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百家讲坛”缺明星效应下神坛

来源:法制晚报2015-06-30 13:24:30 百家 神坛 讲坛

摘要:相较于“百家讲坛”当年的各种签售神话,讲师们如今已走下神坛。出版方中华书局表示,如今《百家讲坛》系列书的起印量已经从几年前巅峰期的百万册下滑到两三万册。

百家讲坛主讲人、浙江大学博士于钟华

昨日,百家讲坛主讲人、浙江大学博士于钟华为新书在京举行签售。相较于“百家讲坛”当年的各种签售神话,讲师们如今已走下神坛。出版方中华书局表示,如今《百家讲坛》系列书的起印量已经从几年前巅峰期的百万册下滑到两三万册。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百家讲坛真正有明星效应的学者只有那几张老面孔,新讲师缺乏当年易中天那样的话语权以及于丹这样的善于传播的导师,因此审美疲劳之下,相关的图书从畅销进入长销实属正常。

签售现场 近百书法迷到场 粉丝不再狂热

昨日,于钟华携新书《问道王羲之:于钟华解读书法档案》来到中关村图书大厦,据了解,该书根据于钟华在《百家讲坛》节目的讲稿集合而成,几乎涵盖了书法的方方面面,包括人们在学习书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执笔到底是三指执笔法还是五指执笔法以及王羲之为何被称为“书圣”等。

现场有近百位书法迷前来,甚至有从河南、浙江等地赶来的读者,于钟华除了现场泼墨展示书法作品,还用毛笔为读者签名。

不过即便是书法家现场挥毫泼墨,相较于当年讲坛讲师们的火爆场面,可以明显看出“百家讲坛”的热度滑坡。

2006年于丹新书签售,当天签售10000本,2007年隋丽娟的《说慈禧》首发式上,也创下4小时签售2600本的纪录,等候的读者从8楼一直排到了地下车库。

业内说法 畅销变长销 出书更理性

除了签售场面不再如昔日火爆,《百家讲坛》系列图书也不可能复制当年易中天、于丹的畅销书时代。

中华书局副总编宋志军告诉记者,如今《百家讲坛》系列图书的起印数已经从2006年到2008年巅峰期的百万册下滑到了两三万册。“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起印2万册已经算不错的销量。”

宋志军回忆当年争抢版权时说:“所有书都要和电视台签约,很多出版社在争抢一个主讲人。价钱也抬得很高。每本书的起印量都在十万册以上,也有不少出版社亏了本,印了那么多砸手里了。”

宋志军认为,《百家讲坛》作为一个电视节目,现在是回到一个理性的常规状态,“它毕竟是一个知识类的讲坛,而不是什么综艺节目,不可能一直维持那样火爆的状态。”

他说:“所以,我们现在挑选作者的时候会更加理性,做《问道王羲之》是因为我们觉得书法的受众面很广,现在书法也进了课堂。”

延伸阅读 明星讲师的审美疲劳

据了解,“百家讲坛”的历史话题自阎崇年开始。

2004年9月,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的讲座《清十二帝疑案》创造了“百家讲坛”0.57%的收视率,而纪连海的《历史上的和珅》则创造了0.69%的节目最高收视率。之后刘心武、易中天、于丹、王立群等学术明星声名鹊起。

百家讲坛图书热潮也是随之从2006年刮起,节目从2001年开播到2005年五年共出版了14本系列书,而2006年则到了27本,2007年18本,2008年26本。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百家讲坛》收视率出现下滑,连续两个月跌出央视10套所有栏目的前十名。按央视“末位淘汰”的要求,地位岌岌可危,甚至一度传言将被停播。相关的图书产品自然也就不复火爆。

分析人士认为,“百家讲坛”真正有明星效应的学者来来回回就那么几张老面孔,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也是情理中事。

 (钱业)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