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访谈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访谈

如何打赢当前中国经济的攻坚战?

来源:人民网2017-01-20 15:31:11 攻坚战 中国经济

  • 嘉宾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所长 李平

  • 主持人

    各位人民网的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人民网直播访谈现场。今天我们特别荣幸的请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李平所长,李所长,跟网友打声招呼。

  • 嘉宾李平

    人民网的网友们大家好。

  • 主持人

    今天我们将就刚刚发布的2017年《经济蓝皮书》来解读一下中国当前如何打赢经济的攻坚战。今年是2017年,全国GDP的预计增长是6.5%,这是在蓝皮书当中提出的,比上年减少了0.2个百分点,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这个数字是否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吗?

  • 嘉宾李平

    大家都知道,中国在全球经济危机以后进入了新常态,这个新常态也是一个结构的调整时期,我们仍然在这样一个调整阶段,所以经济增长保持在一个合理区间就可以了。我们认为,明年6.5%的增长完全在我们合理区间,因为这个调整差0.2个百分点,我认为是完全合理的。

  • 主持人

    2016年全国贸易已经达到了2009年之后的一个最低水平,这对我们国家依然存在着经济下行压力来说会不会产生一些更为持续的影响? 

  • 嘉宾李平

    我们知道,中国已经是一个全球的贸易大国,而且这个贸易大国非常之大,大在什么地方呢?全球现在有240个经济体,我们和200个左右的经济体都是第一或者第二贸易大国,所以中国的贸易总量非常之大。我们也知道,中国制造风靡全球。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和大的背景下,我们贸易的增长应该通过提高质量来推动结构性的调整,来增质增效,提高贸易的增长。所以,全球这样一个大的贸易形势的变化也推动了中国转向内需,提高内需的发展。

  • 主持人

    在2016年,我们国家民间的投资也在持续下降,您觉得在今年或者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当中会持续这样一个态势吗?

  • 嘉宾李平

    民间投资的下降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我们从投资结构来看,就可以明显看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基本上前三十几年的发展,投资对经济增长取得重大的贡献,它的拉动作用非常强。投资当中33%左右是制造业,22%左右是房地产,20%是基础设施,大致75%这个大口是这三块。从民间投资这个角度来看,民间投资的结构是什么呢?就是40-45%都是制造业。中国的制造业,现在整个投资的降速是比较大的。我们也测算过,从2007年到2012年这样的区间,制造业的投资增速是28%,2013年到2015年制造业的投资降到14%,去年最低点,制造业的投资降到2.8%。我们就可以看出,民间投资的大头是制造业,但是制造业的降速如此之快,你可以看到为什么民间投资下降这么快,主要的因素,我认为还是现在国家在推动民间投资也总结出不少的原因。比如说融资难的问题、进入门槛难的问题等等,最核心的还是对利润下降预期和成本提高的预期,因为投资不挣钱,民间投资对市场反应是最敏感的,这是主要的因素。

  • 嘉宾李平

    要想提高民间投资的速度和比例,就得像我们现在所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来提高民间投资的盈利水平。同时,我觉得还是要来大力地推动行政事业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使得民间投资有更多的领域可投。我们知道,从投资的领域来讲,国企的投资领域大致是在80个左右这样的行业,外资大致在60个行业,如果从民间来看只有40个行业,所以民间比国营企业来讲,投资的领域要减少一半。从这几个方面提高预期、提高信心,来降低成本、降低融资的难度,同时扩大投资的领域,来振兴民间投资。

  • 主持人

    刚才您也提到在融资过程中有融资难的问题,您刚才也提到有很多下大力气去进行的一些措施。在增加民间投资的量上和促进企业盈利的环境方面,您觉得哪一个是最要重头去打造的政策或者需要首先去弥补的这一块缺失的地方?

  • 嘉宾李平

    现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降低税负水平,降低它的投资成本、运营成本,这很重要。再一个,融资难的问题是一直存在的,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没有很好的解决。所以,怎么样来使得虚拟投资转向实业投资,使得金融投资来支持实业的投资,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举措。

  • 主持人

    在蓝皮书当中也指出,中国的经济增速是在持续回落,国内城镇化的矛盾是主导的方面,这句话应该是如何去理解呢?

  • 嘉宾李平

    我们在整个对经济增长做过分解性的测算,我们知道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如果从供给侧来讲,我们现在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侧来讲,就是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力,除了资本和劳动以外,剩下那一块我们叫全要素生产力。全要素,现在我们进行动力的转换,因为我们知道投资和消费在不断地下降,进出口在负值这样的水平上。怎么来提高整个经济的增长,它的潜力就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力。
    全要素生产力,我们也做过一个分解,全要素生产力里面对全要素增长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城镇化过程、我们的劳动力转移过程。这个转移过程也可以说是资源有效配置的过程,也就是说把劳动生产力低的一些劳动人口转移到劳动生产力高的部门,是这样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当中,在前三十几年改革开放起到巨大的作用,现在的作用仍然很大。但是在城镇化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制约的因素,比如说农民工的问题、劳动力转移当中知识结构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整个城镇化过程当中一直存在,而且现在矛盾也比较突出。
    所以,如果想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增长,城镇化、劳动力的转移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我们要下决心来推动劳动力的有序增长,推动城镇化的结构性改造、城镇化本身水平的提高,推动农民工怎么成为真正的城市人口,怎么推动大中小城市的按比例的适度的发展,怎么样推动我们的制造业更多地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我们的服务业更有效地吸纳劳动力,这都是我们面临的城镇化过程当中的问题。

  • 主持人

    刚刚您也提到了是供给侧的改革,蓝皮书当中对于供给侧的改革有哪些特别的关注点吗?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 嘉宾李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我们现在供需矛盾所提出的,我们知道,现在供给侧满足不了需求侧的结构升级,而且供给侧也引领不了新的需求,所以我们提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不是说没有需求,只是供给的问题出现了,已经大量的产能过剩问题等等。
    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讲它完全是推动全要素生产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我刚才跟你讲,供给侧结构的核心是提高要素的数值,提高要素的配置能力,提高整个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失灵度,整个是这样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在分解全要素生产力的时候,看到供给侧结构改革,包括城镇化的过程,也包括我们对R&D的投入,对人力资本的提高,对市场化的进程,对整个外资的有效利用、技术的扩散这些方面。我们觉得这些方面对全要素生产力、潜在经济增长力都有很大的贡献。
    但是从这五个要素当中:城镇化率、外资技术溢出的效率、人力资本、科技进步、市场化进程和另一个因素,另一个因素就是把其他的因素包括进来。最近一个因素,我们在测算“十二五”的时候,这种因素是一个负值,而且这个负值影响很大。这个负值是因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现在的产能过剩,我们的投入效率的低下,我们企业运营的困难、成本的提高、利润率的下降这些因素引起的,所以负值影响了其他要素的发挥。所以,我们提出的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它的抓手就是“三去一降一补”,正是针对经济运行当中存在的一些核心的问题、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提出来,我觉得非常对症和有效。

  • 主持人

    最后结论就是,其实我们在供给侧方面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存在。在蓝皮书当中有这样一句话说,中国当前经济稳定在中高增长区间,但两个效率伴随都没有实现,并且还逐步下降,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这当中有三个特别关键的词汇:中高增长区间,这是什么样的标准。还有两个效率又指的是什么?说到了令人担忧,这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影响?

  • 嘉宾李平

    我们说经济增长进入到中高增速这样的区间,我们可以看出来,在2010年的时候,经济增长的增速还在10.5%,是两位数的增长。“十二五”期间,2011年到2015年,我们看到增速从9.5%降到7.9%、7.3%、6.9%,去年降到6.9%,从两位数一直降到一位数,同时降到7左右这样一个水平。这个水平,我们知道,在世界上来讲仍然是一个非常高速增长,但是对中国平均增速来讲,平均30多年的增速,接近10%这样一个增速,它处于一个次高速,我们叫中高速的增长。

  • 嘉宾李平

    我们为什么说中高速的增长就是经济的新常态,而且是我们预期的这样一个水平。我们做过这样的预测,就是“十三五”期间到2020年,我们提出一个目标,国民经济的目标,就是人均GDP翻两番这样一个目标。这个目标的测算,6.5%的水平就保证了这样目标的实现。在6.5-7%这样的区间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区间,而且中国长期的增长,积累出很多的问题,这个长期增长,我觉得是一个迅速成长的巨人。这个迅速成长的巨人到什么程度,我可以给您大致说一下。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位,1980年的时候,我们是世界第12位,印度是11位,我们是第12位。现在我们增长到世界的第二位。这个第二位和印度来比。1980年的时候,印度比我们稍微高一点。现在我们是它的五倍之多。我们现在的第二位,不是按顺序排123456这样排下来。这样第二位,我们看一下第三、四、五、六,就是日本、德国、英国、法国,这四个国家的总量加起来和中国差不多,你就可以看出来中国的巨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巨人。所以,它的增长是非常之快,就是靠我们保持了一个平稳的高速增长,达到了这样一个水平。所以,中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十二五”期间我们都在30%以上,今年仍然在30%以上,也就是说世界每年的增长量30%是中国的贡献的,所以巨人非常之大,成长非常之快。
    正是这样一个高速成长,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它是一个成长中、发展中的问题。比如环境的问题,我们在整个过程当中,环境资源是放松了管制,所以它支持了经济增长。到现在来讲,环境资源按原来的模式已经不能为继了,我们社会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我们的社会问题,社会的贫富差距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和城市的差距问题,大致在三倍左右,现在降到三倍以下了,稍微有点降低,但是这个差距如此之大。我们看看世界上的水平就可以知道,世界上来讲,这个差距是在1.6倍左右,而且美国的差距,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在1.1倍左右,基本上是平等的。3倍左右的差距,在世界上就没有几个国家。所以,积累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所以,我们在这样一个合理区间当中去保持经济增长稳定的情况下来调整一系列的关系,来解决存在的一系列的矛盾。我想,这对世界是贡献,对中国的发展正好是一个新常态下保持增长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 主持人

    我们慢一点,给之前一个缓解的时间,给之前解决问题提供一个解决空间。

  • 嘉宾李平

    就是巨人补钙的过程。

  • 主持人

    最后结论是说担忧这个词,在整个经济形势当中稍微有点悲观的,这样的担忧会给我们实际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呢?

  • 嘉宾李平

    这些担忧,比如说“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的问题。中国的产能问题是长期存在的。我们一开始改革开放是严重的短缺经济,我们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时候,中国几乎所有的大宗的制成品都排在世界的前列,我们在上世纪中期的时候实现了供给的基本平衡。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的问题。我们在上世纪末的时候就提出来,比如钢铁的去产能的问题,钢铁的过剩产能的问题,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我们知道,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正是我们调整过程当中,世界出现这些危机,我们又不得不采取一定的资本投入方式,来保持经济的稳定性。所以,这个去产能的问题就一直没有解决。现在产能过剩的问题极其严重。您也看到中央的精神,把去产能放在整个经济措施当中的首位。但是,我们看到这些年来,包括去年,去产能的效果还是不尽人意的。 整个去产能,也就是提效的过程。正是它影响了整个经济运行的质量,当然去产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牵涉到政府的问题、地方政府的问题、地方发展,地方金融系统的问题、就业的问题等等,很多问题。所以,大家还是相对比较担忧的。再看到民营经济这样一个断崖式的下滑,也影响了整个经济的效益。而且我们知道,民营经济是对市场最敏感的群体,民营经济占整个国民经济60%以上,所以它的投资、它的效益、它的经营状况也是大家担忧的。   从老百姓来讲,我们讲对这些问题的担忧也牵涉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从整体生活,我们现在的数据来讲,我们的消费水平仍然是保持一个稳定的很好的水平,我们的供给能力根本就没有问题。对老百姓的生活,我觉得还是有一定非常好的稳定的预期来讲,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这还是很少的一部分。同时,我们看到新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整个消费结构的多元化,也能保证整个消费的满足,比如手机通信、出行、旅游、医疗、住房等问题都在不断地改进。所以,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不是很大的。

  • 主持人

    总体上还是非常乐观的。我们这样一种担忧只是把问题当成问题后,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姿态而已。最后让您预测一下,在这样一种或者悲观、或者乐观的形势之下,您觉得今年的经济走向是怎样的态势?

  • 嘉宾李平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的经济形势给出了非常合理、非常确切的判断,就是整个经济形势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我觉得,这个判断非常有实质性。缓中趋稳,我们看到整个的降速是趋缓。我们刚才讲的,从9.5%到7.9%,然后到7.3%、6.9%,再到今年6.7%,明年6.5%,整个降速是趋缓的,缓中向好,有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包括我们的结构在不断地调整,包括我们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地缩小。我们的结构,新兴产业在不断地发展,特别是满足老百姓新的消费点,成长也非常之快。我们的网购,我们的通讯,我们的高技术的发展,其实我们出口当中高技术的比例在不断地提高,新兴产业在不断地发展。所以,作为缓中趋稳、稳中向好这样总体的判断,我觉得对今年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趋势。
    所以,给大家一个预期。其实宏观经济的管理,宏观就是一个预期管理,从这个预期来讲,我觉得中国经济的宏观形势,很多人讲是在触底过程。我们认为它也是一个平稳发展的过程。从未来的几年来讲,我们2020年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们充满着信心,而且实现它的手段,宏观调控的手段也非常之多。

  • 主持人

    今天也特别感谢李平所长来到人民网访谈现场,为我们解读了2017年的经济形势,同时也给我们分析了当下经济形势之下,中国如何去打赢经济的攻坚战。可以发现,现在中国的经济态势是一个缓中趋稳这样的态势,也像刚刚李平所长说我们是一个巨人,但是我们要有一个补钙过程,我们慢一点,恐怕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更加健康、更加稳定、更加向好的躯体,奔向2020年的目标。特别感谢李平所长今天来到人民网的访谈现场,也特别感谢人民网的网友今天的观看。

  • 嘉宾李平

    谢谢。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