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企业动态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家 > 企业动态

中煤集团二次整合央企煤炭资产 煤企兼并重组渐入高潮

来源:中国经济网2017-05-10 16:07:58 央企 煤炭 高潮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煤炭资产整合再进一步。

近日,保利能源宣布,将整体划转至中煤集团旗下,这是中煤集团第二次整合央企的煤炭资产。去年,国投公司旗下的*ST新集将30.31%股份无偿划转给了中煤集团。

中煤集团正在扛起央企煤炭资产整合的大旗。

与此同时,多部门不断强调,要加速煤炭资产兼并重组,形成若干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业内认为,以中煤和神华两大煤企为首,煤炭行业有望掀起兼并重组的高潮。

保利能源无偿划转给中煤集团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5月8日,保利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在官网发布一封《致保利能源公司全体人员的公开信》称,为落实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按照国资委关于非专业涉煤央企退出煤炭行业的统一部署,保利能源将整体划转至中煤集团旗下。

保利能源旗下的煤炭资产不容小觑,公司拥有山西、新疆两个煤炭基地,目前拥有11个煤矿,控制煤炭资源量近26亿吨。

与此同时,5月8日下午,中煤集团和中国保利集团两家公司的总经理彭毅和张振高共同签署了股权无偿划转协议,保利集团将保利能源无偿划转给中煤集团。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中煤集团第一次整合央企煤炭资产。

2016年7月份,国资委明确,央企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的目标和任务。争取用2年时间压减现有产能的10%左右,使专业钢铁煤炭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电煤一体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其它涉煤中央企业原则上退出煤炭行业。

随后,2016年8月17日,*ST新集(目前已更名为新集能源)易主中煤炭集团,其控股股东国投公司已与中煤集团签订股份无偿划转协议,国投公司将其持有的*ST新集30.31%股份无偿划转给中煤集团。

中煤集团与*ST新集的重组整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煤炭央企重组的首个案例,拉开了央企煤炭重组的大幕。

受煤价下跌影响,*ST新集陷入亏损,在2014年-2015两年分别巨亏19.7亿元和25.6亿元,公司也被上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保壳压力巨大。

而2016年被中煤集团整合后,*ST新集2016年实现净利润2.42亿元,同比扭亏。目前,上交所已经核准撤销公司股票退市风险警示,证券简称已变更为新集能源。

中煤集团办公厅主任姜淳曾表示,重组*ST新集,将使得中煤集团拥有更多的煤炭资源,也将给*ST新集带来更专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双赢”的重组,符合国资委对于煤炭央企“做强做专”的规划。

煤企兼并重组渐入高潮

需要一提的是,从去年以来,多个部门不断强调,要加快煤炭行业兼并重组。

2016年7月份,央企改革试点全面铺开。神华集团、宝钢、武钢、中国五矿、招商局集团、中交集团、保利集团等7家企业被确定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

同时,中国国新、诚通集团、中煤集团、神华集团出资组建的中央企业煤炭资产管理平台公司即国源煤炭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以下简称国煤能源)运行。

该平台的主要任务是配合落实中央企业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推动优化整合涉煤中央企业煤炭资源,促进涉煤中央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结构调整和改革脱困。

上述中煤集团整合*ST新集和保利能源,都是涉煤央企在逐步退出煤炭行业的典型案例。

姜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按照国资委的主导,还将会有一些央企剥离煤炭业务,中煤也在和其它主营业务非煤的涉煤央企在进行相关洽谈。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宝钢集团、中国中铁、保利集团、中国石化、中航工业等8家央企合计约有2600万吨煤炭产能,这类非煤涉煤央企的煤炭资产有望进一步被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4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统筹煤炭去产能稳供应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鼓励发展煤电联营,深入推进煤电一体化、煤焦一体化、煤化一体化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动不同煤种、不同规模、不同区域、不同所有制的煤炭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形成若干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上述会议再次强调要推动形成煤企巨无霸,种种信号都表明,今年的煤企兼并重组将进入高潮。

广发期货研究员邓舜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作为专业类煤企巨头,估计中煤会成为央企非煤资产整合的平台。而神华未来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合并动作。(李春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