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实践探索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探索

镇江市润州区:百姓幸福指数再提升

来源:民生网2015-09-21 13:50:59 润州区 镇江市 实力

摘要:为草根明星搭建百姓舞台,只是今年润州区惠民工程的一部分。截至目前,据了解,该区列入市民生改善的10个重点项目,已提前完成7项,涉及文化建设、教育发展、民生福利等方方面面。

专业的音响、灯光、LED电子屏样样俱全,专业的舞蹈、戏曲老师亲自授课……在新建成不久的镇江市润州区金山街道街巷剧场内,“草根达人”文艺汇演、“金山之春”诗词吟诵会等文化活动已风生水起。

为草根明星搭建百姓舞台,只是今年润州区惠民工程的一部分。截至目前,据了解,该区列入市民生改善的10个重点项目,已提前完成7项,涉及文化建设、教育发展、民生福利等方方面面。上半年民生项目支出又是大手笔,占了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7%。

优势项目再“拔尖”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润州区蒋乔小学校长卢海程却一刻也没停下来,参加专家培训、集中交流点评、观摩知名学校、阅读教育经典……他坦言,这一由润州中小学校长(书记)参与的“一把手”工程,让他获益匪浅。

作为江苏省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近年来,润州教育发展已列入江苏省第一方阵,但在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看来,孩子的学校教育,取决于与孩子直接接触的人——教师,他们的能力水平,决定了打通教育最后一公里的难易度。而这道难题,要靠提升软实力来完成。因此,润州区教育部门推出“一把手”工程,通过“读一读”“学一学”“讲一讲”等环节,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一把手”遵循教育规律,开展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突出“公平”与“质量”两大主题,来指引教育改革的方向。

事实上,以提升内涵为目标的“软实力升级”,已是润州区优质民生项目的发展共识。以医改为例,该区在全市首创智慧健康平台,实现自助挂号、预约诊疗,方便快捷;70支家庭健康责任医生服务团队进社区、进家庭,零距离服务百姓;医务人员滚动式进修、规范化培训,努力实现让群众“看得好病”,真正将群众呼声作为实施民生工程的发力点。

公益微创投惠及民生

近日,润州区首批包括传承大众文化、残疾人自助互助、外来娃融入社会等服务内容的公益微创投项目,完成了终期评估,也标志着在全市率先尝试项目化运作,向专业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满足百姓需求的尝试,获得了成功经验。

“首批资金投入6万元,虽然不多,却是一次有益探索,3个项目的受益人群达460人,我们希望通过项目化运作方式,挖掘培育一批贴近居民生活实际,示范性和推广型强的项目。”区民政局副局长徐怀联以“携手新希望——社区残疾人能力项目目为例,项目落户和平路街道桃二社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通过心理疏导、技能培训、康复训练、能力实践等活动,受益人群180人次,帮助就业率达50%。

“生活有了着落,心情也开朗了!”自从参加了“携手新希望”,辖区低保户徐美一家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因身体残疾,丈夫无固定收入,女儿上大学,徐美一度自闭,通过社会组织的帮助,参加了烹饪、串珠、丝网花等技能培训,不仅找到了工作,而且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将自己的作品与他人分享。

徐美的变化,在徐怀联看来,正是社会组织灵活运行、服务民众的成果,也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在社会领域的延伸,“我们从区级层面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补齐我们在管理、服务中不‘周全’的地方,目前还在筹备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为他们提供资金、管理和技术支持,逐步培育其发展壮大。”

“底线思维”托底困难群体

今年上半年,润州区首个示范型助餐点——千鹤子助老助残服务中心对外开放,并辐射分布在太古山、三茅宫等9个单一型助餐点,为西片区有就餐需求的老年人统一配餐、送餐。预计10月份左右,第二批“1+9”助餐点将启动,届时全区5.4万老年人均可享受助餐服务。

老年人助餐点的建立,只是该区为困难群体“托底”的一个体现。今年以来,该区强化“底线思维”,打造“托底工程”,区级特困群体托底保障待遇得到落实。截至目前,该区累计发放救助保障金2800多万元,做到了特困群体基本生活有保障;卫生部门建立医疗救助机制,积极开展特困群体急救费用托底保障工作;润康城、七里新城等区属安置房项目有序推进,新增住房保障户575户,安置被征地农民10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127人。

今年下半年,该区着眼“为民”,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积极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确保被征地农民社保“全覆盖”;启动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改革工作,落实《润州区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实施意见》;务实做好各项好事实事,逐一跟踪、扎实推进,以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准,真真切切普惠民生。

(王晓滢   朱婕  张建霞)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