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聚焦Ⅰ丨资本追捧 谁的“钱途”

来源:《民生周刊》2016-12-05 15:37:00 资本 钱途

网约单车进入出行市场后迅速走红,因其有相应的硬件技术支持,注册账户缴纳押金后即可使用,方便、快捷、价格低廉,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有评论称,网约单车带来的公共效益非常可观,这主要体现在对公共交通的补充和完善,特别是对于公共交通理念的改变最为明显。

随着“小单车”变成“大生意”,网约单车受到资本的热捧,今年下半年,除了大家熟知的摩拜、ofo等品牌,快兔、野兽骑行、骑呗单车也纷纷杀入网约单车领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杀入网约单车领域的资本方已超过了20家。资本逐利,网约单车将是谁的“钱途”呢?

资本热捧

11月17日,视频及智能硬件公司跨界加入,野兽骑行宣布将设立独立品牌小蓝单车全面开拓网约单车市场。当天,靠视频起家的第一视频集团有限公司也宣布推出自己的网约单车——快兔出行,并计划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十余个城市推出,到 2017 年预计要投放 100万辆单车。当天下午,ofo召开发布会宣布正式开启城市服务,进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4个城市。前Uber中国高管张严琪也宣布出任ofo首席营销官加入到网约单车大战中。

此前有业内人士指出,大量资本涌入网约单车这一市场,折射出的是在资本寒冬之下,投资方们对于寻找到“下一个滴滴”的渴求。据了解,ofo上线至今,已在19个省市22座城市的200多所高校成功运营,并在北上广深4座城市开始城市运营,拥有超过300万的城市高校用户,总订单量达4000多万。ofo在今年已经完成了至少4轮融资。

摩拜单车也“不甘示弱”。10月13日,摩拜单车完成最新一轮融资,腾讯、美团创始人王兴的个人投资赫然在列;9月,摩拜单车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由高瓴资本、华平投资集团领投,多家机构跟投。

继ofo与摩拜单车获得融资后,骑呗单车、Hellobike等在11月初也先后宣布融资信息,并在杭州、苏州投放单车。

对于网约单车频受资本青睐的原因,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表示,“是风口来了。”首先,网约单车满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需求;其次,网约单车价格低廉,门槛较低,易被消费者接受;此外,低碳出行、环保出行是大势所趋。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整体的投资环境不佳,一些知名的风投公司只能通过投资这种单一、爆款的现象级产品来扩大商业模式,当网约单车市场达到一定规模,资本公司便可获取投资价值。

媒体评论员梅剑飞称,网约单车市场本身符合共享经济、绿色出行理念。接下来,资本会继续跟进。不过,在一两年内会迎来一波洗牌。他分析,运营、维护能力稍差的网约单车平台有可能被淘汰,而剩下来的企业就可能成为寡头。

面对疯狂的资本介入,也有经济学专家将网约单车与专车进行比较,在烧钱方面,网约单车往往需要购置单车、规划空地等投入,后期还需要维修等持续投入。专车行业可以通过补贴用户来推高订单量从而获得资本融资后继续做高估值,而网约单车在融资后继续烧钱可能会因缺乏可行的商业模式被资本放弃。

如何盈利?

经济学专家陈永伟对网约单车模式颇为不解:“盈利是很成问题的,比如,一次5毛钱,一天骑六次,两三个月下来花的钱就能买一辆二手单车,你为什么要去骑它呢!” 陈永伟认为,自行车不是汽车,即便做广告效果肯定也不好。而这样一个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的行业博得资本的推崇,可能是资本过于狂热。

目前来看,网约单车与专车比肩看齐估计困难不小。两者毕竟分属不同的出行市场,市场体量相差甚远。专车的盈利模式很清晰,通过撮合用车需求收取佣金。而网约单车目前尚无可靠的盈利模式。车辆的大量投放要靠自有资金,仅靠租金回报周期也非常漫长。

不过,这并不表明网约单车没有“钱途”。有专家认为,由于对传统出租业的冲击,专车一直饱受政策合规性困扰。网约单车非但无此之虞,甚至可以为政府“排忧解难”,这也正是网约单车火起来的真正原因。

众所周知,“最后一公里”是完善公共交通的重要一环,也是影响公交满意度的最大障碍。传统的解决方法是不断增加公交站点,缩小距离半径。这样做成本较高,距离问题仍无法解决。

其实“最后一公里”更适合自行车来解决。相比政府提供的公共自行车需“定点”取车还车,网约单车则为解决这一问题打开了“脑洞”,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了随借随还,摆脱了固定停车站点的束缚。

有专家表示,网约单车有更好的便利性和实用性,未来完全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再加上网约单车将成为移动支付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带来用户和流量,未来就有可能找到一种新型盈利模式。

对于网约单车如何盈利,不少观点认为,目前还缺少明确的方向,该行业还是处于用资金来大规模圈占市场的阶段。共享单车行业面临盈利能力和政策的考验。目前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依靠租车收入,未来能否有广告和大数据的增值服务还有待市场验证。

开始烧钱大战后,怎样在市场厮杀中获得更多用户,已成为网约单车平台最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易观分析师王会娥表示,网约单车行业的市场空间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大。网约单车不应只是资本的游戏,注重产品、用户体验和线下运营才能持续发展。

对于网约单车行业前景,多位专家表示还不明朗。仅凭付费使用不能撑起庞大的市场投入。政府主导的自行车平台慢慢淡出市场,正是此类项目盈利困境的表现。在资本的推动下,集中爆发的自行车潮也将挑战城市环境和管理水平,但行业的兴起势必会频繁上演合并、重组、兼并的大戏。

△解决了“最后一公里” 难题,网约单车因此受到了更多学生和上班族的青睐,而这些消费人群,则成为该行业吸引资本涌入的“原动力”。

(《民生周刊》记者   于海军)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