物中心内相继出现了更为舒适、高级的女性洗手间,吸引更多女性顾客来购物乘车。

例如,“ANGELBE”是一家在大阪JR站里落户的收费洗手间。洗手间为使用者提供试用化妆品、美容器械等服务,每小时收费300日元。截至目前,“ANGELBE”里可以试用十项计206种化妆品、13种美容器材,还新开设了租借和服业务。使用者在周末和节假日能达到300人左右,有参加婚礼或派对的女士来这里换礼服,有早间高速大巴的女性乘客来这里休息。

韩国:首尔两年平衡男女厕比例

2009年,韩国首尔市推出了“幸福女性”计划,投资1278亿韩元打造一个“女性感到幸福的都市”,其中一个项目就是增加女厕所的数量,计划要求一年内将公共场所的女厕所增加3100个,来年再增加3800个,最终目标是使男女厕比例达到1:1。根据当年的数据统计,首尔市公共场所的女、男厕所比例只有0.69:1,男厕位总数为45925个,女厕位31549个。该市承诺要减少女性排队如厕的现象。

多国女性如厕难

相比之下,欧洲国家对于男女厕所的比例还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英国对于公共场所的男女厕所比例完全没有相关的制度和规定。英国标准学会“卫生设备修正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克莱拉·格里德就表示,这种不公平是源自当初设立这一公共健康法案的都是男性,他们希望女性待在家里不要外出。格里德认为,英国政府应当推出新的标准,规定公共场所的女、男厕比例不低于2:1。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女厕稀缺的情况就更严重了。有统计显示,在加纳和喀麦隆,由于中学里头的女厕稀缺,女学生如厕条件恶劣或者要在户外如厕,为此许多正在读中学的女孩子在月经期必须请假一周,更有甚者在青春期后直接退学。

印度13亿人口中的一半,家中都没有独立的厕所。大约有3.3亿的印度女性没有条件上厕所,如果要如厕,许多人只能等到晚上到户外去,但是这也增加了被强奸、绑架和蛇咬的危险。为此,许多印度女性提出了“无厕所、不出嫁”的口号,要求未来丈夫的家里必须有一个厕所。

————————————————————————————

来源: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广州日报、腾讯网、东方网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