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实践探索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探索

哈尔滨系统打造新增长极

来源:中国城市报2015-06-05 14:27:04 增长极 哈尔滨 系统

摘要: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是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是国家战略定位的“沿边开发开放中心城市”“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及“对俄合作中心城市”。

资料图片

宋希斌同志曾历任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副书记,书记、党组书记;黑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委书记;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现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长。

编者按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是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是国家战略定位的“沿边开发开放中心城市”“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及“对俄合作中心城市”。近年来,哈尔滨通过推进产业招商和项目建设、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落实“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战略等有效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城市转型发展。5月16日,中国城市报总编辑解树江对话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长宋希斌,共同解读哈尔滨城市发展战略。

产业项目带动结构调整

解树江: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在减弱,而新的动力正在形成。受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经济下行的压力更加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哈尔滨的经济能否独善其身?构筑经济转型升级新优势的工业“双百工程”是否按照预期目标在推进?

宋希斌:产业是哈尔滨的立市之基、兴市之本,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这三年,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强市、产业富民之路,始终把抓产业上项目、调结构转方式作为打造哈尔滨经济升级版的根本举措,举全市之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工业“双百工程”顺利推进,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三年累计开工建设2000万元以上项目2140个,投入产业资金达3802.2亿元,已有1080个项目建成投产,新增产值超过500亿元、利税94.6亿元。产业项目开工速度之快、投资规模之大、经济效益之显著,均创哈尔滨产业项目建设史之最。

正是在产业项目建设、特别是工业“双百工程”的带动下,三年来,哈尔滨工业经济首次实现“三个超千”,即食品工业成为首个超千亿元产业、规上企业首超千户、工业投资首超千亿元,特别是新引进开工的万达文旅城、华南城、中小型燃气轮机、中航科工钛合金等一批产业优化升级的大项目,极大地提升了产业层级和城市品质。三次产业结构已由2011年的10.5:38.8:50.7调整为12:33.5:54.5。

新常态下,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抓产业稳增长,重点立足打造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中力量抓好哈飞福特汽车等重大产业项目,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户。立足壮大千亿级食品工业,进一步叫响绿色食品品牌,集中力量抓好畜产品、粮油制品、果蔬饮料加工等一批重点项目。立足发展千亿级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等信息产业,集中力量抓好阿里巴巴哈尔滨平台等大项目建设,完善中国云谷服务功能,努力在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上取得更大进展。

产业强县工程

解树江: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哈尔滨市的辖区面积很大,所辖郊县也很多,县域经济的壮大是哈尔滨强有力的支撑。我们知道,近年来哈尔滨也在大力推进“富民强县”战略。哈尔滨所属市县的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是什么?哈尔滨在“富民强县”战略上有什么举措?

宋希斌:县域经济是哈尔滨未来发展的一个潜力所在。因此,哈尔滨这几年也很重视县域经济发展,通过产业带动、政策推动、城乡互动等措施,有力地释放县域经济发展潜能、壮大了县域经济整体实力。县域生产总值已由2011年的1289.6亿元提高到去年的1953.4亿元,占全市比重已由30.4%提高到36.6%。今年,在县域经济发展上,我们要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深入推进产业强县工程。重点抓好宾西牛业、双城雀巢等50户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尚志山产品、依兰煤化工、巴彦皮草皮革加工等特色产业园,加快“巴木通方依”区域产业一体化进程,力争县域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43%。

第二,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重点是抓好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在这方面,哈尔滨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去年已全部完成土地实测,今年秋收前就可以办证了,至少提前三年完成国家确定的改革任务。这为农村新型组织的建立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打下了一个基础。

第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突出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持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新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32个,大兴农田水利,重点抓好通河二甲沟水库、木兰柳河提水泵站等10个项目建设。集约发展畜牧业,新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场(区)100个,肉蛋奶总产量保持在300万吨以上。

第四,突出抓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重点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牵动,编制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抓好阿城国家“多规合一”试点,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着力构建统筹发展、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现代城镇体系。继续抓好木兰松花江公路大桥建设,完成哈同公路钢丝厂至二龙山段改扩建工程,新建农村公路高等级路面300公里,交工通车200公里,改造危桥100座。坚持“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启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试点100个,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32处,加快推进68个贫困村整体脱贫。抓好农民工技能培训,让更多的进城务工农民掌握一技之长。

县域是哈尔滨未来发展大有可为的广阔空间。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支持县域经济、推动“三农”工作,努力让县域经济在竞相发展中释放潜能、迸发出更大的发展活力,这是我们未来新的增长极。

招人比招商更重要

解树江:无论在产业升级改造还是项目建设上,资金和人才都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哈尔滨的招商引资工作是否有很大难度?哈尔滨又是如何增强其对人才的吸引力的?

宋希斌:招商引资是引进增量、做优存量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弯道超车、跨越赶超的有效途径。这三年,哈尔滨累计吸引外资75.5亿美元、内资4117.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9.4%和37.6%,总量和增量始终领跑全省。这和我们持续开展产业大招商活动有很大的关系。前几天,我带队到香港、澳门、深圳、珠海等地招商,回来后又组织召开了一个台资企业座谈会,现在外地客商对哈尔滨很有信心,投资意愿也在不断增强。

我认为,现在招商和招人才是并重的,甚至招人才比招商还重要。这是由于在经济发展中,哈尔滨也遇到了高端人才比较匮乏,项目运营、资本运作、企业管理等领域缺少领军人才等问题。

哈尔滨市从2013年开始,为吸引、留住和培养开发高层次及紧缺实用人才,市政府每年拿出1亿元且上不封顶,作为人才发展资金和部分人才公寓的购置费用。现在来看,达到的效果很好。我们不仅成功引进很多高端人才,而且吸引了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的研发团队,比如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通用电气公司(GE)哈尔滨创新中心在科技创新城成立。

除此之外,这几年我们在市场化融资上也下了很大功夫,突出发展以PE、VC为重点的第二金融系统,设立了每年3个亿、三年10个亿的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已成功引进华映资本等10支基金。同时,引导和扶持企业扩大资本市场合作,在2002年至2010年全市没有一户企业上市的情况下,三年来哈尔滨银行等20户企业在境内外成功上市,占我市上市企业总数44%,融资总额214.67亿元,去年全省在新三板上市的14户企业中我市就占了11户。这些措施,也为哈尔滨的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首创“四证合一”

解树江:据了解,哈尔滨在简政放权和转变政府职能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探索,请您谈谈“三局合一”与“四证合一”的具体做法与实际效果?

宋希斌:在经济发展中,制度和环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政府就是要创造环境和条件。这三年,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哈尔滨的力度是最大的,走在了全国前列。去年,哈尔滨把所有市级自设的57项行政审批事项一次性全部取消,这在全国有立法权的城市中是第一个。同时,重新编制了覆盖建设项目审批33种情形的27个审批流程,审批时限平均压缩了50%,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

为了彻底解决多头管理、监管缺失问题,哈尔滨还在副省级城市率先实现了工商、质监、物价“三局合一”,各区县(市)实现了工商、质监、物价、食药监“四局合一”,组建了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进一步完善了市场监管体制。

在国务院提出“三证合一,一照一号”的要求之前,哈尔滨就推进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现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社会保险和组织机构代码“四证合一”。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共享登记信息、缩短登记时限,提高市场准入便利化水平,促进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四证合一”在全国属于首创,这件事说起来容易,推进的过程用了两年的时间。

此外,我到哈尔滨之后就开始对权责事项进行梳理,实质上就是在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刚开始有上万条,用了两年时间,最后归拢到5000多条。目前,首批20个部门和单位的权力清单已正式公布,其余19个部门也将陆续公布权力清单,相应的责任清单将在6月底前完成,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现在,哈尔滨营商环境和创业氛围变得越来越好,都与这些举措有直接关系。

解树江:一些新的政策或者是改革措施的出台总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甚至是与之背道而驰的情况。这些权力的取消,负面清单、责任清单的公布,对公务员工作积极性有无影响?是否出现部分公务员不作为的情况?

宋希斌:刚开始确实有些影响,但从整体来看,同志们的利益得到了充分保障,工作积极性还是高涨的。比如,我们曾两次完善公务员的各种津贴,目前哈尔滨公务员工资在全国也是不落后的,高于部分省会城市。我们把积极的因素提高上去,那么负面影响就会小很多。同时,大家看到这样的变化不但没有带来收入的减少,而且共同利益提高了。现在,城市环境变漂亮了,面貌改善了,老百姓幸福指数提高了,文明城市实现了,这是多方共赢的事情。因此,这种正能量的提升还是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对俄出口强劲增长

解树江:俄罗斯在哈尔滨的对外贸易中占据独特的地位。去年哈尔滨的对外贸易创历史新高,俄罗斯跃升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俄罗斯经济形势比较严峻,这对哈尔滨的对外贸易是否有很大影响?哈尔滨市采取了哪些举措促进对俄贸易发展?

宋希斌:在对俄贸易中,哈尔滨的情况是出口多、进口少。截至今年一季度,哈尔滨对俄贸易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进出口实现8531.2万美元,同比增长75.5%,高于全省外贸进出口增速74个百分点。其中,对俄出口强劲增长,俄罗斯成为哈尔滨第二大主要出口市场。卢布贬值对哈尔滨影响不仅不大,而且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现在很多企业都开始瞄准这一机遇,往国内进口俄罗斯优质产品。记者 贾渊培 张兴旺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