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实践探索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探索

媒体助推廉洁社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新闻战线2015-04-24 14:50:56 媒体 社会

摘要:在社会全面进步、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今天,如何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推动社会廉洁进程,是管理者和媒体人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 刘 芳 

在社会全面进步、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今天,如何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推动社会廉洁进程,是管理者和媒体人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媒体在廉洁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媒体在廉洁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舆论监督作用,推动了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个别媒体及其从业者不廉洁行为时有发生。

新闻观念上的误区对新闻实践活动带来负效应

受西方新闻观的影响,一些媒体从业者片面理解新闻的真实性,认为只要是真实发生的而又为受众感兴趣的都应当报道,忽略了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整体真实及发展趋势真实之间的差异。国际新闻集团旗下的《世界新闻报》非法窃听丑闻正是西方这种自由主义新闻观的产物,直接导致媒体职业操守的缺失、公信力的沦丧。更有甚者,不惜走上迎合低级趣味,追求庸俗化、媚俗化的道路,让事实更加模糊,恰恰动摇了民众的知情权。这在互联网媒体上表现尤为突出。秦火火、薛蛮子等“网络大鳄”应运而生,炮制虚假新闻、炒作制造事端,不仅误导公众的价值判断和媒体公信力,还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现有机制的弊端对传媒业发展产生影响

我国传媒业的身份定位是“事业单位”,而在运营上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事业单位性质的社会效益第一与企业化管理目标追求的利润最大化之间的矛盾。随着传媒产业化的发展,个别媒体将采编和经营混为一谈,甚至把经营拓展延伸到房地产、旅游等诸多领域,“主业”变成“副业”,或多或少影响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独立性。2013年,中央巡视组巡视发现中央新闻单位利用发稿权搞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的现象,指出“搞营销摊派,社长既当‘首席记者’又当‘首席营销员’,有损中央媒体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同时,在管理体制上,目前对媒体舆论监督方面的管控还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机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利益驱动出现偏差干扰了媒体报道秩序

讲求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个别媒体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灵活适应市场需求”,将手中掌握的话语权视作摇钱生财的工具,扰乱了新闻报道的正常秩序。中国经济时报河南站记者郗永丰利用新闻采访活动协调专题广告费、赞助费,违法牟取不正当利益就是一起典型案例,违背了党的新闻事业以社会效益为首位,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原则,把媒体变成了个人或少数人赚钱的工具。

权钱交易的诱惑对媒体人造成冲击

对一个新闻事件,报道不报道、如何报道,都使权利寻租成为可能;对于经营市场的“行规”、“习惯做法”,让商业贿赂在媒体经营中有机可乘,少数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丧失,商业贿赂、有偿新闻甚至新闻敲诈应运而生。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就是受名利所惑,受他人指使,收人钱财,发表失实报道,致使有关上市公司股价惨跌,损失高达33亿元。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2013年至今查处的8起典型新闻敲诈案件,西部时报等8家媒体涉及10余名记者借新闻报道之机或利用职务之便进行有偿新闻或敲诈勒索,谋取利益共计1000多万元,影响十分恶劣。

身处资讯高度发达的时代,社会对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标准已然提高,作为舆论监督者的媒体人,秉持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守住底线,新闻自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遵纪守法对新闻队伍不会过时。只有树立自觉自危意识,才能真正维护法律尊严,清醒理性地把握言行,正确行使新闻事业赋予的权力。

媒体推进自身廉洁的实践

媒体要更好地履行舆论监督职责,加强自身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和纪律建设尤为重要。近年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将反腐倡廉建设与采编经营管理各项业务紧密融合,为打造一支作风正、业务精、素质高的媒体队伍,推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进行了有益尝试。

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重塑

以创建廉洁国企为目标,惩防并举,标本兼治,围绕采编、经营、管理及队伍建设等方面,从教育、制度、监督、行评等基础性工作入手,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一是凸显行业特点,发挥思想教育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职业道德和廉洁意识得到新提升。多措并举开展纪律教育和廉洁教育。重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三项学习教育”,增强政治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加强廉洁教育活动品牌建设,创建“清风论坛”,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举办反腐倡廉辩论赛、百名媒体人宣廉讲廉活动,强化专家引导、相互启发、自我提高;举办“漫道清风”全国反腐倡廉漫画网上征集评选活动,借助网络传播手段开展廉洁教育,社会反响热烈。

二是注重建章立制,发挥制度体系的规范化、程序化作用,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一岗双责”;加强廉洁风险排查和防控,科学构建风险防范监管机制,将风险定到岗、制度建到位、责任落到人。

三是服务中心工作,发挥监督检查的防范性、保障性作用,推动规范经营管理上新水平。强化对“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的监督检查,保证决策科学、民主、合法;强化审计监督,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是响应群众关切,发挥行风评议的推动性、促进性作用,作风建设取得新转变。将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与行评活动相融合,通过测评、评议、整改,强化新闻从业人员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意识,把好“三关”:思想认识关、职业道德关和社会责任关。

查处为主要手段的整肃之路

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防止小问题酿成大错。办案中注重“查、改、建”三结合,推动内控机制的完善。 

一是重视信访核查,增强“热炉效应”。认真查办信访件,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工作中的突出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开展自查自纠,增强自律意识,防止类似问题发生。

二是坚持以查促改,杜绝“破窗效应”。组织考评检查组对落实整改情况进行实地检查,收集意见和建议,开展内控测评试点,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内部控制科学化、规范化、智能化水平。

“制度+科技+文化”的治本之策

探索预防腐败新模式,运用制度的刚性约束力、科技的理性防控力、文化教育的柔性感召力,构筑廉洁从业防火墙。

一是以风险防控为抓手,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分解廉洁企业任务8大类70项,融入主营业务之中。开展廉洁风险防控。围绕查找的1638个风险点,明确防范措施,新增和修订制度89项,废止29项,确保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二是以技术手段为支撑,构建电子监察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将干部任用、预算及合同管理以及广告折扣审核等“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纳入电子监察系统,同步监控,确保制度落地生根,提高监督检查的科学化水平。

三是以文化营造为动力,形成廉洁从业氛围。通过典型教育、警示教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在集团内部营造廉洁文化氛围,制定《广州日报采编行为准则》,在广州日报和大洋网上刊登,接受全社会的公开监督,内外兼修,提升廉洁文化软实力。

媒体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重视强化媒体在反腐倡廉进程中的“建设者”角色,加强舆论引导,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诚信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

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和服务精神,传播正能量

新闻媒介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就是如何增强传播的有效性,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不能成为各种信息碎片的“垃圾堆”,更不能被动等待垃圾信息的“自我发酵”或“腐蚀殆尽”。要铁肩担道义,自觉担当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美丑观,推动政府的善政和公共服务的改善,避免权力的滥用,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彰显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一直以来,广州日报着力打造《廉政清风》等栏目,积极宣传反腐倡廉工作成效,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2012年6月,与广州市纪委联合创办《廉洁广州导报》,每半月1期,向50万城区居民免费发行,截至2013年年底,已发行1938万份。导报全面展示了廉洁广州建设的成效,成为市民了解和熟悉中央省市反腐倡廉建设的“知识窗”。同时借助网络、手机短信平台、手机新闻端APP等新媒体新科技,将导报内容覆盖更广泛的受众,扩大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

构建政府部门与媒体的良性互动,善管善用媒体

只有尊重和反映社会的所思所虑,及时主动准确地提供权威信息,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才能有效引导舆论,赢得广泛支持。要以尊重、开放、坦诚的心态面对媒体,一方面要善管媒体,把坚持党的领导与按新闻规律办事结合起来,加强和改善党对媒体的领导,重视发挥媒体在反腐败监督方面特有的优势,鼓励揭弊,拓宽线索反映渠道,建立和完善舆情研判调查和结果发布机制;另一方面要善用媒体,把坚持反腐倡廉正确的舆论导向与促进反腐倡廉宣传报道多样化结合起来,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当前,新闻实践存在一些误区,有的政府部门及官员怕媒体、躲媒体、防媒体导致媒体信息缺乏准确性权威性甚至严重失实;有的报道过于追求眼球效应,热衷于个案具体情节的放大,警示反思深度不够。这些问题不仅误导公众的价值判断和媒体公信力,还影响政府形象、损害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变被动为主动,构建联动机制,加强沟通反馈,提供准确有立场原则的信息,牢牢把握话语权,发出惩贪治腐坚定的声音、讲述反腐倡廉果敢的故事、塑造清正廉洁正义的形象。这是推动行政透明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

敢于揭弊善于揭弊,发出中国好声音

媒体应从新闻专业角度关注热点问题、敏感问题和突发事件,挖掘新闻深层次的内涵,总结规律,提升新闻报道质量。

一是深刻剖析腐败案件。深入研究腐败现象的社会危害,深刻探求发生腐败的体制机制漏洞,挖掘腐败给社会伦理方面带来的惨痛代价,提出防治腐败的可行对策。

二是丰富新闻报道形式。运用案例剖析、贪官忏悔、法规解读等多种形式报道反腐败的成果,用可读耐看的故事吸引人、打动人、警示人,弘扬主旋律,引导社会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是加强案件报道的管理。新闻宣传主管部门要密切关注腐败案件报道的异常动向,对恶意炒作要及时提醒、批评、阻止,避免情绪化和非理性报道。

四是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与呼。弘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浊扬清,使平等公平正义深入人心,让廉洁诚实守信蔚然成风,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认同。

(作者系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纪委书记)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