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时政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出租车改革重在减少“过度食利者”

来源:荆楚网2015-05-20 08:42:37 食利者 重在 出租车

出租车企业和出租车的数量,要更多依靠市场来决定。当出租车企业和地方政府不再尽享行业的巨利,出租车行业的发展利好,才能真正惠及出租车司机和广大的乘客。

《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于5月18日公布,《意见》列出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8方面39条重点“清单”。其中,简政放权居于首位,中央和国家机关车改今年全面实施,并启动国有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今年还将出台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指导意见。有媒体解读,出租车行业改革或从出租车数量开始。(5月19日《楚天金报》)

在39条清单中,让出租车行业发展更健康,被郑重列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这是一个鲜明的信号。或许不少人会以为,单就出租车行业本身而言,即便其管理久被诟病,影响的也是一个城市出租车经济的繁荣与否。不过如果把出租车行业看作几个典型性的长期垄断行业之一,对出租车行业管理伤筋动骨,改革又能否成功,就必将对其他垄断领域的纠偏起到示范作用。

应该说,出台国家层面上的出租车改革意见,已然时机成熟。因为在此之前,不仅有着技术性的倒逼—去年以来,“打车软件”和“专车”的出现,成为了当下出租车市场中的搅局者,亦对多年不变的出租车管理机制提出了挑战;而且,在多地都出现了自发式的出租车改革动作。譬如,不久前义乌市出台的出租车改革方案备受关注,它涉及出租车管理的多个方面。当地方改革在一路奔跑时,国家层面的纠偏就显得刻不容缓。

城市出租车管理为何总是被抱怨不断,抱怨者不仅有乘客,甚至包括出租车司机。最大的问题就是牌照的垄断和经营模式的垄断。因为牌照被垄断,一个城市的出租车数量多年都不会增加,这势必带来市民的打车难,令其不满。而经营模式的垄断,指的则是司机买车搞运营,公司坐拿“份子钱”。

封闭且坚硬的管理格局必须被打破。换言之,出租车改革重点依旧在于减少“过度食利者”,而这不可或缺顶层设计和地方政府的介入。出租车企业和出租车的数量,要更多依靠市场来决定。当出租车企业和地方政府不再尽享行业的巨利,出租车行业的发展利好,才能真正惠及出租车司机和广大的乘客。这不仅需要改革本身的巨大魄力,更需要地方管理者的姿态公正,兼顾多方利益。

什么样的出租车改革意见最被期待?微利的出租车企业、态度公允的地方政府,以及对管理不持抵触态度的的哥的姐,这才是一个出租车行业的正常状态。就在今年1月,《人民日报》专门发表文章指出,是时候取消出租车公司的暴利模式了。惟有让出租车市场更开放,让行业市场属性越来越多,它才不会成为少数人的“提款机”。常识我们已经无数次地讲过,它应是接下来改革的重点所指。在这个意义上,对一份来自国家层面的出租车改革意见,我们抱以深情的期待。

王聃(媒体人)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