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生态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生态

南水北调之“水源篇”:62年梦想变现实

来源:民生周刊2014-07-21 16:41:19 水源

摘要:“距离中线一期工程通水还有110天。”这是7月13日在南水北调官网“南水北调倒计时”栏目上显示的数字。

“距离中线一期工程通水还有110天。”这是7月13日在南水北调官网“南水北调倒计时”栏目上显示的数字。

时间往前推10天,即7月3日10时58分,河南淅川县陶岔渠首枢纽的闸门缓缓提起,丹江口水库的水首次注入中线总干渠。这次充水试验为今年汛后南水北调中线全线通水做好了准备。丹江水将一路向北,最终流向北京的千家万户。

时间再往前推62年,即1952年,毛泽东视察黄河时,第一次提出了南水北调的宏伟设想:“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但从规划到实施,可谓一路坎坷,充满艰辛。

当设想最终变成现实,一项项世界纪录由此产生:世界上距离最长的调水工程、世界上受益人口最多的调水工程、世界上受益范围最大的调水工程、世界水利移民史上最大强度的移民搬迁……

纪录里,镌刻着时光的年轮;年轮中,映射出历史的变迁,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由此改变。    

在专家眼中,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对北方受水地区主要有两重作用:一是大幅度提高供水保证率,有力支撑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城镇化发展;二是把当地水资源解放出来,返还给农业与生态。

为记录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从本期起,《民生周刊》将推出南水北调连续报道《水调歌头》。本刊记者将从水源地出发,一路向北,通过实地探访,从水源、移民、环保、生态、技术、成本水价等方面,多维度展示这一幅宏伟的历史画卷。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楚辞》中《渔父》篇章里,被流放至江边、面色枯槁憔悴的屈原这样对渔夫唱道。

智慧的渔夫则回应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这一江清澈时可洗帽缨、浑浊时可洗足的沧浪之水,正是如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上游的汉江安康至丹江口段。水还是那江水,然而,沧浪之水清而浊,浊而清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对江水时清时浊的态度已不是渔夫当年的顺其自然、洒脱豁达了。

今年九月汛期过后,备受关注的南水北调水源地中线工程即将正式通水。直接灌入丹江口水库的汉江上游水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汉江的各条支流水质也需要不断改善水质,以满足工程保水质的要求。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