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访谈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访谈

马敬涵:用正能量的影视作品鼓舞人

来源:人民网2015-08-28 09:44:20 影视 能量 人物

摘要:8月28日,影视演员马敬涵在横店影视基地接受人民网强国论坛专访,以“用心塑造人物 用正能量的影视作品鼓舞人”为题与网友分享其演艺经历和感悟。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爆发时间最早、历时最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坚定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的信心,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人民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人民网强国论坛特别推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访谈活动,希望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果实,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主持人

您正在拍摄的新戏《怒海红尘》是一部讲述抗战时期,淞沪会战后保护军用物资时发生的传奇故事。能不能先为我们介绍下您在剧中饰演的角色?您在拿到这个剧本时,是什么打动了您,让您想要出演这个角色?

马敬涵

这个角色很有意思,是我以前没接触过的类型。我饰演的人物叫顾云礼,是当地最大家族的义子,他与义父的女儿青梅竹马,本应该成亲但女孩在外上学时爱上了别人。日本人占领了这里,要在当地选一位有头有脸的人替日军做事,就选中了我义父。但义父很正直,不惜以死抵抗拒绝为日本人卖命。义父的女儿求我帮忙,没办法我只能去和日军的大佐西川太君交涉。日本人给三天期限让义父考虑,不然就采取行动。并且问云礼是听日本人的话还是听义父的。义父对我有养育之恩,我必然选择义父,但日本人威胁说如果义父不在了呢?

当天晚上日本人就派人暗杀了义父,义父临死前知道我与日本人交涉,误以为我是汉奸,含恨而死。后来又因为一些事情,致使大家都误会我卖国。期间我喜欢一个戏班的当红旦角叫巧儿,日本大佐西川也喜欢听她唱戏,我们俩预谋要在西川听她唱戏时把他除掉,但没有成功。后来何晟铭饰演的角色带领抗日部队赶来,把日军全部歼灭。

我饰演的顾云礼命运多舛,本来是一个特别孝顺的义子,后来变成大家眼中的汉奸,随着故事的发展和经历的累积,又参与到抗日革命的队伍里刺杀鬼子,最终牺牲。他的人生经历了几次转折和变化,丰富、饱满的人物性格和经历特别吸引我,让我觉得演起来很过瘾。

主持人

您如何来演绎这种被误会、人物纠结的状态?

马敬涵

每一场戏根据具体不同的情节都会有不一样的反应,其实就是做出正常人遇到情况该有的真实反应、感受就好,不要刻意去塑造,刻意的“演”往往容易脸谱化,观众看着也很假不舒服;同时还要注意接收对手演员的情绪,把人性最单纯的一面表现出来就可以。对于顾云礼这个人物,我认为按照“好人”的演法去塑造就成功了,也是最理想的,让观众看不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会做出哪些事,直到剧情的最后恍然大悟,这样就完美了。

因为之前拍了很多抗战戏,每一部戏都是拿枪的战士,这次虽然没有拿到枪,但却拓宽了自己的戏路,对人物的塑造也有很多新鲜感。

主持人

您塑造了一系列革命英雄的硬汉形象,您在塑造这些共同的爱国军人的革命形象的时候,是怎么揣摩这些人物特点,表现出他们各自的特质和区别?

马敬涵

每个剧本、人物都有他们各自的特点和不同,即使都是八路军、红军战士,也不可能脸谱化,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主要是和编剧加强沟通,拿到剧本后先从头到尾认真的看一遍,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同时我愿意从别人的台词中捕捉信息,从其他人的嘴里知道对我饰演的这个人物的评价和感受,也有助于我更全面地了解这个角色的定位。而后在每场戏里,我都会结合剧情带着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去塑造角色,再结合自己以往的表演方式做一些区别,争取能成功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符合那个年代气质的革命军人形象。

比如,我在上一部杀青的新戏《生死黎平》中饰演的一名冷酷飞刀高手——刀子,是一名优秀的红军战士。这个人物有着坚毅的性格,但同时也比较单纯直接,心里首先想的是如何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置生死于度外,很好地体现了战争年代一名军人的特质,这种为了民族、为了组织牺牲小我的大无畏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在诠释“刀子”的时候,我就是一直在突出倔强、坚毅、忠贞、忘我的特质来表演。

主持人

之前在一个综艺节目里有台湾演员说,台湾的八点档是前一天编剧还在写剧本,第二天早上演员才拿着剧本就去拍摄,当天拍当天播出,但自己也不知道下一集剧情是什么。这和大陆的全剧本在手完整拍摄的创作方式有些不同,您觉得这两种创作方式哪一个更有挑战?

马敬涵

两个都有挑战。我个人认为台湾八点档的创作方式,对演员来说即兴表演的内容多一些,注意把台词和情节表演流畅就行,可能对人物的刻画、准确把握人物特点这方面的功课就没有那么重要。我们这种看似把完整的剧本提前发给你,不是为了让你光背背台词的,而是要把这个故事中人物的共性和个性都揣摩出来,如何赋予角色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达到观众认可的效果,让别人看着不乏味也是一种难度。

台湾八点档的拍摄模式我以前感受过一回,两天前拿到剧本,第三天开始拍摄,也挺好玩的。看台词、背台词,对我们来讲是很容易的事情,跟背课文一样,只要多读几遍理解了意思,就能比较容易背下来。

当然,我说的“看”是要认真、走心的看,俗话说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地里受罪。想要拍戏一、两条就过,台词不打磕巴,演得流畅自然,那不得自己背个20来遍啊。

有一位老师曾告诉我,台词是什么?如果说表演是一杯水,台词就是这杯水已经倒满后溢出来的那一点点水,你不得不说台词的时候才说台词。当你不说台词而让观众读懂了你的戏,看到你所要表达的内涵和内在,那就是最好的表演。

我也碰到过一些编剧或者导演对演员的台词要求特别严格,一定要按照剧本来表述,通常这么要求的台词都是编剧反复推敲过的,他已经把台词做到精益求精,任何改动都会改变原来的味道,这么要求也是为了尊重史实、事实,所以一定不能改。但一般生活化的戏,导演更希望演员能用生活化的语言来演绎,显得更真实,稍微变通下台词是没有问题的。

主持人

是什么原因让您接拍了这么多的抗战戏?

马敬涵

最近接拍的抗战戏真挺多的。一是最近这样的题材、影视作品也多一些;二是可能之前拍的《桐柏英雄》等一些抗战剧收视率挺好,观众、制片人对我们的表演都比较认可,所以接下来找我出演这类戏就多一些。

我参与的即将要上映的两部戏也都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作品,一个叫《热血》,另一个叫《憨媳从军》。两个角色不同,我在里面一个是演土匪,一个是演大学里的化学教授,抗日时期变成炸弹专家,都挺有意思。

虽然拍摄这些作品都是以抗战时期为背景,但每个故事又都有各自的具体事件为依托,所以在拍摄之前,我都会看一下相关的历史资料,通过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找准剧中人物该有的情绪和面貌,力求更准确地塑造好角色。

比如《怒海红尘》的背景依托的就是淞沪会战之后,各类人物对于日本鬼子、对于抗日有着不同的态度和心情。我在准备创作的过程中,就会先了解下淞沪会战的史实和历史背景,在历史功课方面尽量做足、不出现偏差,这样也更能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处事态度,以最真实、自然地表演方式演绎出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人物形态。

出演了这么多的抗战戏,也了解了很多抗战时期的真实历史,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定要珍惜和平,千万不要再经历战争,战争太残酷。人类是需要和平的,战争一开始,百姓家破人亡,国家劳民伤财。每个国家都在向前发展,经历一次战争,国计民生就会倒退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这样惨痛的代价是谁也承受不起的。

主持人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众多抗战题材掀起了纪念抗战的热潮,您觉得通过这些抗战作品能传递给观众哪些精神?

马敬涵

首先,为什么现在拍这么多的抗战题材作品,就是要告诉大家战争太残酷,我们一定要远离战争,珍惜和平。其次,好的作品是会让观众记住历史的。但是最近这段时间也出现过“抗战雷剧”,确实有点太过轻松搞笑了,把战士们打鬼子演得神乎其神。了解历史的都应该清楚,当年侵略者的武器装备、作战人数、部队正规化程度都远高于中国军队,抗日战争一点都不好打,鬼子也没有那么傻、挫、笨。我们踏踏实实地拍一部历史战争题材的电视剧,是要让大家知道战争给大家带来的痛苦,先辈们历经流血牺牲才换得的胜利与和平,是为了让大家珍惜当下的和平与幸福生活。

我觉得从编剧开始,大家就应该知道要避免制作“抗战雷剧”。广电总局的相关规章制度已经出台,各制作单位也都会本着追求真实性的态度,规避错误。我在接拍时会尽量避免出演“神剧”,但有时剧本写得很正常,在现场拍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改变。这只能靠我们导演、演员自身多学习历史知识,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在细节处理上要反复核实,要经得起推敲,把“神剧”“雷剧”消灭在源头。

主持人

您印象中看过比较经典的抗战作品是什么?

马敬涵

我挺喜欢看老电影的,比如地雷战、地道战,虽然拍摄手法和表演方式和现在不太一样,但是这些老电影让人百看不厌。同时作为演员,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拍出一部这样的经典抗战作品呈现给观众,希望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其实我对每一部作品都是很认真地完成,希望以后一部更比一部好。

主持人

作为一个演员,想成功塑造一个形象,您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马敬涵

最重要的是熟读剧本,了解这个人,如果他是纯正的历史人物,就要翻阅大量的历史读物,认真阅读他的史实材料,如果不是,就要丰富他的内心。总之,就是要用心,在创作过程中达到与剧中人物心灵互通,我就是他,这样才能在剧中表现得游刃有余,人物刻画得饱满又自然。

我在接到剧本时,会先看角色该有的定位、编剧和导演要赋予角色的东西跟我自身有多少是相同的,不相同的部分我会在塑造这个人物期间尽量往他那边贴近,努力丰富人物的个性,尽量融入到角色中。

其实刚开始入行时我挺不会演戏的,我是属于预热比较慢的类型。从没毕业到毕业后一年拍的戏,连我父亲看了都说,还不如不送你去电影学院上学,怎么演的还不如在家乡的话剧团时演的好。那时正赶上青春期,懵懵懂懂的也找不准自己的戏路,演的戏不耐看,现在要是看到了就赶紧调台(笑)。但我也挺庆幸一开始演戏摸不到门路的,这样能促使我不断地摸索、学习和调整,在失败中积累经验,慢慢找到演戏的感觉。我不追求一炮而红,现在看到自己一路走来,每一部作品都比上一部有点儿进步,觉得这样稳扎稳打地前进挺好的,特别开心。

如果电视上有播出我参演的作品,我都会看一看,要看看自己表演的效果怎么样。演员分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第一自我在演戏,第二自我是演戏的同时,别人说台词时你跳出自己,审视自己演的那段怎么样。如果某场戏当时感觉演得不错,过后看成像时更好的话,我就会记住当时表演的感觉;但有的戏在成像上会觉得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也会琢磨怎么表现才能更好,做进一步的改善。

主持人

在挑选剧本时,您的筛选标准是什么?未来期待哪些角色?

马敬涵

一定要可看性强。就像看书一样,有的看几页就不想再看了,但有的剧本就很有意思,能一直吸引我继续往下看,这个就是首要的。

如果是大剧本里的小角色和小剧本里的男主角让我选,我也是首先看哪个剧本比较好,我觉得剧本好是第一位的,角色不论大小,只要能打动自己、能打动观众的就都是好角色,我都愿意尝试。

我们演员无论是不是科班出身其实都没关系,只要你选对了角色,个人特质与剧中人物的特性相符合,都不用演,你就是那个角色,可能会比别人“演”出来的更真实。有些演员可能年纪轻,戏路选择有点跑偏或者把握得不是那么精准,但男演员是需要积淀的,到一定年龄后阅历变的丰富,通过经验的积累,在诠释角色上都会拿捏得游刃有余,同时演员自身看起来也会更有内涵、有深度。

现在我想接现代军人的戏。我觉得男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都应该去当兵,在军营里得到一些锻炼。如果有机会接到现代军人的戏,我希望摄制组能安排我们到部队去体验生活,感受一下真正的部队训练和军人风姿,对我们自己也是一种磨砺,我一定第一个去。

主持人

我们知道您早年是专业戏曲演员,专攻老生、武生行当。后来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开始了影视表演工作。为什么转行做演员?

马敬涵

我们当时学京剧表演是国家最后一批负责分配的,毕业就能分到家乡京剧团工作。但1998年毕业时,家乡京剧团黄了,16岁的我就被分到歌舞团。在歌舞团训练了一个月,偶然一次看到丹东市话剧团演出,觉得话剧挺有意思,可以演演戏,我就报考了家乡的话剧团,在话剧团工作了四年,对演戏各方面都很喜欢,2002年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

其实拍摄影视剧和戏曲表演有很大区别,光转变表演风格和理念我就用了两三年。京剧表演的表情、动作都比较夸张一些,一开始我交的作业同学们老笑。经过几年电影学院的训练,再加上后来自己反复揣摩终于开窍,我反而觉得有的时候两者的表演是可以互相借鉴的,一些演绎精髓是相通的,就看你自己能不能灵活运用。比如我拍武打戏,上手就特别快,而且演的很真,这就多亏了戏曲的唱、念、做、打基本功。

主持人

虽然您现在是一名专业影视演员,但仍然很关心我国的国粹事业发展,想必您对京剧一定有着特殊的感情?

马敬涵

是的。国粹之所以叫国粹,就是因为它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能展现中国人的优美特质,并得到大家认可的艺术。其实有些人唱的戏我也不愿意听,但有一次在宁波参加我姑姑他们组织的画展,现场请来了国家著名青衣表演艺术家于兰老师,她现场清唱了几句《贵妃醉酒》助兴,真是让我觉得这就叫余音绕梁。

我觉得现在大家不是不愿意听戏曲,而是唱得好的艺术家太少了。如果唱的都像于兰老师一样,京剧事业肯定能得到繁荣发展,年轻人肯定都会喜爱它。京剧事业的振兴需要培养大量的接班人,但培养出一个好的京剧演员很困难。外形、声音这些硬条件必不可少,更主要的是得能吃苦,能耐得住“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辛苦和寂寞。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但郭德纲说过,抛弃老艺人留下来的东西一味追求新那是忘本。我非常认可这句话,祖辈们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艺术、风俗、文化,必然是经过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才能流传至今,我们在创新、发展的同时,首先要做到传承和借鉴,要用心去保护这些传统资产,不能一味地除旧。京剧作为国粹,虽然受众群有限,但它有其自身的魅力和值得发扬光大的地方,希望京剧能够通过传承和发展,在表演形式、故事情节、服装道具等不同方面打破僵局,适应时代的需要,满足民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 

同时,我也建议,目前电影业有针对不同年龄层推出不同类型的影片,比如儿童片、青春片,戏曲方面是不是也可以考虑针对青少年来推出适合低龄层观看的节目或作品,让小朋友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传统艺术。这样在学校组织集体活动时,就可以多一种选择去看京剧、听戏曲,从小打下基础,希望他们能逐步喜欢上传统戏曲表演,中国的传统艺术是需要他们传承下去的。

我之前有在微博上说“也许,是时候拍一部戏曲片了。”我希望在一个恰当的时机,知名度再高一点的时候,能踏踏实实地演一部比较拿手的京剧,借助我个人的影响力带动粉丝、观众重新重视起对京剧、对国粹艺术的了解和喜爱,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

主持人

今年3月,您与华允合作演唱了《好兄弟2016》,为什么想发行这个单曲?

马敬涵

当初是单纯的为了支持家乡的好兄弟,华允说可以合作一首歌,让我不必担心,他会写一首朗朗上口,旋律好把握的歌曲,于是就有了《好兄弟2016》,没想到现在的反响还不错。华允透露,下半年他还将推出一首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气息的歌曲,如果旋律还不错的话,我愿意再跟他合作演唱。

对于唱歌,我就是抱着试一试、玩一玩的心态,丰富一下业余生活,工作重心还是在演戏方面。

主持人

您是如何定义“好兄弟”的情谊的?什么样的感情或朋友,可以被称作“好兄弟”?

马敬涵

我是属于不管干什么都预热比较慢的人。但只要是认准了或是交定了的朋友,就都会很长久。朋友们评价我,都说和我在一起很踏实,没有坏心眼和花花肠子,不会算计别人,非常耿直。我觉得我挺适合交朋友的,宁可我吃亏,也不让朋友吃亏。我的家教就是这样,不让朋友吃亏是交朋友的底线。

能被我称作好兄弟的,真的是要交往七八年以上才能被认可。现在这个社会发展太快,可能今天称兄道弟,明天就分道扬镳。君子之交淡如水,我需要的也不是酒肉朋友,而是平时可能联系不多,真需要帮忙的时候能第一时间联系的人。当然,我也会这样对待我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时尽自己一份力,真心换真心。

比如我和何晟铭,有时候我说,哥,这部戏你得跟我说说,我想换另一种表演方式,咱俩沟通沟通。他就会很无私的把近些年积攒的经验都传授给我。而且有时候我定妆的服装少了几套,不够丰富,他都会把自己的适合这个角色的衣服拿出来给我,都是全新的随便用。他对我的帮助我都记在心里,好兄弟其实就是这样。在这个时代,又同处一个圈子,能这样对待朋友的不多了。

主持人

在您的微博中看到,您之前也有在练习书法,并有研习不同的字体。您是何时开始学习书法的?

马敬涵

我没有系统的学过,就是在拍戏间歇或业余时间写一写。通过练习书法我感受最深的是,我会专注于做一件事情,心里平静,听不到旁边嘈杂的声音,这对我日常的艺术创作很有帮助,而且这时的状态也是最放松的,泡一杯茶,放上轻音乐,写写书法,我享受的是这个过程,感觉生活很美好。

主持人

不拍戏时业余爱好是什么?

马敬涵

我爱好还挺多的,首先是锻炼,经常做一些有氧运动;其次就是看电影、看书多一些,再有没事打打羽毛球。如果时间充裕的话,我也会出去走一走多看看,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嘛,之前去过迪拜还挺不错的,接下来我希望可以去法国卢浮宫转转,亲身感受一下异国文化艺术气息的魅力。

主持人

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微博微信发展迅猛,今天是不是已经不再需要传统媒体了?您如何看待网络的发展?

马敬涵

自媒体的发展是时代的产物,它提供给大家交流沟通的平台,可以在一定的小圈子里发挥作用,这点挺好的。但我同样关注传统媒体,日常接受信息的渠道是网络,但新闻来源大部分还是来自传统媒体,感觉传统媒体的消息更可靠、真实一些。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便捷,这种技术手段的创新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传统媒体的发行、发布渠道,传统媒体要适应社会的进步改变一些工作方式,但基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内容是不变的,而且这种权威性和公信力也是自媒体取代不了的。

就好像手机的普及已经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但看似我们被拉近的距离,其实有时候反而是拉远了,大家宁愿在手机、网络上调侃、沟通,可是见面聚会了又都无话可说,还是每人都捧着手机玩自己的。科技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好,但我们不能因为科技而让感情交流变得冷漠。

主持人

当下真人秀节目非常火爆,如果有人邀请您,您会参加吗?

马敬涵

目前我的工作主要以演戏为主,一般的真人秀不打算参加。如果非要我选的话,我觉得去部队军训吃吃苦挺好的,真正的在泥土里摸爬滚打,磨练意志,提升男子汉气质,这对演戏也有帮助。

我是一个演员,首先应该好好拍戏,通过好的影视作品让大家记住,能有自己的代表作也是对自己辛勤工作的回报。北影厂有一句标语“用优秀的艺术作品鼓舞人”说得特别好,我需要多拍一些正能量、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不断地通过经典的文艺创作让观众认可,这也有助于我的演艺道路走得更长久。

我从2002年进入电影学院,2004年拍第一部戏,到今天已经十多年了,我没有奢望过一剧成名,红不红也不是自己能掌控的,我唯一能掌控的就是做好准备功课,拍好属于自己的作品,对得起观众。

主持人

大众传媒时代催生了一种经济形态叫“偶像经济”,即粉丝买单,您对这种现象如何看?您如何处理与粉丝的关系?

马敬涵

我对这种现象的理解是存在即合理。但从我自身来讲,我不希望我的粉丝把钱花在我身上,还是花在他们自己、父母朋友身上比较好。演员靠什么赚钱,靠好好演戏、好好工作,赚你本职应该赚的钱就可以了,不要从粉丝身上赚钱,我觉得那也是不道德的。

我和我的粉丝之间关系特别好,我们崇尚的是互敬、互立、尊重、博大。作为演员,争议性很大,有人喜欢你就有人不喜欢你,我只能管好自己、做好自己,被别人批评也说明还是有人在关注你,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的铁粉们都是比较平和、与人为善的。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会考虑举行粉丝见面会,和大家互有沟通,互相鼓励,彼此传递正能量。

现在我比较多的是通过微博和粉丝进行一些互动。其实演员只是一个职业,只是拍了几部戏而已,我们何德何能,能被这么多人喜欢、这么无所求的支持?闲暇时,在微博中给喜欢自己的粉丝一个回复或者鼓励,这也是互相加油、传递正能量的一种方式。

主持人

未来五年,你最想实现的一个愿望是什么?

马敬涵

我没有大的愿望,就是想拍一部更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个作品能被大家和业内人士认可,觉得这是个会演戏的好演员,那就是我很开心的事。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