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5-07-11 17:41:22
“自从刘书记来了以后,咱小区的变化可太大了,环境越来越好,邻里关系也更和谐,有什么问题都能及时解决,住在这里真是越来越舒心!”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星光珺园小区居民王阿姨笑着说。作为新建高品质小区,珺园在“红邻书记”的带动下,让现代化社区既有“颜值”更有“温度”。
党建引领:构建红色共治新体系
“我们选派‘红邻书记’,旨在聚焦城市小区治理中的普遍难题与棘手矛盾,组织凝聚各方力量探寻解决办法,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高效运转。”东昌府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宗元介绍,“我们创新选派市直和区直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担任‘红邻书记’,推动党建触角延伸至居民家门口。”
去年9月,珺园小区党支部成立,“红邻书记”刘来鸿与3名党员骨干构建起“党支部+物业+业主”三方共治体系,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
党支部定期召开党员大会,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志愿服务队”,带动50余名“双报到”党员亮身份、领岗位。针对新建小区居民参与度低的问题,牵头成立太极、老年舞等兴趣小组,举办亲子活动、欢度中秋等文化活动,让“陌邻”变“睦邻”。同时,积极推进业委会成立筹备工作,引导百余名业主参与治理议事,搭建起居民与物业的沟通桥梁,实现基层治理从“单向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
精准服务:细节处彰显民生担当
在星光珺园小区大门一侧,应急柜、购物推车、宠物寄存笼等便民设施整齐排列,成为居民出入的“暖心标配”。这是刘来鸿带领党支部联合物业实地调研后推出的便民举措之一。
“新建小区硬件条件好,但居民的‘关键小事’更需要用心解决。”刘来鸿说。
针对小区西门非机动车道狭窄问题,党支部多次协调开发商和物业,将原1.5米宽的单行道拓宽为3米双向车道,加装缓冲带、反光镜和夜间照明设施,彻底解决早晚高峰通行拥堵问题,成为周边小区的交通治理样板。地下电动车停放区曾因“僵死车”堆积影响使用,刘来鸿组织党员志愿者逐户联系车主,3天内清理废旧车辆47辆,释放200余平方米空间,引入智能充电桩设置200个充电接头,实现“零飞线充电”的安全管理目标。
今年3月初,刘来鸿发现一位脑血栓后遗症老人在小区道路上锻炼,走上一段便扶着路边灯杆休息一会儿,便立即协调物业在小区步道、花园等区域增设12个防腐木休息凳,贴心的细节让居民纷纷点赞。
针对养犬住户多及文明养犬需求,在单元门旁设置“临时遛狗绳挂钩”,小区内道路旁设置“宠物厕所”,张贴图文并茂的养犬指南,组织党员每日巡查引导,不文明养犬现象消失不见。
通过“业主需求-支部派单-党员落实-群众评议”闭环机制,累计解决房屋修缮、停车规划等诉求80余项,群众满意度达98%。
多元共治:创新机制激发治理活力
“小区事就是自家事,大家商量着办最靠谱。”刘来鸿牵头建立的三方民主议事会,每月邀请居民代表、物业、开发商面对面协商,让治理难题在一线解决。
在去年议事会上,居民提出电瓶车地下停车车位不够用,三方当场敲定方案:物业出资在小区外停车位安装充电口设置停车位,党员志愿者负责施工监督,一周内160个停车位80个充电口安装完毕。
“问题收集—协商议事—落地反馈”的机制,已推动30余件诸如绿化养护、公共设施维修等“关键小事”快速解决。
在党支部指导下,珺园物业推行“五级服务标准”,将92项服务参数细化到清洁、安防、设施维护等各个环节,推出家电清洗、家政服务、租房推介等20余项便民举措,联合社区开展免费义诊、“四点半课堂”等增值服务,让服务既有“精度”更有“温度”。同时,严格落实“三会三公开”制度,定期召开业主恳谈会,畅通民意反馈渠道,实现“事事有记录、件件有回音”。
全域赋能:红色引擎驱动治理升级
刘来鸿的实践,是东昌府区“红邻书记”工作机制的生动缩影。目前,全区17名“红邻书记”活跃在城市小区,他们发挥“情况熟、威望高、善协调”优势,既破解停车难、充电难等具体问题,更推动治理模式创新。区委组织部通过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建立资源共享清单,将“三方共治”“闭环服务”等经验在全区推广,推动“单一服务”向“系统治理”升级。
“我们不仅要让新建小区‘建得好’,更要‘管得好’,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党建引领的红利。”张宗元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红邻书记’机制,把基层治理与‘首善之区’建设紧密结合,着力构建组织强、服务优、治理精的城市社区新格局,让党旗在基层治理一线高高飘扬。”
(王子滢 郭弋雍 樊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