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产经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产经

“倒奶杀牛”是产业转型之痛

来源:南方网2015-01-19 10:01:56 产业

摘要:据媒体报道,近期,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地出现奶农大面积“倒奶杀牛”的现象,奶农每天把滞销的鲜奶低价卖给养猪户或者倒入农田,甚者选择杀牛来“断臂保身”。

据媒体报道,近期,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地出现奶农大面积“倒奶杀牛”的现象,奶农每天把滞销的鲜奶低价卖给养猪户或者倒入农田,甚者选择杀牛来“断臂保身”。

奶源地接二连三出现“倒奶杀牛”事件,对奶农而言,是一种现实的无奈;对社会来说,则无异于是一种巨大的浪费。时下,舆论对此现象已有一些议论。比如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典型性“经济危机”,还有人说这是洋牛奶企业的“阴谋”,大意是洋品牌低价向中国输入奶制品,致使国产奶滞销,奶农杀牛,搞垮中国奶制品行业,它们趁机占领中国市场后再大幅涨价。

乍一听,这些议论似乎都有板有眼,细加研究,我们就会发现,当下的奶农“倒奶”绝非百姓“没钱买奶”或者社会消费能力不足所致,它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描述的经济危机本质上不同。从根本上说,今日的奶制品滞销,是一种市场竞争带来的转型期阵痛。一方面,由于生产条件、养殖环境和技术等原因,国产牛奶的质量总体上确实比不上新西兰等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另一方面,三聚氰胺事件引起的社会信任危机至今未能完全修复,民众对国产奶依然信心不足,很大一部分消费者情愿高价购买进口牛奶。在此情形下,进口奶制品应需而入,整个国产奶制品产业链遭受巨大冲击,很多地方又未能找到减震之策,处于传统产业链最上游的奶农散户,势单力薄,跟不上转型的步伐,自然难有招架之力。

至于说“阴谋论”,则更是显得偏执和狭隘。一方面,时下“倒奶杀牛”的主体是一些奶牛养殖的散户。数据显示,我国散户奶农提供的原奶约400万吨,其市场占有率仅为国内市场需求的10%,占大头的仍是成规模的牧场和奶企。也就是说,部分散户“杀牛”断不至于拖垮国产奶制品的市场根基。另一方面,中国加入WTO之后,包括奶制品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内商品都须参与国际竞争,整个世界贸易的格局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优胜劣汰关系。现在整个国际市场上的奶制品品质都在提高,如果我们的品质跟不上,应该加强自我反思,而不是一味埋怨国外企业抢占了市场,指责别人有“阴谋”。

说到底,部分奶农“倒奶杀牛”是一种产业转型的阵痛。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应该加快中国奶制品行业转型升级,其核心有二:一是确保安全,二是提升品质。借鉴国外经验,地方政府此时应该出手帮一把,引导散户建立合作社,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聚零为整,改善奶牛养殖的环境和技术,提升牛奶品质,才能帮助奶农走出当前的困境。(中国食品安全报)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