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热评丨网络外卖黑幕打了谁的脸

来源:《民生周刊》2016-08-22 15:07:10 黑幕 网络

近日,媒体的连续报道再次揭开了网络订餐平台背后的黑幕。餐馆在厕所洗手池清洗蔬菜、办假证后三天黑店就上线、无证餐馆集中连片出现……在央视3·15晚会曝光饿了么平台上的黑店后,近5个月的时间里,网络订餐的混乱状况似乎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变本加厉了。

事实上,饿了么被曝光之后,百度、美团等外卖平台也都公开表示要加强平台自查,确保食品安全。很多地方食药部门也开展了打击无证网络供餐的专项行动。在各种高调的整改及监管之下,很多人以为,网络订餐环境已经得到了净化,但现实让很多人再吐槽了一把,就连3月份被下线的黑店也有一些重新活跃在外卖平台上。

这次曝光显然是一次沉重的打脸。

为何近5个月的整改收效甚微?在饿了么、百度外卖、美团外卖的对外宣称中,公司都对平台上的商家设计了一套审查体系,包括证照的审核、实体店探访、定期巡店等方式。从理论上看,堪称完善,但在现实中,他们却忽视了一个重要因素,真正与平台上广大商家接触的往往是区域经理,他们承担着实体店探访等关键任务,同时他们也承担着区域经营任务。在监管任务与业绩压力面前,很多区域经理可能会选择后者,毕竟,业绩的考核关系着他们的绩效和奖金。

记者的暗访印证了这一点,美团外卖区域经理安慰借证开店的餐馆,要去给蓄意举报的隔壁饭馆施压,“举报了那就都别干。”在区域经理的纵容下,这家“河南烩面”想了个新名字,办了假证,三天上线了一个新的黑店。当他们的重心在业绩的时候,店开得越多越好,有无证照/是否规范都是次要的。

作为一种新兴的业态,网络订餐平台企业此前利用法律的空白实现了野蛮性的增长。随着新版《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及《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的颁布,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承担了更多的食品安全管理职责,但对于百度外卖、美团、饿了么等网络订餐平台来说,追逐利润的最大化仍是企业的目标。企业能否在逐利的同时承担起那么多监管职责、社会责任,还有待实践的考验。

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随着法律及舆论环境的变化,网络订餐平台是时候结束野蛮扩张,进入有序发展了。对于这些平台企业来说,食品安全不能仅仅是公关的词汇,要成为实际的行动。不能仅在公司层面设计一套制度,更要从绩效考核、人员配置等方面接地气地实现食品安全管理。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显然不能把监管责任都放在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上,严格的线下监管是网络订餐环境优化的保障。如果监管无盲区,像五道口啤酒花园美食城、北京像素小区百余家黑店聚集这样的现象就不会出现。现实中,往往是检查人员还没到,黑店门已关。运动式的执法很难发现隐蔽的黑店,只有常态化的监管才能让它们无所遁形。

作者  罗燕(《民生周刊》记者)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