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调查丨美丽乡村的“疯狂取土者”

来源:《民生周刊》2016-07-25 15:03:17 乡村

▲长发公司将大量的砂土堆在路旁。图/郭鹏

▲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塘边村身后的植被已遭到破坏。图/郭鹏

裴梅镇是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南大门,素有“贡米之乡”“革命摇篮”的美称。该镇面积近200平方公里,下辖雅岗、塘边、富林等12个行政村。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塘边村村民聂志强通过电视的报道,已能将“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讲话牢牢记住。

塘边村属于传统的农业村,尽管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突出,但是当地村民都逐渐意识到完好的生态或许成为他们和子孙日后生活的最大的保障。

近日,在当地人李书海(化名)的带领下,《民生周刊》记者来到万年县裴梅镇的塘边、雅岗等几个“美丽乡村”。稻田里,当地村民正在弯腰种植水稻,几个月后这片土地将会变得一片金黄。

阳光下,戴草帽的农民和绿油油的稻田就像一幅美丽的油画。“但是,最近两三年,因为非法挖砂取土,现在的塘边村就像一个秃顶的老人,而且头发还在萎缩之中。”李书海告诉记者。

在塘边村,记者看到坐落在山脚下的村子,身后山坡上的植被因为挖砂取土已被大面积破坏,露出的土层远远望去清晰可见。多辆挖掘设备停在山下,山体上留下了深深的挖掘烙印,一过汽车,就会扬起大片尘土。

  “临时用地”挖砂

记者从万年县国土资源局了解到,该取土区在多年前是一个有正规手续的石英石开采区,但采矿许可手续早已到期。该局矿管科的负责人明确告诉《民生周刊》记者,目前在塘边村范围内没有可以开采砂土的区域,“如果出现开采行为,就属于无证开采。” 

至于目前仍停在塘边村的大量挖掘设备及开采现场,该矿管科负责人表示矿管部门仅负责手续办理,监管不归其负责。

针对上述情况,万年县裴梅镇国土所所长虞志华告诉记者,该砂土开采区域是塘边村的集体建设用地,目前的开采单位是江西长发建材有限公司(下称“长发公司”)。“长发公司的确没有采矿许可证,但是他们属于临时用地,有临时用地的手续就可以取土。”

按照记者的要求,虞志华向记者出示了一份备注时间为2015年的《临时用地申报表》,表上载明申请用地单位是长发公司,用地地点是塘边村,用地理由是“仅用于上万高速公路临时取土”,用地时间2年,用地面积2668平方米。

虞志华说长发公司提出临时用地申请,由村委会、镇政府、裴梅镇国土所、万年县国土局等多方盖章同意。“按照相关文件要求,临时用地是可以用来挖砂取土,不需要再办理采矿许可手续。”

据媒体公开报道,上万高速是指上饶至万年段高速公路,是江西省高速公路网“四纵六横八射”主骨架的一段,属江西省地方加密高速公路,是连接上饶市区到万年县及环鄱阳湖经济圈的快速通道,项目建设对完善区域路网布局,提升路网服务水平具有重大作用。

“临时用地一定是服务于特殊重大项目,个人或者小企业如果想挖砂取土是不能申请临时用地的。”万年县国土局副局长周海勤表示,长发公司之所以可以申请,原因就是长发公司有与高速公路签订的砂土买卖合同。

周海勤还告诉记者,2015年万年县国土局在巡查时发现长发公司在塘边村挖土,“当时长发公司并无开采手续,属于无证开采,但是后期该企业积极办理了临时用地手续,国土局也就没再追究其责任。”

“模糊”的合同

如何证明长发公司是在为上万高速提供砂土?

万年县国土局副局长周海勤提供了一份《塘边村中粗砂加工合同》,合同乙方是上万高速B2标项目经理部,甲方是一个朱姓人员,合同里并未体现长发公司。周海勤说代表甲方签字的人是长发公司的工作人员,“我们之前也问过长发公司,他们是这么说的。”

万年县一位政府官员告诉记者,“塘边村开采的砂土质量不高,砂少土多,但是这样的砂土适用于高速公路路基建设,高速路就是需要一层好砂加一层差砂。”至于如何保证长发公司的取土仅用于上万高速,该官员说“裴梅镇是山区,有的是砂土,长发公司开采的砂土质量不高,除了高速路需要,一般不会有企业购买”。

但是当地的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该公司花重金购买采沙机器设备,高薪聘请浙江采砂技术人员,日夜采挖并组织当地几十台农用车将所采砂土倒运至裴梅镇荷岭村该公司砂土专卖点,以40元一方的价钱对外出售、其非法获利高达几百万之多,长发公司占地较大且加工设施齐全,所有建筑物并未通过国土规划部门的审批,属于私自乱建。”

在万年县通往裴梅镇的路上,记者看到了长发公司的两排简易办公房及大量的砂土堆放在路边。“就算是给高速公路提供砂土,难道非要在我们村子身后开采?”塘边村一位年近70岁的大娘无奈地说。

习总书记曾强调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农村特色,弘扬传统文化,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民生周刊》记者   郭鹏)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