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教育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教育

文化场馆:或有名无实 或唱“空城计”

来源:新华网2015-01-15 13:37:03 文化场馆

摘要:少年宫唱起“空城计”、儿童图书馆里摆着营销类书籍、工人文化宫变成电影院……一些公共文化服务场馆“有名无实”,没有人管、没有人看,是资源浪费,更是管理失职。

(原标题:或有名无实 或唱“空城计”——透视文化场馆的“尴尬表情”)

少年宫唱起“空城计”、儿童图书馆里摆着营销类书籍、工人文化宫变成电影院……一些公共文化服务场馆“有名无实”,没有人管、没有人看,是资源浪费,更是管理失职。

14日,中办、国办公布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及附件《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要求给群众提供“对路子”的公共文化服务。

“沉没”的成本:工人文化宫里工人少,少年宫里难见少年

文化部网站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县级以上文化馆、群众艺术馆数量有三千多个,文化站超过四万个,村(社区)文化室25万个。

然而,在一些地区的文化场馆里,要么有名无实,要么唱着“空城计”。广西2013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自治区内仅三成多的青少年去过少年宫。还有不少地方的工人文化宫则“摇身一变”,成了电影院、剧院等商业场所,一些剧目的票价高达几百上千元,远非普通工人能够承担。

尤其在农村、城郊等不太发达的地区,一些文化场馆成了“摆设”。广西一名农村小学老师刘雯坦言,看电视、玩游戏、下水游泳仍然是她的学生在暑假里的主要活动项目。由于缺少有吸引力的活动,缺乏相关的配套设施,文化馆、少年宫纷纷唱起“空城计”。

一边是“成绩单”里越来越多的文化场馆、如火如荼的文化活动,一边又是“工人文化宫里工人少,少年宫里无少年”。“怪象”背后,是“文化场馆们”的“尴尬表情”。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