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9 09:54:1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素养的提升,艺术家的创作也在不断地革新。青年书画家逯远对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有着独到的展现。他不拘泥于古人和先贤的绘画、书写之道,在传承传统元素的同时,不断突破自我,尝试创新,拓宽了传统画的人文境界,从而为其独到的绘画语言和画风奠定了基础。
逯远在创作的道路上务实,他坚持人民艺术为人民的思想,多画、多写大众喜爱和对社会有用的作品。其画风简朴,主题鲜明,有意境,有空间,有情趣,回味无穷,他善于用意境代替语言,用传神的画笔,勾勒出新时代的锦绣河山;他的书法平实而又玄妙,颇具“龙跳天门,虎卧岗阙”之风韵。“与字对话,让字说话”是逯远在书写过程中所推崇的一种艺术境界。
以逯远绘画作品《定风波》为例,其魅力在于其既有富有想象力的以虚写实、以神写形之美,又有现实的审美指向。换言之,这成为现代语境下充满人文精神气息的想象性飞扬。画面上,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那轻盈的云雾,如同仙女的纱裙,缥缥缈缈,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而画面中水的静谧,承载着岁月的沧桑。逯远以独特的笔触和色彩,将这一安然的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逯远绘画作品
左:《天山脚下》
右:《三阳开泰》
逯远的艺术得益于书画兼修,既以书入画,用笔滞涩浑厚,又拙重苍茫,以画入书,使他的书画获得了鲜明的形式感和可视性的特点。这种书画相互融通的创作方式,使他的作品在形式上更加新颖独特,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彩。他的书法作品,无论是楷书、行书还是草书,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艺术的魅力。
以逯远书法作品《人生十雅》为例,他在领会了前人的艺术观之后,依自己的理解书写了这一名篇。在形式感、可视性与点线运用中,都独具要领。他巧妙地运用了楷书的工整与行书的流畅,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共同谱写了一曲美妙的乐章。从境界格局入手,逯远在刚柔相济之中,以疏密、虚实,用墨浓淡、干湿的演绎与变化,给人以感染与审美享受。
逯远绘画作品
左:《塞外故居》
右:《庭院深深》
特别是其草书《宠辱不惊》《其行己》两幅作品,更是展现了他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字体虽大小有别,但气定神闲之心态与雍容大度的境界,都得到形象化表露。他运用细腻的笔触和严谨的构图,将书法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字都如同一个沉思的智者,静静地诉说着内心的感悟。而在《空山新雨后》中,他则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充满雅趣的意境。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情怀。
在书写《犹如莲花不着水》中,逯远更是将书法的艺术魅力发挥到了极致。风格元气充沛,清新脱俗,沉稳与飘逸并存,洒脱之情溢于毫端。每一笔都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让人感受什么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逯远书法作品
上:《其行己不敢有愧于道》
下:《东坡云·苏轼》
除了书法和绘画,逯远还对篆刻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认为,篆刻是书法和绘画的延伸和补充,是艺术家表达情感、展现个性的另一种方式。因此,他在篆刻创作上也下足了功夫,不断钻研和探索。他的篆刻作品,无论是印章还是闲章,都充满了古朴典雅的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他善于运用各种刀法和章法,将文字和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篆刻风格。
逯远的艺术成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和积累逐渐形成的。他深知艺术的道路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他从未放弃过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谦逊的心,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他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将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融入作品中,使作品更加生动、更加有生命力。
(徐恩存)