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关注丨大型医院取消门诊倒逼分级诊疗?

来源:《民生周刊》2016-07-25 15:24:07 医院 分级诊疗

“大医院取消门诊,临床医生还看病吗?”5月底,广东省政府网站发布《广东省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提出“鼓励大型医院逐步取消门诊”以改变“小病也去医院”现状的改革方案时,网友China如此留言。

新医改进入第8个年头,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并未得到有效缓解,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迫在眉睫。

大型医院取消门诊,倒逼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此举能否成为推进分级诊疗的有效途径?除此以外,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的切入点还有哪些?抓手是什么?

近日,在健康界峰会“迎接分级诊疗”分论坛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院长魏永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院长熊利泽、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孙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唐其柱等对上述疑问给予了详尽诠释。

“下面接不住,取消门诊显盲目”

取消门诊,市民日常就医如何保障?

相信同网友China一样,有类似担忧的市民不在少数。为回应公众关切,《方案》给出了具体实施办法。

《方案》提出:广东将推进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推动大型医院的专家、名医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诊疗服务或到基层开办医生工作室。

据《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在《方案》实施之前,一直走在新医改“潮头”的广东,试图通过医师多点执业、社区家庭医生、互联网医院等举措,将大型医院的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

不过,这种有意倾斜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

2014年,广东县域内的门诊量和住院量仅占全省的24.5%和28.9%,手术量仅占13.5%。

“小病回基层是医改的方向,几年过去,基层医疗资源并没有多少改观。”广东卫生计生委巡视员廖新波认为,改革者希冀通过“大医院取消门诊”倒逼优质资源主动下沉至基层,从而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

对于“大医院取消门诊”这一新政策是否能彻底打破大医院的“虹吸效应”,以达到大医院与基层医院之间的平衡,实现合理有序的就医格局,新《方案》设立了新指标。到2017年,广东省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达到65%以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30%。

“突出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建设,是分级诊疗的核心内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唐其柱对《民生周刊》记者表示,假如基层医疗不能提供“信得过”的诊疗能力,老百姓并不会自愿留下。

“在基层‘接不住’的情况下,盲目让大医院取消门诊,这不妥当。”唐其柱说,政策不能这么冒进,一定要根据现实情况进行。

从安贞医院主动对接基层医院的经验来看,医技、检验、妇产科、护士等方面的人才,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普遍缺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院长魏永祥对《民生周刊》记者这样表示。 

基层留住人,需要涨薪酬

“人才短缺是基层医院‘接不住’患者的根本原因。”魏永祥如是说。在他看来,基层医院表面上缺钱投入,实际上是缺人。医生是一个晚熟的职业,培养周期在10余年,无法速成。钱可以改变医院硬件,却未必能请到有资质医师操作设备,提供诊疗服务。

魏永祥的上述观点并非没有依据。一份来自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对基层医疗服务人才现状的调查结果,支撑了他的观点。

这是一份针对湖南省59个样本县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人才现状的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10.1%无任何医学学历,具有本科医学学历的仅占9.3%,且集中在条件较好的卫生院;中级职称占12%,高级职称仅占0.9%;全科医学仅占1.01%。

在引进人才方面,2012—2014年,3年中上述59个样本县引进本科生共计346人,平均每县每年引进不到2人;在岗的38165名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中,临聘10189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27%,其中有1100余名在编人员流向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

“基层留不住人,核心问题是收入水平太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孙虹如是说。

目前,湘雅医院医务人员1200余人,日均门诊量约1万人次,年住院病人12余万人次,年手术量在6万余台,副高职称以上教授日门诊量在60人次。

“三甲医院还能怎么提高效率?”孙虹强调,大型公立医院的潜能已经接近极限,县以下医院体系却是一个完整而脆弱的网络。

政府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投入,应适当转移到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上来。让基层医生得到与市级医院同级、同类人员相同甚至更高的收入。即使政府财政给予的工资不高,但绩效工资的激励可以给足。谈及破解基层留不住人的瓶颈,孙虹对《民生周刊》记者这样表示。

探索新路径

谈及探索完善分级诊疗的新路径,魏永祥认为三级医院应主动对接基层医疗机构,这个过程,三级医院要发展高新技术做强专科,同时培育对口基层医院医生的接诊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在分级诊疗实现以后不缺病源。

“推进分级诊疗,需要强化病人意愿。”孙虹认为,社区首诊不宜强推。

孙虹表示当前为使病人自愿去基层首诊有三个抓手。首先应将疾病分类,根据分类制定分层的报销比例,也就是已确认较稳定的轻症患者,在大医院治疗时,只能享受更低的报销比例。这意味着政府可以通过医保杠杆,拉大不同层级医院之间的医保报销比例,来鼓励社区首诊。然后,不同层级医院之间的医疗服务价格差距需要进一步明确,这样做符合经济规律。另外,在药品使用方面,基层医疗机构应适当配置“基药”以外的药品。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院长熊利泽认为,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大型医院分三步走。

“当务之急,需要政府支持,提升医疗服务价格,使医生劳动价值得到体现。”熊利泽说,建设虚拟医院,使用虚拟医生对出院的慢性疾病患者进行慢病管理指导,为疑难病患者腾出优质医疗资源,对分级诊疗具有深远意义。

除此以外,要建立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集团。

熊利泽强调,在这样的框架下,大医院管理才能实现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管理转变的同时,通过加强与县级医院的合作,加大对口支援力度,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和医护人员的从业感受,从而带动基层医院技术水平的提升。

(《民生周刊》记者   王丽)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