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物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汪涵:隐于舞台

来源:《中国慈善家》2016-02-02 10:01:01 汪涵 舞台

“不懂规矩”

2012年初,汪涵当选湖南省政协委员不久,就“调动”了长沙市长陪他开会。

当时,长沙挖出一段八百多年前的古城墙。汪涵认为它应该全部原地保存。该地开发商把古城墙围了个严严实实,铁门只留了一条缝,眼见一百二十米长的古城墙可能被整体迁走,汪涵坐不住了,带上政协委员的证件闯到工地,“我说我是政协委员,请你把门打开,我要看一看这个城墙到底有没有被你们毁掉。”后来,他笑说自己那时刚当政协委员,证件放在口袋里发烫,老想拿出来亮一亮。

为了保住古城墙,汪涵还拉上了他熟识的时任长沙市长张剑飞,与一批建筑专家、媒体记者和市民代表开了一次现场办公会,并直接形成一份要求原地保存古城墙的报告,递交国家文物局。最后的处理方案照顾了各方的意见:其中一段极具代表性、约二十米长的古城墙原地原貌保存,剩余部分切割迁入博物馆。

汪涵很享受,发现原来还可以干这样的事,他并不知道这么做是“不懂规矩”,“按理说是应该有三个以上的政协委员,提前通知当地的政府或开发商,说我们哪天要来,然后他们必须予以接待。我那个时候年轻气盛,从政的时间非常短,就觉得这事怎么能行呢?直接拿着一个证,冒失地闯进人家工地去。”他更不知道文物保护有“两利原则”:一是利于城市的开发与建设,二是利于文物保护。不能只偏向其中一个。

但这件事给了汪涵一个信心——给自己的单位湖南卫视写提案。这一点,他是湖南卫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说,湖南卫视是湖南的卫视,不是湖南卫视的卫视。“也都是不懂规矩。就觉得湖南卫视收视率这么好,为什么每年不做一个戏曲晚会呢?湖南有这么好的戏曲。湖南卫视不就是让全世界看到湖南最好的东西,让湖南看到全世界最好的东西吗?”

汪涵曾特别希望把湖南卫视的零点档用来做更具文艺底蕴的节目,讲姓氏起源及背后的文化、做西方音乐赏析、讲中国的手艺人,诸如此类。

这个心愿落空了。“这是台里整体的考虑。说实话,做零点档,重播收视率都不低的,比如说在零点重播《我是歌手》,收视率怎么会低呢?肯定比我做的那个节目收视率要高。”汪涵退而求其次,争取让湖南卫视从一年8760个小时中拿出一个半小时,给湖南的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做一台戏曲晚会。

他感到遗憾,湖南有近20种地方戏,那些需要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才能培养出来的梅花奖得主,却没有机会站在湖南卫视的舞台上。“王潮歌导演说她愿意拿一块钱的导演费来做导演,我说我可以只拿一块钱的主持费来主持。”

结果,事与愿违。

陷在争先恐后地追逐收视率的大体制里,汪涵作为一个娱乐节目的主持人,他觉得自己肤浅、无奈。好在湖南卫视和湖南卫视的领导,是肤浅环境里,所剩不多的“有格调者”,他们最大限度地让汪涵做一些尝试,包括允许《天天向上》做读书节目、介绍湖南的戏曲、介绍中华地理和几大菜系。

汪涵说,湖南卫视以前两只脚都在综艺和娱乐,现在他希望能再上去半个台阶——一只脚跨在文化里,一只脚跨在娱乐里。“湖南卫视还是有情怀的,从台长到频道总监都是学者型领导。在普遍追求收视率的大环境下允许《天天向上》这么存在了八年,也允许我加入一些个人的喜好,挺感谢他们。”

几年前,汪涵没想做那么多坚持,原本是决意“收摊子”退隐的,他的老师虞逸夫把他拦住了。“老师说,释迦摩尼讲法的时候才千二百五十人俱,你现在说话可以让多少人听见?你如果说的都是很好的东西,而且还有一部分人愿意接收,这是一件多好的事情!你应该更加努力,更有压力,在你的话语当中裹藏一些善良的糖衣炮弹。我想,是啊,为什么不?”之后,汪涵会刻意把自己平常读书时感受到的好内容融在节目里。

娱乐圈里的学者

虞逸夫是功底精深的学者、艺术家,抗战时期效力国民政府,在重庆,他办公室与陈立夫的相对。内战爆发,他准备随国民党退居台湾,走到长沙后不想再走,觉得做学问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没料到1949年建国后被捕入狱,进去的时候女儿四岁,出来的时候孙子四岁。

虞逸夫去世前,汪涵到医院探望他。虞逸夫第一句话就说:“你再不来看我,我就要死了。”汪涵愧疚地差点跪在地上。

师徒俩最后一次对话,奠定了汪涵未来一生做学问的基础。虞逸夫临终前嘱咐他,要做好“小学”功夫。

中国传统的“小学”功夫、所有学问的基础就是音韵、训诂和考据,首先要知道某个字正确的读音,第二要知道它的正确写法,还要知道它的本意。像“大”字,本来的意思是一个跳舞的人,“舞”本来的意思是巫,最开始跳舞的人都是巫师。

因为汪涵喜欢说方言,虞逸夫替他选择了音韵作为主攻的“小学”基础。“老师说,真正的大学问家,如果没有‘小学’的基础,很多学问都是站不住脚的,你不要以为朱熹很了不起,他的‘小学’功夫不见得精深。中国真正出大学问家的,反倒是民国,考据功夫极其扎实,一大批的经史学家、考据家。”

之前,虞逸夫给汪涵布置的作业是先读四书,后读佛经,接着读老庄,最后再用《易经》总领。这与汪涵给自己定的轨迹相合,他在二十多岁的时候,读书的想法就是以儒克行、以佛养心、以道养身。

等到一头扎进音韵的学问,汪涵赫然发现音韵是所有学问中的绝学。虽然考据和训诂难度大,但有大量的史料可供参考,文字的变化也有迹可循,可是古人说话的声音已经消失了,一个字的读音正确与否,几乎无从佐证,“所以它是个绝学,非常非常难。”

方言,成了汪涵做音韵学问的资料库。“《论语》中‘唯女子与小人难养’,小人怎么证明是小孩呢?上海话里,小人和小孩发音相似,就可以相互佐证,我觉得这个就很有趣味。”

湘江北上

从那时起,汪涵遍访湖南籍的方言专家,又出资组建专业团队,于2015年正式启动湖南方言调查“響鹰”计划(以下称“响应”计划)。

未来五到十年,该项目团队将分赴湖南53个城市做田野调查、搜集素材,再制作成影像产品,建立庞大数据库。初期465万资金全部来自汪涵个人。“我还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总结出一套高效保护、保存方言的模式。现在大量的方言保存工作都在象牙塔,很多人甚至没有意识到方言保护的意义到底有多大。”

汪涵兴奋地描述他的一些新想法:追踪长沙市一个家族一百年的语言变迁,做成系列的语音展览。

“响应”计划还将出版系列丛书,汪涵以主编身份出现,他本人也会选择一到两个研究课题,跟着专家去做调查。现在,他正在补专业知识,以免自己太无知。

他还想出一本关于语言的书,把能看到的汉字本字及它在古汉语中的发音都写出来。书名他都已经想好了,叫《有言在先》。这是一本只关乎兴趣的书,也是汪涵用来调和自身“温度”的工作,“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就想做一点学术,我觉得那个有趣。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太纷繁了,我为什么要选择做语言啊?语言学是最冷最冷的,我的(主持人)工作是最热最热、最火最火的,如果不做一点最冷最冷的东西,会火到被它化掉的程度,火化了基本就??”

汪涵嫌自己娱乐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太肤浅,希望将来以学者的身份跟世界告别。

好在汪涵的太太愿意用真金白银支持他的“任性”。做“响应”计划之前,除了太太,汪涵没有跟任何人商量。下定决心后,花了一年时间搭班子,请来几十名湖南籍的方言专家就开工了。

这是一个尚不见底的“窟窿”,465万元“砸”进去也不足以支撑整个项目周期。“田野调查会有很多不确定的事情,如果后期我们想把它标注到声韵母的级数,就得请专门的人,据说还蛮贵的,一个小时几千块钱。总有一些地方让人想象不到,因为你越做越想做得更好,越做越觉得时间的残酷性会增加项目的珍贵。你希望对得起珍贵这两个字。”

项目组有人提议向政府申请专项资金,汪涵没有采纳,他觉得那个过程太冗长。

由于父亲是江苏人,母亲是湖南人,汪涵经常以“江湖儿女”自居,他的语言也呈现了“混血儿”的气质——一段话里,以“野蛮”的风格开头,又用“温柔”的用词“兜”回来,其实,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

“‘响应’计划说做就做了,不跟任何人商量,自己掏钱,有钱就任性,怎么着吧?政府也曾想有合作,我觉得不需要,我自己能来。”

“湖南的湘江是北上的(不是东去),天生有反骨,爱咋地咋地,干了先再说。”

“心即是佛,把心修好了,依着善良的本心出发,就不会错。心有慈悲之心、修悟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有这四个善端来支撑你这颗心的话,你能错到哪里去呢?”

器物之美

但是,“响应”计划能做到什么程度,汪涵并不强求,他在乎的,就是做。这些年,他越发信奉慎独,力求做最好的自己,相信行动的力量。他认为不能没有陈天华这样的人,也需要有“扫地僧”。

日本美学家、“民艺”之父柳宗悦曾说,人要有器物精神。汪涵想让自己像器物一样,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美,不造次,让人感到舒适,踏踏实实地使用出一个善良、幽默、顽皮、狡猾的汪涵。“所以,做公益何必一定要成立巨大的基金会,召集很多朋友一起做?我都自己做,总归会有人看到和感动,每个看到的人都会被帮助。”

遍地是非的娱乐圈让汪涵感觉不适,他无意留恋聚光灯,恨不得低调得让别人忘掉,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不同环境中出入自由,跟随自己的本心作为。

汪涵涉猎广泛,通读儒释道,谈及信仰,他说想做一名“物业管理员”。“我觉得任何信仰都是好的,人有了信仰就好办,倒不一定是某一个宗教。所有的宗教集合在一起就是一栋‘楼’,每一个宗教都有特别美好的东西,我应该就是‘物业管理员’,欢迎所有人都到这个‘楼’里来,每一个离开的人我也送之以问候,送之以祝福。我比较自在的是,在这个‘楼’里,每一层我都可以去看一看,我没有确定自己住在哪一层。”

记者手记

汪涵和他团队的修养

我过往的采访以企业家和学者为主,与他们打交道,我只要做好自己的新闻专业性,便能得到尊重。潜意识里,我尽量回避采访娱乐明星,除了因为对娱乐圈存有偏见,也着实害怕某些明星的公关团队会提出各种能毁我“三观”的无理、无礼要求,对和媒体合作的整个流程,他们更执着于控制。遭遇蛮横的态度,自然也是常事。

从业至今,我未做过任何恶意报道,没有任何灰色收入,因此,我最忌讳的事情之一,是独立性受到干扰。

当然,最重要的是,任由毫无水准的公关介入,会让作品狂掉档次。在网游中,你能忍受自己狂掉经验值和装备吗?

在尊重媒体一点上,我特别喜欢汪涵和他的团队。从约访到成稿,他们没有给我添过一个麻烦。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采访结束后,《天天向上》的外宣人员非常客气地跟我商量:“有没有可能,在稿子出来之后先给我看一下?”当时,我直接回复说,我刊的稿子出刊前一律不给采访对象审查。对方亦表示理解。

采访的一个小时里,我和汪涵聊了文化、宗教、娱乐??临离开前,他对我说:“希望回答能让你满意。”还提醒我的衣着太单薄,抵御不了酒店外的寒冷。从他的语气和表情中可以看出,他对我这个近乎陌生的记者的关心,不是虚情假意。

采访汪涵不久之后,他因帮助演员刘涛快速找回丢失在丹麦的行李而被推到话题中心。那几天,一篇题为《别羡慕汪涵的人脉!先学汪涵做人》的鸡汤文反复出现在我的朋友圈。我觉得,汪涵为人,确实值得尊重。

不管是娱乐圈还是什么圈,但凡生产内容的圈,若能有一批学识、气度如汪涵这样的从业者,我想,大家何必为“娱乐至死”担忧?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