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实践丨诗意山水 脱贫胜境

来源:《民生周刊》2017-03-01 11:25:05 胜境 诗意 山水

要绿水青山还是要金山银山?对于很多贫困地区来说,这是曾经有过的纠结。绿水青山掩盖着的贫穷,是很多地方的无奈现实。

据统计,在全国832个贫困县中,有近300个县属于国家主体功能区的限制开发县,经济发展落后但生态环境良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相悖。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开展旅游扶贫成为很多贫困地区的致富路。

乡村游的甜头

河北涞水县赵各庄镇计鹿村贫困村民张红海去年尝到了旅游发展的甜头,依托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他家去年开办的农家乐收入过万,只要好好经营,脱贫致富不是问题。

河北省打造的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将涞水、易县、涞源三个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连成一片,进行统筹规划,开展全域旅游。2016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三县共接待游客134.3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72亿元。

旅游给这个特困地区带来了新的希望。涞水县三坡镇南峪村村民徐振申当上村里高端民宿的管家后,生活有了盼头。今年41岁的徐振申,妻子患病卧床,女儿正在上大学,一家人因病因学致贫。去年9月份,南峪村高端民宿开门迎客,村旅游扶贫农宅股份制合作社聘任徐振申管理维护民宿,每年给他2万元保底工资。有了稳定的工作,加上合作社给的每年每人600元分红,徐振申不再为生计发愁。

易县被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去年,易县有39个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乡村旅游专业村。在对村容村貌进行改造提升过程中,易县着重体现了太行民居风情,保留了石碾、栅栏等乡土元素。同时,引导当地群众种植了油葵、速生油菜等经济类花卉景观作物,增加了农民收入。每逢花开时节,金灿灿的花海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前来赏花拍照。

依托绿色青山进行旅游开发后,旅游收入成为很多贫困县的重要收入来源,比如,涞水县人均旅游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8%、易县人均旅游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

河北省目前有310万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比较深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深山区。但河北的旅游资源也比较丰富,而且靠近北京、天津等大城市,有充足的客源。目前,河北省正大力实施“一二十百千”旅游发展工程,突出打造一个环首都休闲度假旅游圈,沿燕山—太行山、沿渤海两个休闲度假旅游带,10个以上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00个精品旅游景区,1000个旅游重点项目。

聚人气的扶贫

像河北涞水、易县这样可以依靠旅游脱贫的地方还有很多。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是很多贫困地区的共性,只是不少地方依然“养在深闺人不识”。

据统计,我国70%的优质旅游资源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边境地区和革命老区等贫困地区。在全国12.8万贫困村中,至少有50%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这些都成为旅游扶贫的备选目标。而在我国现有的1400个5A和4A级景区中,超过800个分布在中西部地区,景区周边分布着约3万个贫困村,占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村的1/4。

然而,因为贫穷,哪怕家乡的山水再美,年轻人都留不住,纷纷外出打工。没有人气的村庄,再美也是缺少生机的。

“现在完全靠农业已经养不活农村的人,农村要走什么路?工业化不可为,乡村的发展可以依靠旅游业,这种针对游客的服务业也是扶贫的重要手段。”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他认为,贫困乡村和地区要紧抓旅游扶贫;已经脱贫的乡村和地区,要注重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在贫困地区进行旅游开发,不仅可以吸引外面的游客进村,也让村里的人愿意留下来。一个地方的乡村游发展起来后,往往能带动餐饮、民宿、特产销售等,在外打工的村民都愿意回来创业、就业。人多了,村庄的人气自然就“旺”了起来。

湖北恩施大峡谷周边的营上村、木贡村、前山村过去一直非常贫困,自2006年景区开发以来,游客不断慕名前来,旅游也让当地人看到了机会。目前,600多位村民在旅游公司就业,1000多位村民从事旅游相关行业,3个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跃居恩施市前列。旅游的发展,为贫困村打通了脱贫致富的大道。

△湖北恩施大峡谷景区日渐红火,带动了附近村民的创业、就业。

刘思敏用“脱一进三”来形容从事乡村旅游业的农民,他们的收入往往比传统的务农高很多。据他了解,贫困地区的旅游开发方式是多样的,可以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村民利用宅基地开办民宿、农家乐等,也可以由旅游企业进驻,开发旅游游乐设施,吸引村民就业,同时也带动周边旅游发展。

国家旅游局去年发布的《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观测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村通过乡村旅游实现脱贫人口约264万,占年度脱贫总人数约18.3%。乡村旅游正在成为农民就业的主要渠道、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力量。

最难的是特色

越来越多的地方看到发展乡村旅游的扶贫效果,大批旅游扶贫村开始建设。如四川省今年将推进364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产品打造,并持续推进旅游投融资“双千亿”工程。安徽提出到2020年,全省建设300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每个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通过乡村旅游带动40万贫困人口脱贫。

“发展乡村旅游是有投资、有成本的,而且会增加旅游供给,这终究是一种市场行为,要市场买单,如果没有需求,就会造成供给过剩。”刘思敏提醒。

他强调,旅游扶贫绝对不是一招鲜,发展旅游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千万不能一哄而上。一般来说,地级市以上的城市周围200公里以内,是比较适合发展乡村游的,有足够的城市客源。

由于缺乏良好的规划,很多地方的乡村旅游都做成了千篇一律的农家乐,无非就是抓鸡赶鸭、钓鱼、采摘等项目,难以吸引游客。

“乡村旅游最难的是特色。”刘思敏说。如果一个县内建100多个特色村,每个村分一个特色名字都不够。他建议,发展乡村旅游之前,一定要做好规划,认清自己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好优势。

(《民生周刊》记者   罗燕)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