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访谈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访谈

中国的能源发展战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下的环境问题

来源:人民网2014-12-24 16:45:33 中国 发展战略 气候

摘要:欧洲这些发达国家也经历过这样的过程,他们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甚至五六十年代,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遭遇了很严峻的环境问题的挑战。

主持人

大家好,本期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横断山研究会会长杨勇和法国自然环境协会主席德内洛斯蒂斯。首先请两位嘉宾和网友打声招呼。

主持人

首先请杨勇老师谈谈当前气候变化、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三者之间的联系?

嘉宾杨勇

我们获得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人们在享受着经济发展成果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就是环境问题。欧洲这些发达国家也经历过这样的过程,他们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甚至五六十年代,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遭遇了很严峻的环境问题的挑战。我们面临的是如何去迎接这个环境挑战,因为现在不光是经济发展本身所伴随的环境问题,还有一个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可能会比工业化带来环境问题更加严峻,更富有挑战性,我们现在都在讨论怎样去应对它。

主持人

下一个问题请教德内洛斯蒂斯先生,您觉得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欧洲有哪些经验可供借鉴?

德内洛斯蒂斯

我认为中国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中能带来解决方案的一个关键。现在外界,不只是欧洲,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在这方面可以提上全世界的舞台,能够有所表现。
我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四个建议,第一,石化资源。这方面一定要减低。不能再依赖石化资源。这方面一定要想办法走出来;第二,提升能源效率。可以着眼的两个部分,运输的部分和住宅的部分;第三,一定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第四,作为我们这个组织而言,核能是绝对不是一个解决的方案,核能对我们来说是绝对无法忍受的,太危险了,而且造成太多的污染,所以一定要走出核能。

主持人

杨勇老师,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再生能源上也做了很多的探索,您觉得我们有哪些方面还需要转型发展?

嘉宾杨勇

对中国而言这是一个发展方式问题的挑战,中国毕竟是个人口大国,消耗的资源很大。但如果我们都按照现有的这种消费模式去发展,肯定资源的承载力、环境的承载力是不够的。至于说谈到的具体的我们减排路径,发展方式怎样去定位,我觉得德内洛斯蒂斯先生刚才说的是对的,化石能源是一个严峻挑战,中国占领的份额比较大。但是可再生能源怎么走,我觉得现在还是有争议。什么是可再生能源,是水电呢,还是风能呢,还是光电,甚至还有核能,这方面的争议还是比较大的。我们要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量,减轻它的比例,怎样寻求一条真正的可再生能源,这个我觉得还需要加强统一和找到一条技术路径,解决一个认识问题。再一个,德内洛斯蒂斯先生刚才谈到的能耗的问题,因为中国现在总的能源使用量在全球最大的,总量是最大的,但是,它所产生的财富,也就是GDP,还不是最大的,而且这种能耗的消耗,与发达国家相比是成几倍的量级的。我们在能耗方面的潜力,我觉得很大。降低能耗,也就等于降低了排放量。我觉得这个潜力非常巨大。通过提高我们的生产效率,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工业水平,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能源消耗,这个潜力我觉得是非常大的。另外还有人们的生活方式的转变,走低碳道路,节约的道路,这个前景也是很大的。

主持人

德内洛斯蒂斯先生,在您看来,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环保方面重点应该着眼于哪些方面? 欧洲有哪些经验可供借鉴?

德内洛斯蒂斯

首先我认为要避免发展策略上有误区。比如以欧洲,特别是法国来讲,当初发展个人汽车的策略就是错误的,导致今天有太多的车了,因为这么多的车,它造成了一些排放的问题,所以有污染,就会影响人们的健康,以巴黎为例,他们制定一个污染高峰期的标准,一年之内不能有超过30天的污染高峰期,以巴黎来讲,早就已经超过这个标准非常多次了,这就是目前引以证明的。特别是当初法国政府大力发展柴油车,这也是一个错误的理念,造成了太多的污染,所以我觉得要改善这方面首先就是一定要大力推广公共的交通工具,降低个人汽车的量。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避免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尤其水资源,因为法国非常保护农业,所以很多集约农业,需要用非常多的水加强灌溉,用非常多的化肥,这种过度消耗水资源,这是当初一个错误的策略。
我对中国有两个建议,我认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资源的潜力应该是全世界第一的,我觉得中国可以考虑着眼于海洋的可再生资源。另外,就是氢产品的制造,现在在欧洲都是以氢产品作为可再生资源的产品,日本也有,中国也可以着眼于这方面。

主持人

德内洛斯蒂斯先生,您认为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中欧将可以开展哪方面的合作共同互利双赢呢?

德内洛斯蒂斯

我认为,中国在各方面都非常有潜力,你们不管在风力、光伏或者比较流行的燃料电池,就是可燃性的电池,这一方面欧洲非常需要,欧洲现在在慢慢发展,他们现在属于收买技术的这一方面,所以我认为,中国在这个方面是很有潜力的。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