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生态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生态

甘肃武威实行最严格的地下水管理

来源:人民日报2015-02-06 10:29:28 武威 甘肃 地下水

摘要:近年来,甘肃武威扎实推进石羊河流域治理,采用“一井一表一卡”的方法,实现了地下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和高效利用,促进了流域生态持续好转。

(原标题:甘肃武威实行最严格的地下水管理  阻沙漠“握手”)

昔日被沙漠侵蚀的石羊河

核心阅读

依托石羊河形成的民勤绿洲,是遏制两大沙漠合围、防止河西走廊东部地区遭受沙尘侵袭乃至沙漠化的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甘肃武威扎实推进石羊河流域治理,采用“一井一表一卡”的方法,实现了地下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和高效利用,促进了流域生态持续好转。

农历腊月,老张顶着寒风来到村头的机井房,为几家种植大棚蔬菜的农户放水。

老张名叫张斌,今年58岁,是武威市凉州区清水乡苏邓村十组组长和“水长”,掌管着村组机井房的钥匙和水卡。开门、取卡、刷卡、确定……机井的电机开始嗡嗡作响,水表指针飞快地转动起来,白花花的地下水从碗口粗细的管道中涌出,顺着混凝土浇筑的水渠欢快地奔流而去。

“村组里的人要用多少水提前告诉我,我定时定量给他们放水。”过了一会儿,达到放水限额,电机自动停转、供水停止,老张锁上了机井房门。“这个机器的原理其实和城里人用水一样,卡上没额度了,水就不供了。”老张说,“上游节省一滴水,下游就能多一点绿”。

增加生态用水,拯救民勤绿洲

民勤县地处石羊河流域下游,其西、北、东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从地图上看,民勤就像一只楔子,将两大沙漠从中间隔开。依托石羊河形成的民勤绿洲,是遏制两大沙漠合围、防止河西走廊东部地区遭受沙尘侵袭乃至沙漠化的重要生态屏障。

此前数十年,石羊河干流逐渐枯萎。下游曾经碧波荡漾的青土湖逐渐干涸,湖区开始荒漠化,沙漠以每年3到4米的速度推进,妄图吞噬民勤绿洲。

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2007年底,《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经国务院批复正式实施。《规划》制定的控制指标是,通过中上游节水努力,到2010年使民勤蔡旗断面下泄水量由当时的0.98亿立方米增加到2.5亿立方米以上;2020年民勤蔡旗断面下泄水量增加到2.9亿立方米以上,实现民勤盆地地下水位持续回升;力争北部青土湖区域出现一定范围的旱区湿地,流域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修复。

治沙,着力点在于水。地下水位提高了,植物有了生长的条件,沙漠自然就退却了。武威市委市政府分析,武威缺水,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是,可以通过调整用水结构来增加生态用水。农业用水在全市用水总量中约占80%,且效率低下,必须压减;在压减农业用水的同时,节约生活用水、保证工业用水、增加生态用水,就可以破解武威“结构性缺水”的难题,复活石羊河、拯救民勤绿洲。

“一井一表一卡”,实现计划用水

张德礼,665方;李秀花,2659方;张德吉,4653方……苏邓村十组的机井房里,贴着一张“水量分配表”,详细列出了每家每户的“水权”。该村组共有人口184人,全年人饮、灌溉用水总额为122275立方米。

调整用水结构,武威决定深化水权水价改革,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按计划用水。

按照《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和流域地下水控制指标,遵循“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逐级分配”的原则,武威将全市地下水使用权分配到各县区、各行业,逐级分解到用水户,明晰各用水户水权。任何人需要用水,都必须按照“先确权、再计划,先申请、再分配,先购卡、再配水”的标准程序进行。

精细管理的前提是精确计量。2007年开始,武威为全市14240眼机井全部安装智能化精确计量设施,2008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一井一表一卡”。水管单位跟踪督查智能化计量设施运行管理,执法机关严厉打击破坏、停用智能化计量设施违法违规取水行为。凉州区清源灌区水管所所长李福泽告诉记者,“每家每户都明确了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额度,其中农业用水定额是每亩地每年400立方米,刚好能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用水量”。

武威市还充分发挥水价杠杆作用,通过水价调整达到控制地下水开采的目的。李福泽说,“使用IC卡智能计量设施以后,大家用水特别注意,地下水开采量明显减少。”

武威市将地下水资源管理指标纳入各县区、部门考核内容,县区与乡镇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管理责任。据了解,2007年,武威市地下水开采量为11.29亿立方米,2014年削减到4.82亿立方米,减幅达57%。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由5.17亿立方米削减到0.86亿立方米,削减量达4.31亿立方米,部分区域地下水位开始回升。

此外,武威市用水结构也在逐渐发生变化:2010年,全市农业用水占比76.94%,生态用水仅占4.18%;2014年,农业用水占比下降到66.9%,生态用水则上升到12%。

压减大田种植,发展设施农业

河西走廊,十地九沙,无水不长,无灌不植。对水的调控,就间接成了对农业的调控。

因为配水减少,武威市种植面积由2003年的309.72万亩减少到2015年的244.3万亩,第一产业占比已经下降到20%以下。为此,武威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产业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民勤县大滩乡东大村村民景桃花告诉记者,在政府的支持下,她家搭建了两个大棚种西红柿,“大田种玉米,一亩的收益两三千块钱,但是一亩大棚蔬菜能挣到一万六七”。东大村农业技术指导员陆永胜介绍,村里现在已经建起了250多个大棚,全部采用覆膜滴灌技术,比大田种植省了近一半的水。

据了解,2010年—2014年,武威市新建设施农牧业58.68万亩,是2009年前总量的3.83倍;新植特色林果108万亩,是2009年前总量的8.1倍。现在全市设施农牧业总计78.7万亩,户均2.04亩;特色林果共计121.2万亩,户均3.3亩,实现了“户均两亩棚、三亩林”。统计显示,武威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由2006年的3043元增加到2014年的7903元。

农业结构的根本改变,从源头上巩固了武威市的节水成果,用水结构逐渐优化:2010年,全市农业用水占比76.94%,生态用水仅占4.18%;2014年农业用水占比下降到66.9%,生态用水上升到12%。

如今,民勤蔡旗断面地表水调度指标早已超额完成。2013年,在石羊河流域武威属区有效降水偏少、河源来水锐减三成以上的特殊情况下,蔡旗断面过水量依然达到2.27亿立方米,超额完成了特枯年份调水任务。

由于下泄水量不断增加,从2010年开始,干涸数十年的青土湖再次形成季节性水面,水域面积增加到22平方公里,湖区地下水位不断上升。过去逐渐沙化的湖区,如今形成旱区湿地约106平方公里,植被覆盖比例已超过40%。

(责任编辑:)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