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品牌文化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家 > 品牌文化

中国航发西航秉承初心创新发展

来源:中国航空报2017-01-11 15:56:11 初心

2016年12月11日,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航发西航董事长杨先锋参加会议并代表西航领取了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中国航发西航也由此成为航空发动机领域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中国工业大奖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工业领域的最高奖项,代表我国工业化的方向、道路和精神,代表工业发展最高水平,被誉为中国工业的“奥斯卡”。本届中国工业大奖旨在表彰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增强综合国力、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及项目。西航经过多轮复审和现场评定,最终凭借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产品自主研发能力、新能源综合开发能力、企业品牌社会影响力以及良好的经济运行质量、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鲜明的企业文化特色从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被授予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再次验证了西航综合实力和大型央企风范。

中国航发西安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是以资产为纽带,母子公司体制的企业。

作为国内大中型军民用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基地、大型舰船用燃气轮机动力装置生产修理基地、新型环保能源领域研发基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技术加工制造中心,国家1000家大型企业之一,国家外贸出口基地企业,西航肩负着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与振兴的历史重任,凝聚了一个大型军工企业半个多世纪发展的光辉与荣耀,形成了军品、外贸、非航、现代服务业多元并举的发展态势,产业结构逐步调整,技术水平不断攀升。

50多年来,西航围绕军品科研任务,不断完善生产、技术体系建设,已经建立了从毛坯生产到零件加工、总装试车的完备生产加工体系,涵盖了航空发动机全制造过程的多条专业化生产线和3个理化检测中心,相关加工技术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体现了“高、精、尖”的航空发动机技术特点。构建了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为科研创新主体、以自主技术投入为主、以外部协同创新为延伸的技术创新体系,拥有关键核心技术数百项,涵盖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的各个方面。

多年来,西航与北航、西工大、南航、南昌航大、航材院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了航空发动机可靠性研究中心等8个产学研中心,合作申报航空发动机技术研究、国家“863”计划等科技重大专项研究课题,突破了航空发动机关键制造技术难题。其中,与某院校合作的“难加工材料工程应用中心”获原国防科工委授牌,成为国防工业难加工材料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基地。西航博士后工作站先后引进相关院校多名博士进站开展博士后课题研究。对航空发动机技术难题的攻坚、创新能力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效提升了西航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成效。

西航研制的多型航空发动机为我国飞机及舰船提供了稳健的动力装置。其中:某型发动机继完成生产定型后,进一步开展首翻寿命、总寿命和可靠性研究,完成了综合治理工程,使用可靠性指标进一步提升。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某型发动机为平台,开展系列发动机改型研制工作。研制的某型发动机攻克了一批航空发动机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技术,掌握了多种先进技术,对促进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水平的提高和工业水平的快速发展起到重大作用。研制的某型航空发动机完善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相关型谱,多项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研制的某机制造工艺稳定性、维修性等指标进一步提高,形成了我国舰用动力的发展平台。近年来,西航圆满完成了多项重大演习、演练的服务保障任务,多次受到上级机关的表彰。 

外贸领域,西航也是成绩斐然。自上世纪70年代以“三来一补”的形式开展国际航空零部件转包生产以来,西航的外贸业务实现了从“一般供应商”、“优秀供应商”到“核心供应商”的“三级跳”式发展,在全球航空工业产业链中的位置逐步上移,外贸业务从当时年度出口交付第一单7000美元发展壮大到2016年出口交付近3亿美元的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国内同行业之首,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部分。目前,西航已形成了外贸航空零件生产、非航空零部件生产、航空叶片铸造、航空叶片锻造、铝制品制造、进出口贸易为主的业务发展格局。

当前,西航抓住世界航空发动机更新换代的机会,大力开发新机型、新市场、新产品,开发多种类航空发动机的关键件、某型的飞控轴类组件和相关机电类产品等。依托航空发动机技术优势,研制了工业用燃气轮机、抽油机等,正在开展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兆瓦级电站示范工程,并以转包生产合作为基础,继续开发风险合作(RSP)项目,实现合作层次的升级。

多年来,西航稳步扎实推进非航空业务变革工作。按照专业化整合与灵活体制机制的原则,西航通过对优势资源的整合,建立了与市场经济接轨的体制机制,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实行三类核心人员持股的激励机制,建立了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及与市场经济接轨的用人机制和薪酬体系。与此同时,西航在内生式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外延式发展的渠道,面向行业内外吸纳地方优势资源,推进优势互补、强强联合,采取兼并、重组等方式,通过生产要素整合和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非航空产业发展模式。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竞争的核心要素,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多年来,中国航发西航始终以“产品引领、技术支撑”为科技发展路线,以应用需求为导向,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据统计,“十二五”期间,西航圆满完成各项研制、生产任务,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为创新平台,逐步形成了创新型的核心制造能力:航空发动机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支撑了西航科研批产型号任务的顺利实施,特别是突破和掌握了一批新一代发动机关键制造技术,数字化技术也得到一定应用,专业化研制技术水平基本具备了研制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的能力。

根据企业发展定位,西航系统规划、积极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作用,坚持自主创新与开展合作相结合,既大胆自主创新、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又积极对外合作、吸收各方资源“为我所用”,努力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了企业科技进步步伐。

为开展预先研究、增强核心竞争实力,西航积极参与新型发动机和非传统新型发动机研制,做好“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形成共性应用货架技术,保持并发展关键部件的研制优势,为后续科研试制工作的开展做好技术储备。为全面掌握相关制造技术,满足发动机配飞、备份需求,提升修理技术水平,保证寿命、性能、可靠性的要求,西航以技术带动型号研制,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加快研发进程,基本完成了由型号牵引到技术牵引的转变,实现批产工艺的稳定、降低制造成本、满足批产保障的需要。为进一步完善工艺管理体系、提升工艺管理水平,西航积极构建融工艺基础、型号状态、专业技术管理于一体的管理模式。加速工艺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完善单一数据源贯穿制造全过程、MBD模型驱动的协同研发平台,推进仿真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以航空发动机工具设计制造数字化、一体化为引领,推进快换工装、多工位工装、自动化夹具应用;提高非标设备设计能力,按照自动化、信息化、高精度、高性能的要求,开展大型复杂试验器、装配翻转与升降集成平台等非标设备开发;构建强制性工艺要求标准体系,提升工艺基础水平。

围绕重点产品及关键技术发展方向,西航建立专利体系,制定了完备的专利申请质量控制程序。截至目前,西航申请专利共769项,其中:发明专利515项,有效专利409项,专利申请年增幅超过26%,发明专利占比超过60%。目前西航所有申报专利都已自主实施应用,形成了对核心技术产品的专利保护与布局。

通过持续做好知识产权运用、分析、协同转化工作,西航建立了知识产权侵权风险防范体系以及重点技术领域专利布局,规避了产品及核心技术的侵权与被侵权风险。近年来,西航先后被陕西省评为首批“知识产权运用示范企业”,主持并参与405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的编制,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381项,其中国家级成果22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

作为党领导下的大型央企,中国航发西航始终把思想建党、制度建党放在首位。多年来,西航大胆探索党建制度保障体系的新方法、新模式,用好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指挥棒”,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通过考核调动抓党建、强党建的工作积极性;梳理了两个层级的党建工作机构和组织体系,实现顺畅高效对接,确保各项部署精准落实;建立了《西航领导班子成员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和《西航党委委员“一岗双责”党建工作责任区》两项基础制度;试行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月报表》制度,实现上下联动,有效实施精准帮扶;编制了党群系统“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了西航《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管理办法》《领导干部约谈工作管理细则》《廉政审查工作管理细则》等多项制度,健全党内规则体系,扎紧制度笼子;围绕经营管理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深化效能监察,持续开展“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惩防体系建设等专项监督检查,努力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为科研生产任务圆满完成保驾护航;完善基于IBSC的建家考评模式,建立半年工作走访与督导机制,修订《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手册》、编制《厂务公开管理体系》,提升厂务公开工作规范性、易操作性;构建了“公司、分厂、车间”三级劳动竞赛推进机制,为保任务、保节点、保质量、优质交付搭建了载体;牢牢抓住“党群精品工程”,推行“党建+”服务模式,明确党组织主体责任,构筑了纵横有序、上下衔接的服务网络格局;初步建立包含项目来源、过程管控、检查评审、转化应用的“三研会”运行新机制,修订西航“三研会”章程和《西航“三研会”课题研究管理办法》,建立了新闻宣传队伍培养机制。同时,在理想信念内化、深化、固化上狠下功夫,按照“围绕一个主线推进、抓好两个群体学习、查找三个层面突出问题、落实四个责任、利用好五大载体、注重六个结合”的学习教育思路,突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央领导对中国航发挂牌成立的重要指示批示及讲话精神及中国航发党组书记、董事长曹建国“七一”专题党课报告等内容,重点把深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七一”讲话和在全国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作为西航“两学一做”的“新三篇”,依托两级中心组学习、专题学习研讨、专题党课平台,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

大力传承企业优秀文化积淀,结合新时期的战略目标任务和企业发展诉求,持续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为西航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依托吴大观铜像学习基地、党员教育基地、军厂特色文化示范区、精品文化长廊、基层文化特色墙和井冈山、延安革命教育基地,把“使命 责任 担当”大讨论与中国航发文化理念落地实践紧密结合,将集团文化融入广大干部职工的信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教育中,激发中国航发人的主人翁意识,激励广大干部践行使命、发扬精神、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中国航发西航积极履行企业应承担的社会义务及社会责任,为彰显央企风范、保障社会稳定,造福一方做出了贡献。与政府机构沟通合作,西航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区域融合”的发展战略,在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先进装备的同时大力发展非航空产品及外贸业务,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十二五”期间,西航累计捐赠400万元对陕西省指定的扶贫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并选派多名青年干部开展扶贫驻村工作,履行社会责任,体现了大型央企风范;建立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和企业年金等保障体系,为职工及家属解除后顾之忧。

实行帮扶工程,履行社会责任,关爱职工家庭。“十二五”期间,西航累计发放救助金724.43万元;坚持开展“送温暖”活动,每年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家庭,累计发放困难补助金130万元,累计发放慰问金160万元;充分落实“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偿、弱有所扶、住有所居”的保障职能,及时有效为离退休老同志排忧解难;坚持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帮助51名困难职工子女就学,发放救助金22.7万元;坚持帮助特困职工子女就业,累计安排5户特困职工家庭子女就业;累计向职工遗属发放抚恤金183万元;为残疾人免费配备辅助器具,及时关注与解决员工家属疾苦。

西航建立了年度员工健康体检和疗养制度,累计组织5193人参加健康疗养。大力推进社保体系建设,实现了母、子公司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分户以及医疗保险与社会接轨;高度重视离退休职工生活,建设老年活动室、开办老年大学、组建老年合唱团;坚持走访慰问离休干部、老党员及劳模,关心孤寡老人和高龄老人,员工及家属幸福感日益增强。  

实施宜居工程,不断改善员工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西航在加快老旧小区改造的同时,不断推进改善住房建设的步伐。“十二五”期间,西航职工人均居住面积由22.6平方米增加到26.3平方米;投资2800余万元新建“青春园”单身公寓,实行单身员工住房补贴优惠政策,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了良好改善。

西航积极实施大物业管理,进一步美化了社区环境。整合各类物业收费项目建立收费中心,为职工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大力加强医院能力建设,投资1000余万元改善医院软硬件环境,不断改进服务流程,增加医疗项目,医护人员素养和诊疗水平大幅提升;高度重视幼儿教育,投资1900万元建成环境设施一流的幼儿园;引入大型超市,火车、飞机票代售点,为职工购物、休闲、出行提供方便;大力建设文化体育设施,组织开展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职工家属业余文化生活。

西航积极践行“动力强军 科技报国”的神圣使命,从建厂初期“边基建、边试制、边生产”,到上世纪80年代 “统一领导、集中决策、分层经营、分灶吃饭”的“十六字”方针;从上世纪90年代,科研攻关奋战中,创立的“倒计时、不着陆”工作方法以及形成的“奋力攻关、争分夺秒的拼搏精神,大力协同、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质量第一、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为国争光、勇攀高峰的赶超精神”;从西航倡导的“不断改进”到“道德诚信、岗位诚信、员工诚信、用户诚信、质量诚信”诚信文化建设;从“讲文明、讲诚信、讲责任 ”三讲活动,到质量文化建设的起步和一流环境建设的展开;从“使命 责任 担当”大讨论,到站在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的新起点上主动担当振兴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历史重任,西航在扬弃中兼收并蓄、在发展中融会贯通,书写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辉煌业绩,诠释了西航坚持走过的一条曲折上扬的报国路。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