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曝光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曝光

黑中介冒充新华书店发招聘 学生交钱被骗

来源:广州日报2016-07-11 11:19:57 新华书店 中介 学生

摘要:记者调查发现,有些中介公司冒充大公司发布虚假招聘信息,骗求职者面试收费办证办卡,收钱后工作却没了下文。尽管媒体多次揭露类似的暑期工陷阱,但每年依然有大批学生被骗。

记者近日暗访看到,在燕侨大厦8楼810室,不少学生在进行面试。记者 罗阳辉 摄

 每到暑假,不少学生打算打暑期工锻炼自己,但一些非法职业中介却趁机骗取钱财。记者调查发现,有些中介公司冒充大公司发布虚假招聘信息,骗求职者面试收费办证办卡,收钱后工作却没了下文。尽管媒体多次揭露类似的暑期工陷阱,但每年依然有大批学生被骗。

 “黑中介”到底是如何骗取求职者钱财的?求职者为何容易轻信?对“黑中介”的打击为何收效甚差?近日,记者进行了调查。

 陷阱

 学生交了钱 工作没下文

 7月7日,读大二的小孝报料称,他打算找一份暑期工锻炼自己。

 7月2日,他在58同城找了一份网管的工作,当时拨打上面的电话,最后约在天河区岗顶百脑汇面试,谁料去了才发现是一家中介公司。小孝称,当时一名姓杨的工作人员进行面试,但没问什么,就要求交260元,说是办一个工作账号,并称工作满一个月后退还80%的费用,谁知他交了钱后,对方就是没介绍工作。

 “他们当天给了一个网管工作,然后让我两天内办好健康证。按理来说,应该是中介公司谈好,我们过去就行,他们却让我自己去联系老板。”小孝说,他随后拨打对方提供的网吧电话,可打了无数次,对方就是不接,这时,他才知道被骗,于是找中介公司投诉退钱,对方竟然各种推脱。

 记者发现,该中介公司卖给小孝的工作账号,其实就是登录一个叫“广州工作网”的网站,输入账号密码后,进入内网可看到众多招聘信息,其中包括新华书店、星巴克等大公司。不过,这些招聘信息“更新时间”一栏都是些毫无意义的数字,咨询电话也只有微信或邮箱,页面底部还显示“预约人数已满,请选择其他岗位”。“这样的网站,和58同城的工作介绍又有什么区别,交了260元,什么都没有。”小孝气愤地说。

 调查

 有中介冒充大公司发招聘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职业中介冒充新华书店、星巴克、广州塔、711便利店等知名大企业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拉人面试。记者网上搜索看到,像新华书店招暑期工的信息每天不定期发布或更新,比如在赶集网上,关于新华书店招暑期工的信息有120多条,但同一岗位,不同招聘信息的薪资却不一样。

 为此,记者致电广州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人事部工作人员表示,没有委托任何一家中介机构招聘,目前只以“广州市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名义在前程无忧上发布招聘信息,并且是公司直招。星巴克中国客户热线工作人员也表示,星巴克发布招聘信息有两种途径,一是在星巴克中国官网,二是通过门店挂出。随后,记者在其官网上并未发现广州星巴克有招暑期工的信息,目前只招技术人员。

 近日,记者拨通了网上一则新华书店招聘信息的联系人付小姐的电话,对方只问了一个年龄信息,就让记者去面试。记者根据短信提示,来到燕塘地铁站附近的燕侨大厦8楼810室,办公室门口写着“广东人才人力资源”,里面坐满了学生模样的人员。相比之前,接待人员显得更加谨慎。付小姐接待记者后,记者表现出对薪资待遇不满,之后问其是否要交费,她却说“什么什么费”,之后不再回答。隔壁一名女孩则告知,要交230元办证,才会介绍工作。

 探因

 求职者经验不足容易上当

 为何会有那么多学生陷入暑期工陷阱?对此,在广州某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工作的陈先生表示,主要问题是求职者经验不足,容易轻信“黑中介”;还有管理部门执法取证难。陈先生介绍,一家正规的职业中介机构必须在醒目位置悬挂收费公示牌,同时还要有中介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招聘人员也要持证上岗,但很多求职者为了尽快上岗,往往不会主动索要收费凭证,也不会仔细阅读和保存所谓的“合同”,更不会去查看经营场所内有无悬挂相关证照。

 那么,“黑中介”为什么会长期违规存在?陈先生直言,制度不完善是根本原因。如果求职者被“黑中介”骗了,之后报警,但由于涉案金额没有达到“诈骗”标准,且案情性质与诈骗犯罪尚有差距,警方会建议向劳动监察部门求助。但劳动监察部门上门检查后发现,部分中介公司没有从事劳务中介必须持有的《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对此也无能为力。因为劳动监察部门只能对持证的中介机构进行处罚,对于无证的“黑中介”,只能向属地工商行政部门通报,由其按“超限经营”来处理。

 主管部门该如何监管职业中介?6月27日,记者向广州市人社局咨询,但截至发稿时,仍未得到回复。

 新规

 发虚假求职信息最高罚5万

 据了解,今年5月份,《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条例(草案)》提交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二次会议一审。条例草案针对各种违法招聘行为进行了明确规范。该条例草案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资质作出明确规定,以鉴别“黑中介”。其中,未经许可擅自设立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各类“黑中介”,拟规定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责令停止营业;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针对虚假信息,该条例草案明确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不得进行下列行为:发布虚假或包含歧视性内容的信息;扣押求职者的身份、学历等证件或者以抵押、担保等名义向求职者收取财物;以欺诈、胁迫等方式进行人力资源服务活动;伪造、涂改、出租、买卖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为无合法证照的用人单位和无合法身份证件的求职者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介绍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就业;介绍求职者从事法律、法规禁止从事的职业;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从事业务活动或损害关系人合法权益。

 针对上述这些违法行为,拟规定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提醒

 如何辨别招聘信息真假?

 一名从事学生就业工作的老师介绍,学生在网上看到招聘信息后,可拨打114或从招聘企业的官方网站找到企业联系电话,向其确认是否有招聘,是否委托其他机构招人,或是否在某网站发布招聘信息。

 “就像新华书店,对学生来说是做兼职的最好选择,但每年新华书店都会澄清,没有委托其他机构招人,学生打个电话问一下就不会被骗了。”

 该老师称,同一个企业网上发布招聘,如果出现多条信息,而且每条信息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也不一样,这条招聘信息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刷新,这些基本都是职业中介发布,要谨慎对待。另外,还可从面试地址和招聘企业所在地址辨别,如果两个地址不一致,也要小心,可能又是陷阱。

 (记者 罗阳辉)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